首页 理论教育 益气活血,温阳补肾法治疗难治性早搏

益气活血,温阳补肾法治疗难治性早搏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病程长,反复发作的难治性早搏颇感棘手。在临床赵老常用益气活血、温阳补肾法为主,佐以养阴袪痰法治疗,疗效尚为满意。全方体现了益气活血、温阳补肾之大法,合生地黄为阴阳并调,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意。可辨为心肾气虚,须以益气温阳治之。临床常见早搏好发于傍晚和清晨者,此时阴气最盛,阳气最微,用温阳补肾确是大有成效。益气活血,温阳补肾为本病后期之治疗大法。

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异位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促、结、代脉范畴。对病程长,反复发作的难治性早搏颇感棘手。在临床赵老常用益气活血、温阳补肾法为主,佐以养阴袪痰法治疗,疗效尚为满意。基本方:党参、丹参、生黄芪、桂枝、生地黄、麦冬、赤芍药、红花、淫羊藿、补骨脂、鹿含草、五味子、炙甘草。方中参、芪、炙草益心气补元阳,桂枝温通心阳,生地黄、麦冬滋心阴复脉通心,丹参、赤芍药、红花养血活血通脉,五味子补肾养心,补骨脂补相火以通君火,淫羊藿补命门益精气,鹿含草补肾养血活血。全方体现了益气活血、温阳补肾之大法,合生地黄为阴阳并调,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意。如阳虚较甚加附子、熟地黄;伴心阴虚者加玄参、百合;瘀血明显加川芎、益母草、鸡血藤;痰浊重者减生地黄、麦冬,加瓜蒌、半夏;湿热未清加川黄连、苦参;心悸剧者加龙牡、紫石英;失眠者加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另配灵芝、阿胶、鹿角胶以养精血补元气。

早搏按脉象而论,相当于促、结、代脉,促脉者脉数,一般认为数热迟寒,“阳盛阴结”则促。临床多以养阴清火等法治之,但不尽然,如房早伴房速、房颤,“病窦”脉象乍数乍疏。虽然脉促,但其沉细无力,此常伴气短乏力,面㿠肢冷,苔薄白,质淡胖。可辨为心肾气虚,须以益气温阳治之。结脉为阴盛则“结”,为阴独盛,阳不能相入之候,“结脉皆因气血凝”。代脉为“经气相结”“代则气衰”,为“元阳不足,脏气衰微”之症,结代两脉均为“阴损阳亏”之候,且均有气血循行不畅之证,因此须益气温阳,活血通脉法治之。

各种早搏如日久失治皆可阴损及阳,阴阳互损,最后导致心阳不振,肾阳亦衰,且伴心血瘀阻或痰瘀交阻之顽固性早搏。早搏病久病位在心,其本属肾,所谓“穷必归肾”。心属阳位于上,其性属火,肾属阴位于下,其性属水。心阳必须下降于肾以温肾阳,如心阳虚,则肾水寒、肾阳虚。另一方面,肾阳为之阳,心阳必须借肾阳之助以维持心阳之职,若命火衰则君火不明,心肾之阳失温煦则气血循行受阻而致气血瘀滞,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面㿠肢冷或面目浮肿,舌淡或暗,质胖或瘀斑,脉结代无力等证候,即使以往心阴虚损,日久也可阴损及阳,而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治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临床常见早搏好发于傍晚和清晨者,此时阴气最盛,阳气最微,用温阳补肾确是大有成效。

益气温阳补肾,要佐以活血通脉,因“久病多瘀”“病久入络,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此外,还须注意痰、痰瘀互阻是不容忽视的病机。总之,早搏有多种成因,也有多种治法,但不外乎调理阴阳气血。益气活血,温阳补肾为本病后期之治疗大法。

(宋海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