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C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本质上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占所有甲状腺癌的5%~10%,总体的10年生存率在75%左右。根据是否具有遗传性,MTC可分为散发性(70%~75%)和遗传性(25%~30%)两大类,其中遗传性MTC又包括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MEN2A)、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B型(MEN2B)和家族非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性MTC(FMTC)三种。几乎所有的遗传性MTC都是由生殖细胞系RET基因突变所引起,而体细胞系RET基因突变则可见于50%~60%的散发性MTC患者,这也使得两者呈现出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遗传性MTC较散发性MTC发病年龄提前,更易发生肿瘤外侵、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从而导致不良预后,其中又以MEN2B型为甚。因此在讨论MTC颈淋巴结清扫策略时应将其分开进行说明。
1. 散发性MTC的颈淋巴结清扫策略 cN1a或cN1b的患者均应行相应的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对于cN0患者,各大指南均推荐应行全甲状腺切除+双侧PCND,至于是否应行预防性侧颈淋巴结清扫,则存在分歧,现总结见表9–2。
表9–2 散发性MTC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指征
2. 遗传性MTC的颈淋巴结清扫策略 由于遗传性MTC临床上大多表现为多器 官 综 合 征 的 形 式(MEN2A,MEN2B),甲状腺治疗仅为全身治疗的一部分,故情况要比散发性MTC复杂得多。从头颈外科临床医生的角度出发,对于那些因其他器官病变或有明确家族史而被诊断为MEN2A和MEN2B,但其甲状腺暂时未发现明显病变的患者,本章节将不做具体阐述,本章节的讨论对象仅限于已有明确甲状腺病变证据的遗传性MTC患者。针对这部分患者,目前认为cN1a或cN1b的患者均应行相应的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对于cN0患者,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策略总结见表9–3。
无论是散发性或遗传性MTC,当存在广泛的远处转移病灶时,颈淋巴结清扫术仍有其价值,但进行处理时应以较为保守的姑息性原则进行,重点在于保护患者的发音、吞咽和甲状旁腺功能,在此基础上尽量减少肿瘤负荷,为全身性系统治疗争取机会。
表9–3 有明确甲状腺病灶的遗传性MTC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指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