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的颈部转移淋巴结初始多位于颌下、颈深上和颈深中,应着重对此区域的淋巴结转移进行检查,检查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等,对于口腔癌转移淋巴结而言,CT和MRI均可提供有意义的信息,B超对于早期怀疑的转移淋巴结可能有更高的敏感性,当然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检查。颈部转移淋巴结如果发现较晚,或者未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向颈深下和颈后淋巴结发展。因此,对于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患者,应行根治性手术或改良根治性手术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颈部未发现转移的口腔癌患者则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我们可以把口腔癌按照解剖部位分为口裂上与口裂下,其中口裂上包括腭部、上牙龈,位于此部位的口腔癌由于本身解剖部位的限制,由于原发灶与颈部淋巴标本作“En—Bloc”(整块切除),一般不行同期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以免中间带有所遗漏,待颈部淋巴结怀疑转移时,再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而口裂以下的肿瘤,由于可以行整块切除,所以在原发灶根治时,根据口腔原发灶的分级和颈部淋巴结的情况,可以考虑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按照2010年AJCC和UICC的唇及口腔癌的TNM分期,对于原发的为T3、T4a和T4b的口腔癌患者,即使没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都应该行同侧的选择性淋巴结清扫;而对于早期的T1和T2期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尤其是舌癌的患者,是否施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则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
临床cN0患者当中,有20%~30%的患者存在着隐匿性转移,即存在着临床未发现的颈部转移淋巴结。一部分临床医生提倡“wait and see”观察为主,而另外一部分医生则建议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患者一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将明显下降,因此对于较大的T2口腔癌较多地提倡做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但并没有形成治疗指南。无论采取何种颈部处理措施,患者必须要进行密切的随访。如果患者随访依从性较差,有单位认为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更加稳妥。同时对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而言,一般认为Ⅰ~Ⅲ区的清扫已经足够,但是对于舌尖部舌癌,我们应该重视Ⅳ区的清扫,因为存在“跳跃性”转移的可能。对于Ⅱb区的清扫,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口腔癌很少出现此区域的转移,但并没有得到公认,目前仍然以清扫为主流观点,因为对于手术而言并不复杂。
对于临床cN1以上的口腔癌患者,提倡行根治性清扫或改良根治性清扫,术中不应忽视对于舌淋巴结或咽旁淋巴结等临床容易忽视的区域检查并清扫。对于临床多个淋巴结转移或者包膜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在扩大根治的同时,术后应补充放疗或同步放化疗。
近年来,前哨淋巴结最早从乳腺癌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应用,逐步在口腔癌中有所研究,但目前仍然处于研究阶段,并没有作为临床诊疗常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