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子的临床应用 附子大辛大热,有温阳、回阳救逆、温中止痛、祛寒除湿等诸多功用。主治命门火衰,下元虚冷,脾阳不运,阴寒内盛之证。常见于如下证候:①精神萎靡、疲乏,脉微细,但欲寐。②畏寒,四肢厥冷,可伴有腹满腹痛及身痛。③大便溏薄或腹泻,泻下物多为完谷不化。④浮肿,呈凹陷性水肿,或腹水,即所谓的“少阴阳虚证”。
附子用之得当,为止痛良药,其主治的痛证较剧时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患者面白体虚,反见烦躁不安之“阴躁”。②关节疼痛、拘急而冷汗直冒。③胁腹大痛而喜温喜按,舌不红,苔不黄腻。④胸痛彻背伴四肢厥冷(冰冷)。
附子与干姜主治相似,其区别在于:附子多用于心血管、循环系统病证,如四肢厥冷、脉象沉微;干姜则多用于消化、呼吸系统病证,如呕吐、腹泻,舌苔白腻,咳嗽,咳吐清稀痰涎等。附子可止身痛,而干姜善治腹部胀痛,两者有内外之别与整体和局部之殊。姜、附并用,相辅相成,对阳气虚衰所致的心力衰竭、肾衰竭及多器官的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病具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2.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姜、附为主要组成的方子为四逆汤之类的方剂。四逆汤的临床应用如下: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以及太阴、少阴、厥阴病或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欲绝者,均可使用四逆汤。现常用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属于阳衰阴盛者。在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的黏液性水肿,阳虚型高血压以及阳虚型慢性肾炎等疾病,运用四逆汤为主方,适当加味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3.四逆汤验案
(1)急进型高血压:莫某,女,65岁。因眩晕、心悸、双下肢浮肿,于1985年9月到海南省某大型综合医院住院,当时血压为210/120mmHg,诊断为“急进型高血压”。联合多种降压药治疗,血压维持在(170~180)/100mmHg,医院将急进型高血压的预后告诉给患者家属,1个月后患者转到我处治疗。入院症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声低息微,懒言但易惊,身重,恶寒,眩晕,全身浮肿,舌淡,苔厚白,脉象沉迟弱。血钾轻中度增高,血肌酐189μmol/L,尿蛋白+,血压在(170~180)/(100~105)mmHg。入院后采用多种西药降血压和中药治疗,其效果均不好;血钾轻中度增高时用葡萄糖酸钙、胰岛素等静脉用药治疗,只是暂时降低。中医辨证: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用四逆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味(炮附子20g、干姜15g、甘草15g、熟地黄15g、山药20g、山茱萸15g、茯苓30g、牡丹皮10g、桂枝10g、牛膝10g、车前子15g),每日1剂,水煎2次服。治疗半个多月,上症明显缓解,血钾恢复正常,血压降到(150~160)/(90~95)mmHg。病情稳定1个多月后出院,出院后患者时有血压偏高在门诊治疗,最后延寿至86岁。
[按]理论上急进型高血压预后较差,一年存活率只10%~20%。该患者常规用降血压、降血钾药未能达到稳定的效果。患者心肾阳虚,恶寒、面色苍白、易惊、全身浮肿,身体处应激状态,外周血液收缩,血压很难降到理想值状态,其血压持续升高,势必造成对肾脏的损害,其肾源性血钾偏高也难以恢复。辨证用四逆汤合肾气丸治疗半个多月,上症明显缓解,血钾恢复正常,血压下降。此病例说明:重视病-证-症之三位一体的辨证施治方法,会取得意想不到的临床疗效。多年临床观察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进型高血压等重症之疗效、预后、存活率、生存期等都比单纯西医西药疗法好得多。
(2)慢性肾炎:王某,女,53岁。反复眩晕、水肿2年就诊。症见:眩晕,全身水肿,肩背腰部冷痛,甚则夜间难于入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少气懒言,身重恶寒,脉沉微。血压182/100mmHg(一直服用厄贝沙坦),尿蛋白+++,尿红细胞5个/高倍视野。患者自诉有一身阴气,痛苦难堪。此为典型的肾阳虚病例,给四逆汤合肾气丸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上述验案一方重用炮附子30g,加赤芍药15g、黄芪40g)。治疗15日,患者水肿、肩背腰部冷痛减轻,已无明显恶寒,面色有华,声调高了,也肯交流了。效不更方,按原方再服半个月,上症明显好转,血压恢复正常,尿蛋白+~++,尿红细胞5个/高倍视野。
[按]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如血压控制不好,肾功能恶化较快、预后较差。临床上将这“四项表现”及肾功能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此患者严重身体冷痛、全身水肿、痛苦难堪、心情郁闷,对治疗疾病没有信心,整个身体的功能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患者的治病信心、激发患者身体功能极为重要。选用经方三方合用治疗,重用炮附子(首10剂附子用量30g,久煎50分钟;后20剂减为20g)。患者治疗半个月后水肿减轻,1个月后明显好转,显示了经方之神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