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来源:张亚军,郑杭生,徐莲英,李江英.中药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2):1794-1796】
当前,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有关瓶颈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突破。作为服务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和临床用药的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面临着一些困惑:
①以中药提取分离的单体成分作为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中间体,纯度高,物理化学性质比较清楚,可以借鉴西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经验,筛选适宜的辅料和设计出合理的制剂处方制备缓控释制剂,制成的缓控释制剂也能得到准确的评价。然而许多中药单体成分的药理活性不强,或在中药材中的含量很低,适于制备缓控释制剂的中药单体化合物数量较少;再者,从中医药理论和中医用药特点来看,注重多组分的整合作用,单一成分缓控释载药平台的构建对中药制剂水平的影响力有限。②研制中药有效部位的缓控释制剂,与中药单一成分的缓控释制剂相比,较能体现中药多成分、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反映中医药发挥综合疗效的优势,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但有效部位存在剂量较大,成分多,物理化学性质比较复杂等问题,给制剂工艺和质量评价带来困难。如何比较全面地反映有效部位的缓释特性,区别于单一成分的缓释评价,保证缓控释剂型给药的精密性,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③中医以复方应用为主,但绝大多数复方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尚未完全清楚,成分和药效的对应关系不明确,即使是单味中药的有效组分确定亦相当复杂,难以获得缓控释制剂设计所需的动力学参数,也难以建立质量监控的指标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