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服给药适用范围较广,注射给药常用于急救或不宜口服给药的情况。中药注射剂的基础仍然是中医理论,然而传统中医药理论中从未有过注射的概念,也从未有过关于药物直接注入人体的理论和经验,中医理论完全不能解释药物经注射进入人体后的代谢过程和作用机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快速性以及不可预知性等特点。
临床上常见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途径,这两种方式在吸收过程、适用对象和安全性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口服给药后由胃肠黏膜进行选择性吸收,鞣质、生物大分子等一些不能被吸收的物质则经肠道排出体外。被胃肠黏膜吸收的成分入血液后,经肝脏代谢解毒再进入体循环,口服是起效较慢但相对安全的给药途径。注射给药后药物直接被组织吸收或进入体循环,绕过了肠胃屏障,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或危险时发展迅速、抢救困难,注射是显效快但相对不安全的给药途径。口服给药适用范围较广,注射给药常用于急救或不宜口服给药的情况。
中药注射剂的基础仍然是中医理论,然而传统中医药理论中从未有过注射的概念,也从未有过关于药物直接注入人体的理论和经验,中医理论完全不能解释药物经注射进入人体后的代谢过程和作用机理。也就是说,注射给药途径与中医理论本身关系并不密切,中药的注射给药方式缺乏传统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支撑。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范围和覆盖人群非常广泛,但其科学性、安全性、合理性并没有经过充分的研究与评价,存在国家相关标准法规不健全、基础研究不充分、辅料研究欠缺、成品质量标准研究不完善、制备工艺合理性有待评估、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品种都有过ADR报道)、多样性(一种注射剂出现的ADR可达几十种,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及全身性损害)、快速性(一般5~60min即发生明显反应)以及不可预知性(主要原因是成分复杂且不明确)等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