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竞选与两党制的舆论交锋

竞选与两党制的舆论交锋

时间:2023-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方动用大众传播媒介发动舆论攻势,使竞选舆论势如破竹。竞选宣传又是一场金钱的比拼,因为任何舆论行为都要动用物质媒介,一文不名在美国政坛则寸步难行。
竞选与两党制的舆论交锋_舆论学概论

四、竞选与两党制的舆论交锋

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有两种情况,一是国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在舆论上保持绝对优势,须靠选举胜利或与其他政党结盟以掌国家政权。另一种是在多党中有一个政党长期在舆论上占压倒优势,一直把持政权,与一党制度相似。一党制不仅靠舆论,而且依据法令与某些优势维持统治,所谓优势主要是民意支持。多党舆论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现象,因为实行政治自由、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任何人都可以组织政党,只要向政府申请或登记就可以行动了。

西方国家多盛行的是两党舆论制度,即在一个国家内,政治上存在着举足轻重而又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通过控制议会的多数席位或争取选举胜利,轮流交替掌握政权。在舆论宣传上,两党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尖锐对立,争论不休。实行两党制度并不是说这个国家只存在两个政党,而是指除对立的两大政党外,其他小党在舆论上不起决定作用,甚至无足轻重。

西方学术界把政党归结为一般的社会团体或组织,认为政党是“表达民意的组织”、是“持共同政见的一部分人的团体”;有的则把政党归结为一般社会手段,认为“政党是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中心媒介和仲裁人的组织”。还有的认为“政党是政治通讯系统专业化的传播网”[43]。这些观点有一个共同点,即政党是舆论的表达组织,或者说是生产意见、宣传某种政治观念的组织,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舆论影响政府,最终达到通过竞选获取政权。正如《美国百科全书》(1980年版)认为:“政党是由个人或团体为了在某种政治制度内,通过控制政府或影响政府政策以期行使政治权力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大英百科全书》(第15版)也认为:“政党是在某个政治制度内,通过民主选举或革命手段,以取得和行使政治权力为目的而建立的组织。”

不管何种政党,都声明自己代表民意,希望选民投票给它,总是诉诸强烈的竞选舆论。美国人推崇选举,一向被誉为“美国民主的橱窗”。四年一度,美国的政治家们的每根神经都高度兴奋,两大党锣密鼓紧,各派政治势力摩拳擦掌,各种角色频频登场,显示出西方民主制度的特殊景象。

临近大选的日子,各种竞选活动充塞着市民们的生活。各方动用大众传播媒介发动舆论攻势,使竞选舆论势如破竹。每天晚上,人们打开电视机,可看到各党派的头面人物衣冠楚楚,侃侃而谈。他们大谈自己的政党在历史和现今阶段的政绩如何巨大,并列举一连串令人目不暇接的数字,攻击对方党派如何无能。在各地建筑物上,凡允许张贴广告的地方几乎都张贴政治广告和标语口号。各党派还出动车辆,装上高音喇叭,在闹市区或居民点四处游说。在竞选进入高峰时,各地广场搭起高台,政党要人纷纷登台演说,个个信誓旦旦,言词娓娓动听。

竞选宣传又是一场金钱的比拼,因为任何舆论行为都要动用物质媒介,一文不名在美国政坛则寸步难行。拉选票,买电视和广播时间、报纸版面,包租专机、旅馆,请客送礼、笼络关系……都需要大笔金钱。但金钱不能决定一切,钞票能转换成选票还有很多名堂。洛克菲勒家族非常富有,第三代政治明星纳尔逊·洛克菲勒一心想当总统,多次参加竞选,未能如愿。纳尔逊·洛克菲勒在竞选中经常炫耀自己“清白”,自诩自己有其他政治家比不了的优点,那就是他“富得不能被人收买”。对此,美国学者彼德·柯利尔说,他做了“比被收买更加可恶的事情”,就是他“富得足以收买别人”,而且经常收买别人。按照纳尔逊·洛克菲勒自己说的数字,他一生中拿出的政治捐款共320万美元,支持他看好的人竞选总统。

西方的竞选舆论规模空前,既是争取舆论支持的大战,又是自我宣传的大战,更是一场金钱大战。有时,很难说当选的政府首脑是民意支持的结果,因为金钱有时支配宣传,使其获得优势。当拉选票达到白热化,民众对竞选人的造势十分厌倦,参加投票的选民大都占50%左右。在西方国家,真正的民意总统或首相是很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