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药效学相互作用研究技术方法

药效学相互作用研究技术方法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想药效学相互作用模型的特征表现为数学模型支持下的可定量描述性及好的模型扩展性。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时,有两种实验设计方法:一种是固定一类药物剂量的同时,改变第二类药物的剂量;一种是两类药物的剂量同时进行等比例变换。计算出第二类药物新的ED50,并代入Isobolograph图的直方坐标系中,来判断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后者中,因为两种药物混合后新的ED50和实际求得的ED50都是一组数据,因此可以对两者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体内的药效学相互影响,可采用药效学模型计算和评价药物单用及联用的药效学参数,应用各种模型定量评价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使药物之间的关系更为数量化、科学化和直观化,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并进行剂量优化研究。理想药效学相互作用模型的特征表现为数学模型支持下的可定量描述性及好的模型扩展性。描述药效学及相互作用的模型有很多种:Loewe相加模型(Loewe Additivity,LA)、Bliss独立模型(Bliss Independence,BI)、周氏的中效模型(Median Effect Principle)、等辐射图示法(isobologram)、线性设计(Ray design)、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和纯描述性方法(Purely descrip ivemethod)等。

Isobologram方法是最为常用却也容易产生错误的一种方法,又称等效应法、等高线法、等辐射分析法等。Isobologram分析方法的应用前提和基础是两种药物能够产生类似效应,也就是说采用某一特定测量指标(比如镇痛实验中动物的反应潜伏期、强迫游泳实验中动物的不动时间等)时,两者的效应类似,两者产生的最大效应相同(最大效应不同时需要引入一个新的变量)。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时,有两种实验设计方法:一种是固定一类药物剂量的同时,改变第二类药物的剂量(固定剂量法);一种是两类药物的剂量同时进行等比例变换(固定比例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首先需要确定两种药物本身单独的剂量效应曲线和半数有效剂量(ED50),为后面的Isobolograph绘图做准备。

固定剂量法较为简单,用一个以上固定的一类药物剂量与第二类药物的不同剂量组合,确定新的量效曲线和ED50。计算出第二类药物新的ED50,并代入Isobolograph图的直方坐标系中,来判断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在Isobolograph图中,横轴为一个药物的ED50和标准误(或者使用95%置信区间),纵轴为另一个药物的ED50和标准误(或者使用95%置信区间),将两个均值用直线连接后即为相加线。如果实际测得的ED50落在相加线上则相互作用为相加,落在左下方则为协同,落在右上方则为拮抗。

固定比例法较为复杂,与上面的方法相同的是,需要先确定两类药物单独的量效曲线和ED50。然后,选择几个不同的固定比率,将两种药物在混合物的情况下再次确定新的量效曲线和ED50,分别求得在新的混合物的情况下各自的新的ED50,同样在Isobolograph图中标明。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固定比率时应以两类药物的效强差异作为参考,比例范围应尽量包含两种药物含量相当以及两种药物分别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以全面评价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

固定剂量法与固定比例法有一个显著差别。前者因为固定剂量的药物仅为一个数值,不存在变异度,因此便不能与实际求得的混合药物ED50进行统计学比较,只能依靠直观作图的方式进行主观判断。而后者中,因为两种药物混合后新的ED50和实际求得的ED50都是一组数据,因此可以对两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95%置信区间进行比较看是否存在互相重叠。若无重叠,则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就表示没有差异。另一种方法是对预期的混合物的ED50和实际测得的ED50进行配对检验,以确定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