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的一场中药学术讲座
1989年,张奇文第一次赴澳洲讲学。一天,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会长林子强约他一起去堪培拉,专程为澳洲联合政府药管局的官员们举行了一场“有毒中药的炮制和应用”的学术讲座。
举办这次学术讲座是有原因的。澳洲中医立法之前,为了加强对中医药事业的管理,澳洲联邦政府专门成立药管局。根据有些人对中药毒性的个案报告,不断制定出限制中药使用的规章制度,使得中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品种越来越少。如果查到超范围的药物,则按规定以违法论处,致使中医执业者不但开方缩手缩脚,而且大大影响了中医药的疗效。
“中药通过水制、火制、水火合制等方法,可以减低或去掉其毒性。如法半夏,需将净半夏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加入5%的甘草水和2%的白矾浸泡,或加石灰液浸泡,才能去除其毒性。如草乌,需要清水泡7天,至内无干心,取出,加入5%的甘草和3%的银花,上锅蒸煮3~4个小时,才能在临床使用。又如杏仁,应该清水浸泡三天三夜,去皮尖,常换水,再炒用,去其苦杏仁中氢氰酸含量,以消除副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炮制手段来提高其疗效,如元胡醋制,可增强其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蜜炙款冬花,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自然铜煅淬后,可增强散瘀止痛作用。”精彩的演讲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受到居澳同仁的一致好评,而且受到当地政府官员的交口称赞。
在讲学中,张奇文经常听到当地医生问:“为什么马兜铃病人多伴有呕吐?”“为什么用半夏病人常说口麻?”
境外的一场中药专题讲座(左为张奇文)
经过调查,张奇文发现,澳洲所用中药,绝大多数由香港进口,较大的药行如世光参茸药材食品进口有限公司、太平洋参茸药材进口有限公司、国泰药业有限公司、中华参茸国药行等。从香港进口到澳洲的饮片,多数药店只注重包装及外观,很少进行炒、炙等炮制。绝大多数的中药店杜仲都是生用,很少是用盐水炒断丝后再用的,而且也经常出现一些混乱品种,如把白薇当白前,王不留行以皮代子,即使用子者,也多数不爆炒使用,生熟不分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样,不仅造成伪劣药品时有出现,也大大影响了中医中药的疗效。加上当地政府对28种常用中药,如麻黄、杏仁、半夏、附子、川乌、木通等加以限制应用,还对虫类及动物类药禁用,大大局限了中药的用药范围,直接影响着中医工作的开展。
其实,澳洲地处南温热带,一年四季常青,生长着很多药用植物,如金银花、蒲公英、夏枯草、车前草、大蓟、小蓟、败酱草、栀子、连翘、半夏、百合、玫瑰花、菊花、芍药、瞿麦、萹蓄、茅根、枳、橙、桉等,几乎到处可见,且四面环海,地大物博,中药资源十分丰富,亟待开发利用。
在大金山金龙博物馆的英文解说词中,张奇文发现有一张处方。那是一位姓林的老中医在1851年用墨笔竖写的补中益气汤加炒枣仁、远志。张奇文从字的老练程度上分析,这位老中医至少在60岁以上,且方子开得非常工整,一切都按中医的用药习惯进行了遵古炮制,如蜜炙黄芪一两、土炒白术五钱、酒炒当归三钱等,为此,张奇文想了很多很多,最后的结论是: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中医。哪里有中医,就一定使用中药。哪里有中药,就一定使用炮制。
澳洲人看中医比中国人舍得花钱,从不讨价还价,但要求必须以“疗效”为前提。在澳洲行医的老中医,也非常注重疗效。他们按照中医药传统理论,用先进的制药方法从中药材中提炼出各种有效成分,分成若干小份,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调配,制成携带方便、疗效显著的各种剂型,使得洋人频频光顾中药店。
在收费上,有经验的老中医能做到“适可而止”,甚至向患者送医送药,从不搞那些“乘人之危”的缺德行为,因此就很受当地人的敬重,病人就会络绎不绝。相反,一些见利忘义、搞“一锤子买卖”之人,想利用医药来发横财,瞒天过海要价,不管用什么骗术,其下场都是可悲的。
2003年第六次应邀赴澳讲学回国之后,时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特聘会长的张奇文撰写了《从分析澳洲中医的现状提出中医走向世界的八点建议》,上千字的文章涉及医、教、研多个方面。
就中药问题,他建议有关部门,严把中医饮片、中成药以及含有中药的保健品的质量关;坚持打击、取缔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假冒伪劣行为,以及中药制品中掺用西药的恶劣行径;关闭无批准文号的生产厂家和制剂室,杜绝流往海外,以挽回屡禁不止所造成的极坏影响。在中成药(包括新剂型)的宣传上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用任何方法夸大其疗效作用。凡出口中成药一定要注明批号和成分,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希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尽快建立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出口基地,精选道地药材,在确保药材质量的前提下,经过认真加工炮制,进行分级分等,精细包装,以质量信誉第一,为国家创取外汇。
同时,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有经验的生药学、药用植物学专家,对海外中药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并学习海外各国传统医药的经验,借以丰富中国医药学内容,开发并利用其他国家的医药资源。
张奇文认为,中医发展与中药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所谓“中药”,应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天然药物。只强调所谓有效成分的提纯,忽视了中医理论,忽视了中医组方的配伍关系,那么几十年下去,中医也就不能称其为“中医”了,使用的药品也不能称其为“中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