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笔记本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也非常珍贵的笔记本。上面记满的题字、诗词与处方,均来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中医大家之手。这些字体有的刚劲有力,有的娟秀清丽,有的粗犷洒脱。虽然这些名医大都作古,但字里行间仍流露出他们对中医药事业春天的欣喜之情,方寸之间展示了他们老当益壮、再创辉煌的拳拳之心。小小处方是他们终生从医的经验结晶。
他们是秦伯未、张赞臣、黄文东、董廷瑶、叶橘泉、林景堂、任应秋、方药中、路志正、陈源生、刘炳凡、万友生、李聪甫、潘澄濂、诸福棠、顾伯华、邹云翔、姜春华、赵炳南、王伯岳、张伯讷、耿鉴庭、马骥、王玉川、董德懋、凌一揆、魏稼、谭日强、朱师墨、高辉远等。
怎么会有这么多大师的墨宝呢?“这可不是一次得来的,而是多次会议和出差遍访名医积累的。”原来,时任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院长的张奇文每每利用开会、出差空闲,以学生身份,毕恭毕敬到各位大家临时下榻的房间以及家中,认真了解各地中医药医、教、研情况,学习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一技之长。临行征得大师同意,留下他们的手迹以及处方作为纪念。
1978年,正值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大家云集京都,汇聚一堂。时任卫生部中医局局长的吕炳奎写道:“以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继承发扬中国医药学,为中西医结合创造我国的新医药学而奋斗!”
时任北京中医学院教授、著名中医药学家任应秋写道:“有志无坚不可摧,惊天事业在人为,但愿发出光和热,哪怕燃烧直到灰。不作人师作人梯,奋将肩臂做阶梯,青年登上高峰顶,我学春蚕吐尽丝。国家四化辟宏规,是好男儿有作为,老骥岂能甘伏枥,奔驰千里不停蹄。医学中西各有偏,互相结合换新颜,此心耿耿无他愿,矢志闻鸡早着鞭。”
他还写道:“流光逝水莫蹉跎,四害十年损失多,安待化身千万我,处处逢君共切磋。奇文同志属题即成长句应之。”
时任江西中医学院教授、著名中医药学家万友生写道:“中华医药久扬辉,百载沉沦宝库迷,大地沧桑欣有主,中西结合定宏规。”“杏林香满正春浓,白骨精生厄运逢,叶落花残魂欲断,年年寂寞叹秋风。”“一响春雷四害平,云开日出送春临,春生枯木华争放,笑靥迎春无限情。”他们的题字与诗词,代表了当时众多名医大家的心声。
任应秋教授给张奇文的题词
1979年,第一次全国中医学术会议在京举行,已经是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的张奇文依旧利用闲暇遍访名医。时任南京药学院副院长、著名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写道:“张奇文医师虚怀若谷,多方求教。读了此册已觉琳琅满目,姑附骥尾叶写几句。中国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需要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交流经验,总结经验,古为今用,中西医密切结合,为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而奋斗。”
时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著名中医药学家李聪甫写道:“第一次全国中医学会振奋空前,挥笔写诗一首,请指正。云程鹏展三千里,高会群贤西苑来。众派清流朝大海,医林红杏绕春台。承先启后新医创,博古通今大业开。势为人民争贡献,不辞老骥走风雷。”
万友生写道:“振兴绝学绍岐黄,探古求今妙义彰;盛会空前中外仰,百花争艳满坛香。”“海内群贤集一堂,中西结合谱新章;洋为中用英明训,继往开来斯道昌。”
时任上海医科大学教授、著名中医药学家张镜人写道:“中医学会首届学术会议,得遇张奇文,赋词留念,并希教正。盛会集群英,医林竟创新,中西相结合,努力莫辞辛。”
时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副院长、著名中医药学家方药中写道:“张奇文同志:希望今后加强联系,交流经验,为继承发扬祖国医药遗产而共同努力。”
每次访名医,张奇文都让老中医们留下一个处方,从中学习他们的经验。
时任上海第二医学院教授、著名中医药学家陆南山写道:“承张奇文同志下问高血压眼底出血(动脉硬化引起),按高血压治眼底出血,往往均见肝阳上亢,脉见弦革,头目昏眩,一般处方如下:嫩钩藤、炒远志、酸枣仁、石决明、明天麻、煅牡蛎、炒杜仲、桑寄生、黄芩、丹参、茯神。如眼底有瘀血加祛瘀药,如茜草根、大小蓟、蒲黄等。”
时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授、著名中医药学家关幼波写道:“治疗迁延性肝炎,属于湿困中州,舌苔腻,不思饮食,脉象滑者,基本处方:党参12g,藿香10g,佩兰10g,酒芩4.5g,赤白芍各15g,丹参15g,杏仁10g,橘红10g,泽兰15g,叩仁6g,焦三仙酒各12g,木瓜12g,香附10g,生苡米30g,藕节12g。”
上海著名中医药学家董廷瑶写道:“鹅口疮上病下治,导赤散泻心与小肠之火,大便不通加大黄。外涂药:冰硼散。”
北京中医学院教授、著名中医药学家刘弼臣写道:“黄连1g,干姜1g,黄芩10g,枳壳3g,附子10g,川郁金3g,半夏3g。可适用于小儿痰热恋肺,呕吐痰涎,惊悸痰壅,疳积痰遏诸证。”
时任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著名中医药学家谭日强写道:“治冠心病方,张奇文指正。丹参15g,旋覆花10g,茜草10g,杏仁10g,茯苓10g,瓜蒌10g,薤白10g,法夏10g,陈皮5g,蒲黄10g,甘草3g,琥珀末3g(吞服)。”
在这个笔记本上贴有一页纸,发黄的颜色明显与其他纸不同,上面用双钩书法写着:“心细、胆大、智圆、行方。张大夫留念,1962年12月21日于济南。”这是谁的墨宝?
翻看此页背后,有张奇文于1979年3月16日的一篇小记:“此乃近代已故名医秦伯未先生的遗笔,写于1962年12月山东宾馆。时值山东省中医学会年会,秦伯未先生应邀来我省作学术报告,得知先生字画皆佳,曾为题字作画,画为‘田园秋色’,记得画有白菜一棵,尚有西红柿、辣椒之类,“文革”中散佚。题字因受林彪及“四人帮”形而上学的影响,怕抄家索去问罪,自己烧毁,上有郭子化、梅兰芳、高玉宝等题字。唯有秦伯未先生的题字当时撕下,藏于《谦斋医学讲稿》书内。今日翻阅此书得之,幸甚!贴于此本珍存,以寄对秦伯未先生的哀思!”
除此之外,这个笔记本上还有赵丹、白杨、侯宝林、巴金、姚雪垠、关山月等人的题字和签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