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肿瘤抑制基因和生长因子

肿瘤抑制基因和生长因子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本概念 广义的“癌基因”是指:凡能编码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以及生长有关的转录调节因子等的基因。癌基因存在于大部分生物的正常基因组中,人们将这类存在于生物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癌基因称为原癌基因或细胞癌基因。

1 癌基因(2007、2008、2010、2013、2014、2015、2017考点)★★★★

(1)基本概念 广义的“癌基因”是指:凡能编码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以及生长有关的转录调节因子等的基因。

癌基因存在于大部分生物的正常基因组中,人们将这类存在于生物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癌基因称为原癌基因或细胞癌基因。 存在于病毒中的被称为病毒癌基因。

(2)原癌基因(即细胞癌基因)的特点 ①在进化上高度保守;②广泛分布于生物界,从单细胞酵母、无脊椎生物到脊椎动物乃至人类的正常细胞都存在着这些基因;③原癌基因是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达产物对细胞正常生长、繁殖、发育和分化起着精确的调控作用;④在某些因素(如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等)作用下,这类基因结构发生异常或表达失控,导致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异常,部分细胞发生恶变从而形成肿瘤。

(3)原癌基因的分类 依据对编码产物功能的认识,将原癌基因分类如下表:

【记忆技巧】

①编码生长因子(2个):记忆为“SIS→嘶嘶声(生长的声音,大家发挥想象)”。 或记忆为“SIS→思思, INT2→IN→in→内→内人,我家内人(int2)思思(sis)的声音(生长因子)真好听”。

②编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5个):EGFR、ERB-B、HER 2,记忆为“名称中同时包含字母E(Epithelial)和R(Receptor)的癌基因”;FMS→福尔摩斯,KIT→Hello Kitty,记忆为“还记得那些年我们生长受(生长因子受体)教育过程中一起追过的福尔摩斯和hellokitty吗?”

③编码膜结合的酪氨酸(“老暗算”)蛋白激酶(2个):SRC→史菜克,ABL→阿波罗,记忆为“怪物史菜克登上阿波罗号老暗算摩羯座(“膜结合”)的宇航员”。

④编码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AF(“染发”),记忆为“染黑发丝,梳(苏)妆打扮,激活年轻自我”。

⑤编码GTP结合蛋白(1个):RAS→ras→Grasp(“抓住”)→GP→抓住GTP→GTP结合蛋白。

⑥编码转录因子(3个):MYC→母夜叉→为《水浒传》中孙二娘的外号,FOS→Fast→快速,JUN→军→军队,记忆为“母夜叉孙二娘,将自己的军队快速转移(转录)到梁山上去了(指孙二娘投奔梁山)。

2007 34A.下列关于细胞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于DNA病毒中 B.存在于正常真核生物基因组中

C.存在于RNA病毒中 D.正常细胞含有即可导致肿瘤的发生 【答案】ABCDE

2014 161X.编码产物中,属于转录因子的癌基因有

A.c-myc B.c-jun C.c-fos D.c-sis 【答案】ABCDE

2004 36A.产物为生长因子受体的癌基因是

A.ras B.sis C.myc

D.cyclin D E.erb-B2 【答案】ABCDE

2015 161X.编码的产物属于生长因子受体的癌基因有

A.ERB-B B.HER 2 C.SIS D.JUN 【答案】ABCDE

2017 147X.下列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转导信号有

A.MAPK B.G蛋白

C.Src蛋白 D.表面生长因子受体 【答案】ABCDE

(4)原癌基因活化的机制 从正常的原癌基因转变为具有使细胞转化功能的癌基因的过程称为原癌基因的活化,是功能获得的过程,原癌基因活化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获得启动子或增强子 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中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内有较强的启动子或增强元件,感染细胞时可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如这些活性较强的启动子或增强子正好整合到原癌基因附近或内部,这一原癌基因的表达就将不再接受原有的正常调控,而成为病毒启动子或增强子的控制对象,往往导致该基因的过量表达。

②染色体易位 在染色体易位的过程中发生了某些基因的易位和重排,可使原来无活性的原癌基因转位至强的启动子或增强子的附近而被活化,原癌基因表达增强,导致肿瘤的发生。

③基因扩增 原癌基因可通过基因扩增使基因拷贝数可升高几十甚至上千倍不等,发生扩增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基因扩增可致编码产物过量表达,细胞发生转化。

④点突变 原癌基因在射线或化学致癌剂作用下,可能发生点突变,从而改变表达蛋白的氨基酸组成,造成蛋白质结构的变异。

不同的癌基因有不同激活方式,一种癌基因也有几种激活方式。 例如C MYC的激活就有基因扩增和基因重排两种方式,很少见到C MYC的点突变;而RAS的激活方式则主要是点突变。

2013 39A.下列可以导致原癌基因激活的机制是

A.获得启动子 B.转录因子与RNA结合

C.抑癌基因的过表达 D.p53蛋白诱导细胞凋亡 【答案】ABCDE

2013 48A.下列原癌基因中,以点突变为主要激活方式成为癌基因的是(病理学试题)

A.ras B.PDGF C.cyclin D1 D.myc 【答案】ABCDE

2 肿瘤抑制基因(抑癌基因)(2007、2008、2010、2012考点)★★★★

(1)肿瘤抑制基因的概念 肿瘤抑制基因也称抗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是一类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增殖从而遏制肿瘤形成的基因。 当这些基因不能表达,或者当它们的产物失去活性时,细胞就会异常生长或增殖,最终导致细胞癌变。 反之,若导入或激活它则可抑制细胞的恶性表型。

(2)肿瘤抑制基因RB和P53的作用机制(与8版病理学内容总结到一起)

(续表)

(3)PTEN基因 PTEN是继P53基因后发现的另一个与肿瘤发生密切的肿瘤抑制基因。 人的PTEN基因定位于10号染色体。 PTEN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磷酸酶活性的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产物PTEN具有磷脂酰肌醇 3,4,5 三磷酸3 磷酸酶活性,催化水解磷脂酰肌醇 3,4,5 三磷酸(PIP3)的3 磷酸成为PIP2,而PIP3是胰岛素、表皮生长因子等细胞生长因子的信号转导分子,从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细胞生长负性调节的作用。

【注意】应严格区分原癌基因与肿瘤抑制基因。 请熟记常见的肿瘤抑制基因:P53、RB、PTEN、P16、P21、APC、DCC、NF1、NF2、VHL、WT1——记忆为英文代号中含有“P”的都是肿瘤抑制基因,与肿瘤PK!

2010 40A.下列关于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存在于哺乳动物中 B.进化过程中高度变异

C.维持正常细胞生理功能 D.Rb基因是最早发现的原癌基因 【答案】ABCDE

2008 161X.下列基因中,属于原癌基因的有

A.c-jun B.c-fos C.c-erb B D.p16 【答案】ABCDE

2010 162X.细胞癌基因的产物有

A.生长因子受体 B.转录因子 C.p53蛋白 D.酪氨酸蛋白激酶 【答案】ABCDE

2012 40A.下列关于PTEN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受体 B.抑癌基因产物

C.作为第二信使 D.具有丝/苏氨酸激酶活性 【答案】ABCDE

2000 40A.关于p53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病理学试题)

A.野生型P53蛋白促进细胞生长 B.p53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

C.p53基因定位于13号染色体 D.突变型P53蛋白与生长因子受体同源

E.p53基因突变是染色体易位引起的 【答案】ABCDE

【注意】P53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前者主要抑制细胞生长,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后者为癌基因。 考题中(如本题B项中)出现的p53基因,如未特别说明是野生型或突变型,则默认指的是野生型。

A.细胞原癌基因 B.抑癌基因 C.病毒癌基因 D.操纵子调节基因

2007 111B.P53基因是一种 【答案】ABCDE

2007 112B.正常细胞内可以编码生长因子的基因是 【答案】ABCDE

3 生长因子(2011考点)★★

(1)生长因子的概念生长因子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类似于激素的信号分子,多数为肽类(含蛋白质)物质,具有调节细胞生长与分化的作用。

(2)生长因子的作用模式 根据产生细胞与靶细胞间的关系,生长因子的作用模式可分为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三种,生长因子以后两种的作用方式(旁分泌和自分泌)为主。

①内分泌方式生长因子从细胞分泌出来后,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远端靶细胞。

②旁分泌方式 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作用于邻近的其他类型细胞,对合成、分泌生长因子的自身细胞不发生作用。

③自分泌方式 生长因子作用于合成及分泌该生长因子的细胞本身。

(3)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 生长因子的作用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而实现。 生长因子的受体多位于靶细胞膜,为一类跨膜蛋白,多数具有蛋白激酶特别是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功能,也有少数为蛋白丝/苏氨酸激酶受体。

当生长因子与这里受体结合后,胞内的相关蛋白被直接磷酸化,进而活化核内的转录因子,引发基因转录,达到调节生长与分化的作用。 另一类生长因子受体定位于胞质,当生长因子与胞内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生长因子 受体复合物,后者可进入胞核活化相关基因促进细胞生长。

2011 161X.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有

A.其化学本质属于多肽 B.其受体定位于胞核中

C.主要以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起作用 D.具有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功能 【答案】ABCDE

4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2007、2008、2013、2017考点)★★★★

(1)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在核酸(DNA)复性时,如果将不同种类的DNA单链或RNA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种核酸单链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它们就有可能形成杂化双链。 这种杂化双链可以在不同的DNA单链之间形成,也可以在RNA单链之间形成,甚至还可以在DNA单链和RNA单链之间形成。这种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可以用来研究DNA片段在基因组中的定位、鉴定核酸分子间的序列相似性、检测靶基因在待检样品中存在与否等。

(2)印迹技术 是将在凝胶中分离的生物大分子转移(印迹)或直接放在固定化介质上并加以检测分析的技术。 目前这种技术已广泛用于DNA、RNA、蛋白质的检测。 印迹技术可以分为DNA印迹技术、RNA印迹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技术三大类。

(3)聚合酶链反应(PCR) 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将微量目的DNA片段大量扩增。

①基本工作原理 是以拟扩增的DNA分子为模板,以1对分别与模板5′末端和3′末端相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沿模板延伸直至完成2条新的DNA链合成,重复这一过程,即可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

②反应体系的基本组成 模板DNA、特异性引物、耐热性DNA聚合酶、d NTP和含有Mg2+的缓冲液。

③基本反应步骤 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3个步骤,这3个步骤为1个循环,新合成的DNA分子继续作为下一轮合成的模板,经多次循环后即可达到扩增DNA片段的目的。

④主要用途 目的基因的克隆、基因的体外突变、DNA和RNA微量分析、DNA序列测定、基因突变分析。

(4)基因文库 是一个包含了某一生物体全部DNA序列的克隆群体。 可分为基因组DNA文库和c DNA文库。

(5)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①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如酵母双杂交技术、标签蛋白沉淀等。

②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技术如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等。

2008 162X.常用于研究基因表达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

A.Northern blotting B.Southern blotting

C.Western blotting D.RT-PCR 【答案】ABCDE

2007 171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特异DNA序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反因体系内存在

A.DNA聚合酶 B.特异RNA模板

C.特异DNA引物 D.特异RNA引物 【答案】ABCDE

A.蛋白质印迹分析 B.酵母双杂交技术

C.电泳迁移率变动测定 D.基因剔除技术

2013 131B.用于分析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是 【答案】ABCDE

2013 132B.用于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技术是 【答案】ABCDE

A.酵母双杂交法 B.聚合酶链反应

C.DNA末端合成终止法 D.染色体免疫沉淀法

2017 122B.测定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是 【答案】ABCDE

2017 123B.测定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是 【答案】ABCD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