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1)补充血容量:用于大失血。成人一次出血在500m L以内,不需输血,约2周可恢复。失血>1000m L时病人血压下降、头晕等,应及时输血。
(2)增加血红蛋白:用于纠正贫血。
(3)增加白蛋白: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
(4)供给凝血因子:输新鲜血或成分血,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
(5)输入抗体、补体:增强抗感染能力,用于严重感染病人。
(6)去除有害物质。
二、用物
输液器1套 (图31-1)、无菌敷贴或无菌纱布、止血带、胶布、小垫枕、瓶套、开瓶器、无菌手套,另备加药用注射器及针头。
图31-1 输血器
三、操作方法
1.输血前准备
(1)备血:遵医嘱抽取血标本2m L,与输血申请单一并送往血库,做血型鉴定和交叉相容配血试验。
(2)根据医嘱取血,凭提血单取血,与血库人员共同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住院号、供血者及受血者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及采血时间,包装是否严密 (图31-2)。
图31-2 库存血
(3)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勿震荡,不能加温。
(4)取回病区后,应按上述要求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输用。
2.静脉输血操作步骤
间接输血法: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查对无误后,戴手套,按密闭式输液法穿刺,先输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打开贮血袋封口,常规消毒开口处塑料管,将输血器针头插入塑料管内,缓慢将血袋倒挂到输液架上,再次查对。
(2)0.9%氯化钠溶液管调节器,打开输血管调节器,开始输血。
(3)输血速度。输血开始时速度宜慢,少于20%滴/min,观察10~15min无不良反应,再按病情需要调节滴速。
(4)向病人或家属交代输血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并将呼叫器置于易取处。
(5)待血液输完时,再输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拔针。
(6)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与床单位,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直接静脉输血法:
(1)手、戴口罩,备齐用物。将备好的注射器内加入抗凝剂,放入无菌盘内备用。
(2)认真核对供血者和病人的姓名、血型、交叉配血相容试验结果,确认无误后携用物至病人旁并向供血者和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3)嘱供血者和病人分别卧于床上,露出一侧手臂。选择粗大静脉 (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将血压计袖带缠于供血者上臂并充气。
(4)戴手套,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从供血者抽取血液,直接行静脉注射输给受血者,操作时需三人协作,一人采血,一人传递,另一人输血,连续进行。
(5)输血毕,拔出针头,用小纱布按压穿刺点至无出血。
(6)协助病人取舒适位,整理用物与床单位。医疗垃圾分类处理,洗手,记录。
四、注意事项
(1)在取血和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输血前后和输入两袋血之间需要滴注少量生理盐水,以保输血通畅、顺利;防止发生不良反应;防止血液浪费。
(3)血制品内不可随意加入其他药品或高渗、低渗溶液,以防止血液凝集或溶解。
(4)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
(5)严格掌握输血速度。
(6)输血完毕后,血袋应保留24小时,以备患者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查找分析原因。
(7)输入成分血时,由于剂量少,输注时间短,护士应全程严密监护,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8)直接静脉输血还需注意从供血者血管抽血时不可过急过快,应密切观察供血者面色、血压,及时询问有无不适;为受血者推注血液时不可过快,也应密切观察。
五、评价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查对制度,操作规范,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2)护患沟通有效,病人有安全感,积极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