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肿瘤病人出现纤维蛋白原升高

肿瘤病人出现纤维蛋白原升高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方药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软化结缔组织,消炎止痛,可能改善实体瘤局部的缺氧状态,提高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目前在临床广泛用于恶性浆膜腔积液、肺癌、消化道肿瘤、脑瘤及其他浅表性肿瘤的治疗。有些活血化瘀方药具有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性和降低纤维蛋白稳定性的作用,从而可能防止或破坏肿瘤周围及癌灶内纤维蛋白的凝集。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运行于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升降出入,流畅无阻,气血相辅相成,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如气郁、气滞、气聚等皆能凝血成瘀,出现积聚肿块。《素问·举痛论》谓:“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明·董宿原《奇效良方·积聚门》谓:“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不散,津液凝涩渗著不去,而成积矣。”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指出:“今请问在肚腹能结块者是何物?若在胃结者,必食也,在肠结者,燥粪也……肠胃之外,无论何处,皆在气血……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说明肿瘤的形成与气滞血瘀有关。由于血行不畅,瘀血凝滞,“不通则痛”,患者每有固定性疼痛,疼痛时间较持续而顽固;因血行不畅或局部郁血故可见颜面晦暗,指甲及皮肤粗糙无光泽,舌质瘀暗、舌面瘀点或瘀斑、舌下脉络郁滞等,脉象弦缓或弦涩有力,甚则可摸到包块,是为血瘀证,宜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类药常与行气药同用;又血遇寒则凝滞,对寒凝血瘀者宜配温里药以温通血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对气虚成瘀者,宜配合补气药以加强祛瘀作用。

活血化瘀方剂根据功效可以分为补气通络、行气活血、通窍活血、温阳祛瘀、泄热逐瘀、消癥散瘀等。补气通络代表方为补阳还五汤,适用于气虚血瘀证,如肿瘤化疗后出现化疗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指(趾)尖端麻木、神疲乏力、小便频数或排尿困难、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等,属气虚血瘀者可用补阳还五汤;行气活血代表方为血府逐瘀汤,主治气滞血瘀证,症见头痛、胸痛、失眠、心慌、呃逆等,常见于颅脑肿瘤、胸部肿瘤等;通窍活血代表方为通窍活血汤,适用于头发脱落、头晕痛、久聋等头面瘀血证,常见于头面部肿瘤,如颅内肿瘤、鼻咽癌等;温阳祛瘀代表方为温经汤、少腹逐瘀汤等,适用于腹部及妇科肿瘤证属寒凝血瘀者;泄热逐瘀代表方为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等,可用于盆腔部肿瘤、消化道肿瘤等证属瘀热互结者;消癥散瘀代表方为大黄虫丸、桂枝茯苓丸,广泛用于各类肿瘤包块坚硬不移者。

临床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方药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软化结缔组织,消炎止痛,可能改善实体瘤局部的缺氧状态,提高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如从中药温莪术中提取的抗肿瘤药物榄香烯,其主要有效成分是β-榄香烯,是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国家二类非细胞毒性的广谱抗肿瘤新药。基础及临床实验等研究结果表明,β-榄香烯具有抗瘤谱广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等突出优点,且有抗病毒、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在临床广泛用于恶性浆膜腔积液、肺癌、消化道肿瘤、脑瘤及其他浅表性肿瘤的治疗。

国外研究资料指出,由于肿瘤周围有大量纤维蛋白沉积,并形成纤维蛋白网格,使抗癌药物和免疫活性细胞不易深入瘤内。因而癌组织周围纤维蛋白的积聚是癌细胞得以在体内停留、生长、发展,最后形成癌块或转移灶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活血化瘀方药具有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性和降低纤维蛋白稳定性的作用,从而可能防止或破坏肿瘤周围及癌灶内纤维蛋白的凝集。通过改善肿瘤组织的微循环及增加血流量,使抗癌药物、免疫淋巴细胞到达肿瘤部位,发挥抗癌作用,并能提高抗体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有助于减轻症状,消除肿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