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粉蜜汤出自《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篇。其文云:“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其方由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组成。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服一升,差即止。
方中的“粉”,有认为是铅粉的,有认为是米粉的。持铅粉论者谓该方甘补、毒杀并用,其立方用意是欲对蛔虫诱而杀之;把条文中“毒药不止”的“毒药”解释为辛热苦寒类祛邪之药,并引《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为证。个人认为该方于蛔虫未大骚动时用铅粉与草、蜜同煎意在诱而杀之固无不可,近贤曹颖甫先生曾有验证(见《经方实验录》)。但本条方中所用之粉,应是米粉无疑。这是因为:
(1)《神农本草经》称铅粉为粉锡,列入玉石下品。《本经》与《金匮》的问世时间前后相距不远,仲景方中所用其他药名均与《本经》同,何能将粉锡一药另立“粉”名?
(2)周秦之际,多把祛邪的药称为毒药,但在仲景当时措词比较谨严,书中称一般辛燥苦寒之药为毒药者未见。况条文明言“蛔虫之为病”,蛔虫非具有毒性的杀虫药不能驱除,故尤在泾认为“所服毒药系雷丸、锡粉之类”,当是事实。其用毒药剿之不克,当然要改弦易辙用甘平之药抚之了。本方既为安蛔而设,当然于蛔安之后勿服,故曰“差即止”。在可杀可驱之际,仍须再用毒药驱杀。我曾治3例蛔虫病患者,均系自服苦楝皮煎液而腹痛增剧,呕吐不止,肢厥心烦,即投甘草粉蜜汤(粉用米粉)安之,经日遂安,即止服药,米粥白养。后嘱转西医治疗,服西药驱虫药后各下虫10余条而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