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麻黄附子细辛男科

麻黄附子细辛男科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证属阳虚外感,肺窍失和,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这些症状结合起来即可辨证为阳虚外感,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陈医生服用风寒感冒冲剂和麻黄细辛附子汤1剂后,体温降到38℃,怕冷好多了,只有颈部出汗;说明这是“服药已,微除”。

病案1

2012年11月3日我值班后受寒感冒,感觉浑身乏力,无汗、恶寒,自测体温38.6℃,胸部不适。2012年11月4日下夜班后感觉犯困,舌苔薄白,脉沉无力。处方:麻黄9g,细辛3g,附子5g,2剂(颗粒剂)。到晚上的时候服用第1剂,感觉非常困,立即睡觉,睡眠中出现胸闷,不久自行缓解,第2天早上,乏力、恶寒消失,身体有微汗,自觉舒服。2剂后复原。

【讲解】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第301条,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何为少阴病呢?《伤寒论》第281条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何为“但欲寐”,就是感觉犯困,打哈欠,产生的原因就是肾精不足,心不藏神,故出现这样的临床表现。这两条合起来解读,我们就知道了麻黄细辛附子汤用于治疗肾阳虚兼有表证,我自己阳虚外感故用本方治疗。为什么出现胸闷呢?我认为是寒湿之气过重,胸中阳气不足导致的,附子有补火助阳、散寒逐湿的作用,加上麻黄和细辛的解表散寒作用,故胸闷得除。

病案2

我科医生王某的爱人马某,男,25岁,2013年8月25日初诊。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史5年,经常遇冷风、油烟、异味即可出现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使用雷诺考特(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后可缓解,故长期使用,近日天气变凉而症状加重。诊见:形瘦,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紧。问之告诉我平素每日老犯困,自己感觉昏昏沉沉的,总是感觉头脑不清利。小便不黄,大便正常。证属阳虚外感,肺窍失和,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处方:麻黄6g,炙甘草6g,熟附子9g,干姜9g,五味子9g,5剂(颗粒剂),每次1包,每日2次,开水冲后搅匀,温服。用后王医生告诉我她爱人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症状消失,不再使用雷诺考特。

【讲解】王医生的爱人有犯困(但欲寐)和脉沉无力,这就是少阴病;王医生的爱人还有鼻塞、流涕的症状这是有表邪(阳气虚损不能驱邪外出)。这些症状结合起来即可辨证为阳虚外感,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现在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临床特别多见,我在门诊也治疗过许多,总的感觉是我们课本上介绍的方法是无效的,按照六经辨证的方法治疗,疗效显著。

病案3

陈某,女,22岁,我医院实习医生,2012年11月12日,她已经2日未来医院上班,下午打电话告诉我她患了重感冒并请假,电话里告诉我,她自己服用风寒感冒冲剂无效,发热到39.2℃,怕冷(增加衣服仍感觉不能缓解),乏力,没精神,没有食欲,犯困。因为无法当面就诊,用手机短信处方,用药如下:麻黄5g,细辛3g,附子5g,2剂,水煎服。她服用第1剂的时候自己加服风寒感冒冲剂1袋,体温降到38℃,怕冷好多了,只有颈部出汗。服用第2剂后,鼻出血,大约20mL,后自行停止。鼻出血停止后全身症状消失。

【讲解】陈医生的感冒从鼻衄而解,这个中医称为“红汗”,血汗同源,邪气不能从汗解,那么可从衄而解。《伤寒论》第46条曰:“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这句条文中“麻黄汤主之”应接在“此当发其汗”之后。陈医生服用风寒感冒冲剂和麻黄细辛附子汤1剂后,体温降到38℃,怕冷好多了,只有颈部出汗;说明这是“服药已,微除”。陈医生只是稍好些了。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的是少阴病的表证,少阴病的表证既有阳气虚的方面,又有风寒在表的情况,之所以自己服用风寒感冒冲剂无效,是因为里有阳气虚的问题。连服2剂麻黄细辛附子汤,其中的附子补足了少阴阳气的不足,用麻黄宣发阳气,解太阳的表证,细辛既和附子补少阴阳气的不足,又和麻黄解太阳的表证。服药后正气得药力之助使阳气振奋,作鼻衄而解。条文中的“剧者必衄”,我的体会是“剧者”指邪气比较盛,阳气郁结太甚,陈医生自诉这次感冒非常难受,超过以往的感冒,感邪盛;有了“剧者”后面就有了“必衄”了。鼻衄作解,又称为“红汗”,血汗同源,邪气不能从汗解,那么也可从衄而解。条文中的“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是解释阳气受寒邪的郁遏太甚。

病案4

赵某,女,50岁,2013年9月4日初诊。患者主诉右手桡侧屈侧和伸侧出现疱疹伴疼痛5天,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疼痛时候不可忍受,以至于影响睡眠。自诉在当地门诊给予抗炎和抗病毒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效。疼痛的部位得温则减,得热和风吹后则加剧。望诊可见疱疹主要在伸侧间断沿着手太阳小肠经到肘部,屈侧间断沿着手少阴心经到腕部。患者自觉乏力,提不起精神。舌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寒邪直中少阴。处方:麻黄9g,细辛3g,附子6g,羌活9g,炒白芥子6g,3剂(颗粒剂),开水冲后温服。

二诊:2013年9月6日,患者主诉疼痛减轻90%,可忍受,可以睡眠,但自觉沿皮损处感觉麻木。乏力明显,犯困。舌脉如前。以再造散加减。处方:麻黄9g,细辛3g,附子9g,羌活9g,炒白芥子6g,人参9g,防风9g,黄芪15g,川芎9g,5剂(颗粒剂),开水冲后温服。

三诊:2013年9月11日,患者主诉疼痛减轻基本消失,仍自觉沿皮损处感觉麻木。乏力减轻50%,人精神好。皮损处水泡变扁。舌脉如前。继续以再造散加减。上方黄芪加到20g,7剂(颗粒剂),开水冲后温服。

【讲解】本例患者在一诊时候抓住了“患者自觉乏力,犯困(但欲寐),舌苔薄白,脉沉细”的主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效果可期。我说两句额外的话,现在我们很多中医临床的思路中没有中医辨证思路,一诊断为带状疱疹,就想到病毒感染,就清热解毒,这个思路是西医的对症思路,不是中医的辨证思路。另外,临床上不可能用一个中医方子治疗一个西医诊断的疾病。二诊的时候患者疼痛显减,但乏力依然明显,还有但欲寐的症状,舌脉如前。可见素体阳虚较甚,故换方再造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