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体质的因素表达

影响体质的因素表达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阶段,国内外关于人体存在着的种族与血缘特点的研究很多,结合研究资料的现实结果来看,身体形态受到遗传基因影响的比例会高达75%,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与最大摄氧能力大约75%到95%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身体素质以及运动的能力也与遗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遗传度是某一种特定的性状在总体变异过程中,占到归于遗传因素的比例,计算出能归于环境因素的比例,一般会使用“%”来表示。

国民体质健康构成主要参考因素包括生理功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心理发展情况,包括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些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且是密不可分的。在一定形态结构下,必须要能表现出生理基础,与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有关的各个器官系统,其生理功能在生活与体育活动中被客观反映出来,生理功能的变化情况,伴随着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展以及提高又产生的一系列形态结构特征。结合生理结构功能变化情况,与伴随着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展以及提高,这些又对人的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产生影响,进而促使人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由此可知影响人体体质的因素有多种。

一、体质与遗传

遗传是人体生长与发育的一些先天条件对体质的强弱的影响状况。就现代生物学的研究证明来看,遗传的基础是处于细胞核染色体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即DNA。亲代将自身的特征遗传给子代,这个过程子代从亲代那里获得了一定结构的DNA,进而也就得到与亲代相同的遗传性状。人体存在着的种族与血缘特点,人体的心态结构、相貌肤色等均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国内外关于人体存在着的种族与血缘特点的研究很多,结合研究资料的现实结果来看,身体形态受到遗传基因影响的比例会高达75%,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与最大摄氧能力大约75%到95%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身体素质以及运动的能力也与遗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然而,遗传对体质的影响只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从体质强弱的实则性来看,还是较多依赖于后天的环境与条件。遗传学家认为,人体的所有外在表现,都是在遗传基因以及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的结果。人类只有少数性状是一经形成,就不会再受到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体的多数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为了更好地估计遗传和环境对某一性状表现出来的作用比重,相关研究者会使用计算该性状遗传度的方法。遗传度是某一种特定的性状在总体变异过程中,占到归于遗传因素的比例,计算出能归于环境因素的比例,一般会使用“%”来表示。但凡性状以遗传因素为主,其遗传度就会变高;而性状以环境因素为主,其遗传度就会较低。

(一)身体形态指标与遗传

身体形态在遗传上称作是体表性状,是由多种基因遗传来控制的,形成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遗传因素仍然是最主要的。但是在遗传组成体型特征的各种影响因素下,有着大小的差异,男女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形态学研究的遗传度见表1-1。

表1-1 遗传度主要体型特征(%)

引自:王金灿《运动选材学》。

从形态指标的遗传角度来看,男性在体型上在坐高、头宽、头围、胸廓形态、去脂体重的方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其所占的比例分别是85%、95%、90%、87%;而女性在体型特征上在身高、坐高、臂长、腿长、盆宽、心脏形态、胸廓形态、膈肌形态的方面受到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所占比例分别是92%、85%、87%、92%、85%、82%、90%、83%。就形态指标遗传度来看,男性、女性都占到了80%以上,且心态指标遗传度达到80%以上的各有9项。

(二)身体机能指标与遗传

人体运动能力水平的高低,会受到生理机能水平的影响。而人体的生理机能水平,会受到生长、发育过程以及训练环境的影响,又在遗传基因因素的制约下,身体机能与指标都会发生变化,生理机能指标的具体遗传度如下表1-2所示。

表1-2 生理指标的遗传度(%)

引自:王金灿《运动选材学》。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神经过程的强度、灵活性、均衡性等,这些都是先天遗传的,这些是后天很难改变的。人体的最大摄氧量会影响到有氧耐力水平,其遗传度大约在69%到93%范围内,平均也有81.6%,而后天影响仅仅有18.4%;结合图表所示,最大心率遗传度高达85.9%,后天改变则仅有14.1%,以上种种数据表明生理指标的遗传度较高,而后天改造的可能性较小。

(三)运动素质的遗传度

运动素质,指与运动效应存在直接关系的身体素质,运动素质的各种性状会受到基因遗传的影响。人体运动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且体育锻炼等多种因素也会影响到人体运动素质指标的遗传度。

1.反应潜伏时间,是人体在受到刺激之后,神经过程中出现反应的潜伏时间,这种素质就是先天遗传的,后天基本是不会改变的。反应潜伏时间的遗传度有86%之高。

2.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在受到刺激之后,产生的一系列动作反应的时间,包括声、光反应时间,反映了神经冲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速度,这种素质的遗传度有75%。

3.动作反应速度是快速完成单个或成套技术动作时的能力。在动作技巧的熟练度与复杂度的影响下,是需要在先天基础上进行后天训练来实现的,其遗传度大约在50%。

4.动作频率,是在单位时间内重复完成某一特定动作的次数。经过调查发现,在测定儿童60米步频与10秒原地高抬腿的次数时,儿童与成年人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这就说明动作频率很难在后天改变,一般是先天遗传形成的。

5.绝对力量,是在相对较慢的状态下飞行,人体自身所能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是体重越大,其承受阻力压力的能力就会越大。人体骨骼粗细、骨架大小、消化吸收能力等条件比较好的,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才会有较大的改变。

6.相对力量,是单位体重所能承受的重量,是人体绝对力量与体重间关系的反映,人体素质受到先天遗传的影响明显高于绝对力量,它的遗传度在64%。

7.耐力素质,是有机体克服工作时出现的疲劳的能力,有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两种;有氧耐力是指在长时间有氧工作下存在的耐受能力;而无氧耐力则是身体在较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下,肌肉收缩功能出现的耐受能力。耐力影响因素的遗传度比较高,其中有氧耐力遗传度在75%以上,而无氧耐力的遗传度在85%以上。

8.柔韧素质,是人体的各个关节活动范围大小,以及肌肉、韧带、肌腱等身体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的遗传度高达98%,其中脊柱遗传度为79%,而肘关节的遗传度在81%。

二、体质与环境

体质与环境也存在较大的关系,环境是指人体周边以及外部世界的条件与情况,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卫生环境、营养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等等。

(一)体质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态系统中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像水、土、气、光以及各种生物等等。自然界环境的不断变化过程,是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形态特点等不断被改善的适应过程。由于在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的影响作用也大不相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就医学研究成果来看,已经显示出了自然、经济等因素对人体健康水平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作用。因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都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像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经济以及卫生保健制度等,这些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水平。

自然环境对人体体质与健康的影响作用比较明显,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现代工业发展的影响,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比如温室效应会使得全球气温出现上升的情况;臭氧层的破坏导致气候异常;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出现土地沙化以及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因此,自然环境的保护是维持人类生态环境可持续平衡发展的保证,环境保护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工作。

(二)体质与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质文明、社会制度对人体生长发育水平与人体体质状态都有直接影响。在社会环境中,包含了物质生活条件、人体的营养状况、文化教育程度、医疗卫生条件等方面,一旦人体处于长期营养低下状态或者营养不良状态,都会导致体质水平的降低,只有合理的营养才是保证较高水平体质的重要内容。就我国历年儿童青少年体质的调查资料显示,在人体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是城市高于农村的,主要是因为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还有人体的营养对身体免疫功能也是有影响作用的,特别是人在出生之前出现的营养不良会导致出现免疫缺陷,这就很能证明以上观点。

社会环境对人体体质水平的影响作用也是比较显著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质水平的影响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的人口体质水平,其受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该区域经济收入水平能实现对个人体质的改善,由此经济收入对个人体质的影响作用就比较小。通过研究人文指数对人体体质的影响作用,从经济收入对人体体质的影响规律来看,城市青少年的生长环境对其体质影响的作用会小于农村青少年,结合以上规律可知,制定提高体质水平的方案需要结合区域经济水平的实际情况,经济与人文环境差异性除了在我国城乡之间外,在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也是普遍存在的,经济与人文环境较好的区域,需要宣传增强人体体质的意识,与提高合理指导的效果;对于一些经济与人文环境比较落后的区域,需要增强经济投入力度,提高区域人口体质水平,实现区域人口体质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体质与卫生环境

卫生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卫生要求,卫生环境是客观存在于机体之外的各种物质条件的总称,包含了饮食卫生、生活环境卫生、运动卫生等,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卫生对人体健康与长寿存在较大的影响作用。有很多不良生活习惯会对人体机能产生不良影响,像吸烟、酗酒、滥用药物、吸毒等,会严重威胁人体的身心健康。由此,世界各国政府部门都在努力消除这些有社会公害的不良习惯,总而言之,卫生环境对人体健康会产生较直接的影响,对人类健康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

(四)体质与营养环境

营养环境是人类机体组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的营养会促进人体健康生长与发育,而不合理的营养则导致人体出现一些疾病。因此,改善人们的食物与营养状况,可以保证人们良好的健康状况,而良好的营养环境也是保证人体自身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五)体质与社会心理环境

社会心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心理氛围,不同社会制度,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人们会受到政治经济地位的影响,其满意程度是不同的。人们身处的心理环境与氛围对人们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比较明显。

三、体质与锻炼

锻炼,即体育锻炼,也就是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结合自然环境、卫生因素。身体活动是以健身、防病、娱乐等为目的。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提高人体机能与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实现推迟衰老、延年益寿的效果;而且能调节情绪、振奋精神,提高人体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避免身体出现疾病。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很多,锻炼者可以根据锻炼的目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形式,实现个人体质与健康的增强。人体主要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体质增强的,想要不同程度地实现健康水平的提高,选择的锻炼手段也是不同的,而不同的锻炼形式对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影响作用也存在差别,人体机能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会受到体育锻炼水平的影响,借助科学的身体锻炼,能实现个人体质的增强,实现预防疾病、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和延年益寿的目标。结合调查报告发现,健身跑步时的供氧会比静坐多出8到12倍,锻炼者的有氧代谢能比没有进行锻炼者高出37%,而最大的摄氧量可能会达到33%,体育锻炼能实现人体系统功能的增强,通常情况下,肌肉的重量只占到人体体重的大约40%,经常进行锻炼的人,其肌肉重量就会达到45%到50%之间。因此在幼儿或者青少年时期,应当注重与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实现青少年体质的增强,并且能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四、体育锻炼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与作用

循环系统,是一系列连续封闭式的管道系统的组成,有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两种。循环系统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向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输送营养物质、氧气和激素,并将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代谢物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循环系统中的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以及血管组合而成,心脏以及遍布全身各个角落的血管形成血液循环,人体是借助血液循环来实现对氧气与营养物质的成功输送,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以及细胞,随后组织细胞产生二氧化碳以及尿素、尿酸等代谢物质,被输送到排泄系统的器官中,最终被排出体外。由于身体循环系统在人体内是周而复始的运动,因此人体锻炼将十分有利于提高循环系统的功能。

身体锻炼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心脏动力功能的增强。身体锻炼会促使心脏每一次跳动都十分强劲、有力,搏出的血量也会比一般人多。在长期身体锻炼中,其心脏体积可能也会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的心脏体积要大,除此之外,心脏的壁厚度、心脏容积也要比不参加锻炼的人要好。结合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健身锻炼,与不参加健身锻炼人群进行对比调查研究,健身锻炼的人群,其心脏每次收缩搏出血量增加,心脏每分钟跳动次数相对要减少一些。比如,在一段时间的健身锻炼之后,人体的心脏搏出血量会高达80毫升,心脏每分钟跳动大约62次,就能满足各个器官的实际需求,心脏跳动的频率减慢,使得舒张的时间变长,心脏也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心脏就能保持在一个健康的状态。

另外,健身锻炼时,身体运动需要的能量要比静止状态时多,为了保持肌肉、内脏需求能量的供应,心脏跳动频率增加,每此跳动搏出血量能得到增加,血管舒张,使得血液循环得到加速,一旦心跳到达每分钟大约100次,使得这种心率保持在10分钟以上,就能很好地锻炼心脏,增强心肌、血管的韧度与强度,从而能有效降低各种心脏病的发生概率。研究表明,长期从事健康锻炼的人,能实现血液循环质量的提高,进而避免人体血液供血不足的情况出现,并可以增强血管的舒张和收缩能力,使血液循环更加畅通。

2.可使心血管系统得到明显的改善。健身锻炼对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健康的锻炼能使得血管收缩与舒张度扩大,毛细血管的增多,会影响到血液的舒畅程度,血液也就能顺畅地到达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各个组织细胞获得的氧气与营养物质能更加充分和充足。同时,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一些物质,会迅速被运输到排泄系统的各个器官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强肌肉的耐力,有效延缓肌肉疲劳。健身锻炼还能有效改善心脏本身的血管功能,使得心脏供血供氧较充分,进而实现冠心病与心肌梗死等发病率的降低。可以使得组织与细胞的活力不断增强,健身锻炼可以促使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变多,使得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能提高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组织细胞越多,表明血液循环中携带的氧气就越多。当氧气供应充足时,健身运动就会显得较轻松,否则人体就会出现疲劳的感觉。血液中的白细胞主要是让人体具备免疫能力,可以产生一定的抗体,使得侵入人体内部的各种细菌或者病毒被消除,使得人体健康得到保证。因此,通过健身锻炼可使组织和细胞的活力得到不断加强。事实证明,健身锻炼不只是使得血液的运氧能力增强,减少人体运动的疲劳感觉,而且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3.提高人体运动新陈代谢的转换速度,吐故才能纳新,人体也是这个道理,想要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就需要对外排除体内代谢物,并通过外界吸收人体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保证人体机能的新陈代谢能正常运行。人体的代谢物质需要借助血液循环,才能被运送到排泄系统的各器官,由此体育锻炼在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同时,也会促使人体新陈代谢能力的增强。通过研究表明,人体正常情况下,保持每天能健身走一到两个小时,行走速度保持在每小时5000米,就可以实现人体代谢率的提高,并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五、体育锻炼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与作用

机体需要能量以形成新的生物,并能保持生命特征,机体能通过分解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来获取能量,新分子生成以及旧分子凋亡都必须保持同时进行,才能为人体提供维持生命反应需要的能量,对于机体需要提供能量,实现生化反应能得到维持。

(一)体育锻炼对糖代谢的影响

糖代谢是糖在体内合成与分解的过程。人体体内能量供给首先来源于糖,是人体最经济功能的物质。糖类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六大元素之一,也是人体进行运动时主要的能量来源。糖类有多糖和单糖之分,人们日常生活中吃的食物中大部分是以糖形式存在的,在唾液酶等生物酶的作用下,将糖分解成人体能直接进行吸收与利用单糖。糖类物质大部分会储存到肌肉中,约有80%,被称作是肌糖原;又有一部分会储存在肝脏中,约有20%,被称作是肝糖原,还有一小部分被分布在血液中,也就是血糖。正常人体静止状态下的血糖含量为100m L的血液中含80~120mg的血糖。血糖不足会加重运动时的疲劳感而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

人体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最开始分解是肌糖原,当肌糖原分解出现不足时,就会补充血糖,这个过程中肝脏也会释放出一些肝糖原补充到血液中;肌糖原在氧气供应缺乏的情况下,会发生无氧分解,提供的能量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其实,人体进行正常性的身体锻炼时,其活动强度比较小,氧供应比较充足,肌糖原就可以被充分的氧化,继而分解成为水与二氧化碳,以此来实现大量能量的释放。

(二)体育锻炼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脂肪代谢,是脂肪在人体内合成与分解的过程,在人体内最大的能源库中,一旦人体从外界获得的能量超出能量实际需求,多余的能量物质就会被转换成脂肪形式,在人体中储存起来,等到需要时再分解。在进行时间较长、强度较小的体育锻炼时,脂肪提供的能量就会产出糖类提供的能量,这也成为人体耐力素质锻炼能量的主要来源。脂肪的储存会使得能量被积累起来,还会帮助人体保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一般情况下,人体脂肪质量只占到体重的约20%,但出现摄取量过剩或者缺乏运动时,就会导致脂肪出现大量堆积,一旦脂肪堆积的量达到了体重的50%,就会超出正常的范围,也就是常说的肥胖症。肥胖症是指身体的脂肪过多地堆积,人体的体重超出同龄同身高标准体重的20%以上的人,主要是因为长期输入量超过了人体的消耗量,肥胖症状除了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之外,还可能引发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掌握脂肪代谢特性,就会找到行之有效的减肥方式。

(三)体育锻炼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胆固醇是固醇类的一种,因从胆石中发现而得名。血浆胆固醇在体内存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低密度脂蛋白,一种是高密度脂蛋白。这两种胆固醇在体内也有明显不同的作用。低密度脂蛋白能以大块形式附着在动脉血管壁上,促使动脉化的生成;高密度脂蛋白对前者有着明显的对抗作用,它能清除血管壁的低密度脂蛋白,实现血管壁沉积的有效减少,有效避免动脉硬化的产生。心血管系统在人体系统各个器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在人类系统疾病中能不断困扰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像动脉硬化、心肌梗死、冠心病等,这些疾病都是受到血浆中的血脂含量影响。由此临床医学常把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来作为衡量血脂的标准。

经过实验证明,体育锻炼在分解脂肪与提供能量,使得体内脂蛋白酶活性得到提高,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速度得到加快,进而实现血脂总量的降低,对心血系统疾病起到较高的的预防作用。

六、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与作用

呼吸系统是保证人体完成气体交换的所有器官的总称,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经由呼吸系统不断从外界吸入氧气,由循环系统将氧气直接运送到全身的组织与细胞,经过氧化产生细胞活动所必需的能量,而且在实际氧化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通过循环系统运送至呼吸系统,再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活动的运行,体育锻炼可以实现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使呼吸肌更加发达

呼吸肌包含了膈肌、肋间肌、腹肌等各种肌肉,人体进行身体锻炼活动时,肌肉对氧气的需求量比静止状态下的氧气需求量更大,人体运动的呼吸节奏与动作紧密结合,可以使得呼吸肌随着动作运动节奏化,这种有节奏的运动形式,使得膈肌、肋间肌、腹肌等多种呼吸肌得到有效的训练,使得肌力得到增强,且呼吸肌也能变得更加发达。人体呼吸肌发达,肌肉收缩与舒张也就会变得更加有力,呼吸时的肌肉运动负担也会变大。呼吸差是指尽力吸气和尽力呼气的胸围大小变化的差额,它是衡量呼吸运动幅度大小的常用标准。对于一些经常锻炼身体的人来说,其呼吸差可以达到8到16厘米,比一般人的5到8厘米高出了将近一倍。每次呼吸都可以吸入或者是排出更多的气体,使得人体内的气体得到有效交换,进而使得人体在运动时实现组织细胞对氧气的需求。

(二)使肺活量得到增强

肺活量是指人在尽力吸气之后,做最大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气量。肺活量是人体肺部可以容纳空气量的最高限度,能反映出呼吸系统的工作情况。由此肺活量的大小通常被当做是衡量体质强弱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人体的肺活量与个人性别、锻炼程度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正常成年人的肺活量平均值,男性在3500到4000毫升之间,女性在2500到3500毫升之间,老年人与儿童的肺活量比成年人的平均值要小。对于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来说,其肺活量就会比较高,一般增值约在20%。经过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人群的肺活量有明显的增加效果,经常锻炼的人比不经常锻炼的同龄人的肺活量要高35%左右。

(三)使呼吸频率明显降低

呼吸频率,是人体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正常成年男性的呼吸频率是一分钟12到18次,女性的呼吸频率要快于男性的呼吸频率。体育锻炼能促使呼吸肌变得更加发达,使得每分钟正常呼吸的气体量要比锻炼之前得到明显提高,且呼吸深度也会变大,呼吸的频率也就会变少。呼吸频率的降低反映了呼吸系统功能的增强。

七、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与作用

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与遍布全身各处的神经组合而成,主导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控制与调节人体的活动,使得人体能成为有机整体。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能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还能在不断变化中与外界进行交流,保持平衡。神经系统活动是在各种各样的简单或者复杂的影响下,其反射活动组成了神经系统的活动。它在形态和机能上都是完整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神经系统的反应更灵敏、更准确

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周边神经等组合而成的,人体在精心身体锻炼时,都是神经系统支配着肌肉、骨骼、关节的各种动作,在控制与调节人体运动之外,还会直接地接受动作完成方式的正确与否,使得神经系统支配肌肉、骨骼、关节的运动变得更加灵敏与准确。

(二)使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体育锻炼中,左、右侧身体的相互配合,促使大脑的左、右半脑均衡发展。身体进行锻炼时,一旦遇到刺激就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实现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的增强,使得神经系统对外界变化的调节变得更加迅速,使得判断也能更加准确,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支配。比如,锻炼者由于外界气温变高,或者是运动时体内积累了较大热量,进而神经系统就会作出一定调节反应,并将命令传达到有关器官,使得皮肤血流量能变大,皮肤表面毛孔就会张开,汗液排除之后,起到一个散热的效果。同时,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神经系统就会对寒冷刺激作出一定反应,使得肌肉处于紧张状态,皮肤血管与毛孔就能实现有效收缩,血流量也就逐渐减少,以此来实现体内热量挥发作用的减少。

八、体育锻炼对预防身心疾病的影响与作用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时尚的休闲活动,因其普及性强和对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效果显著,而得到了广泛开展。就体育锻炼对预防身心疾病的影响与作用而言,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锻炼对预防高脂血症的作用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各种肉类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造成了人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变高,出现了大量高脂血症人群。高脂血症是诱发动脉硬化、血栓、冠心病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体育锻炼能有效防治高脂血症,在长期的适度体育锻炼下,能减低锻炼者的血浆胆固醇与血清甘油的浓度,使得动脉血管壁的弹性增强,血管硬化也就能减少。与此同时,锻炼者体内的血浆纤维蛋白活性就会受到身体运动刺激,进而实现增强,能有效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避免血液出现凝结,实现血流的通畅。另外,体育锻炼还能刺激人体产生一些高密度蛋白,这种蛋白能自由地进出动脉血管壁,清除掉已经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血脂,将血脂转送到肝脏内,使其得到有效分解。而且,体育锻炼能有效预防心脏病,使得心脏病发病率得到明显的降低。心脏病是现代社会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国内外,心脏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现代医学也十分重视对心脏病的研究,经过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年轻化愈加明显,尤其是一些脑力工作者。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使得冠状动脉的供血量得到增加,实现了血脂浓度的降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心肌缺氧缺血的产生,最终实现心脏功能的增强以及有效预防心脏病的目的。

(二)体育锻炼对预防骨骼关节疾病的作用

人参与体育运动,经常和人体全部的骨骼关节活动相关。例如,上下肢关节会经历屈伸、旋转等动作过程。这些动作将会使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得到全面的锻炼。体育运动在加强肌肉韧性的同时,也促使了关节更具灵活性,进而针对风湿性关节炎发挥了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功能。另外,体育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还能预防与缓解骨质疏松症状的产生。关节炎由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结缔组织胶原纤维的炎症反应。一般关节炎症状较多,诱发关节炎症状的原因存在复杂性,尤其膝关节炎比较常见。在选择治愈关节炎方法上,过去的方法以服用药物为主,以及关节注射与切除发炎部位的关节囊内膜。这样的方法尽管能够缓解关节炎的痛苦,但是难以从本质上恢复关节相关活动功能。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恢复关节的功能,这是较佳的方法,例如健身走运动,根据相应的节奏配合,健身走针对关节的刺激性并不大,并且还能够加速关节点的血液循环,促使关节点取得更丰富的营养物,还能促使关节四周肌肉与肌腱获得锻炼,加强它们的收缩力,继而实现慢慢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三)体育锻炼对防治癌症的作用

癌症对人们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这是非常可怕的“杀手”,到目前为止仍然尚未找到行之有效的治愈癌症的方法。但是根据现代医学与体育学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在癌症防治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效果。大量实验研究显示,通过科学性及适度性的体育运动,能够优化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并且还能够丰富血液免疫细胞含有量,加强了细胞膜上受体具有的活性。由于受体属于免疫细胞膜上特殊性的物质,最重要的作用有三点,一是发现病变的癌细胞,二是消除病变的癌细胞,三是阻止其他细菌与病毒侵入到人体中。另外,长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还能使胸腺受到刺激,从而分泌出大量的胸腺素,分泌的胸腺素能够加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促使患者恢复退化掉的免疫系统,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除此之外,体育运动还能针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促使人体多项激素维持在正常的状况下,从而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四)体育锻炼对预防心理疾病的作用

在社会经济飞快发展的背景下,居民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随之而来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一社会现状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生理活动,容易导致人们产生心理疾病。所谓心理疾病包含精神与生理这两大部分。从精神方面分析,具体表现在人体的精神比较空虚、情绪比较低落、感到郁闷、没有自信心,还有缺乏自尊感、经常紧张焦躁等状况;从生理方面分析,具体表现在体质开始下降、没有食欲、极易嗜睡、睡眠质量低等症状。以上所述的心理疾病,对人们生产及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刺激产生一类“内啡呔”分泌物。“内啡呔”分泌物能起到振奋人体精神、避免情绪低落、使人们感到愉悦的功效。所以,在体育锻炼之后,人们容易感到心情舒畅愉快,同时在较佳的精神状态下也会减轻病症在生理上的反应,从而达到防治心理疾病的效果。

(五)体育锻炼对缓解心理紧张和舒缓情绪的作用

人作为社会成员,都会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这种压力会使人在精神上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体育锻炼可使人在运动过程中的心情轻松愉悦。因此,体育锻炼对缓解紧张和愉悦身心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人感觉更加轻松和愉快。除此之外,体育锻炼对舒缓情绪也有良好的效果。如健身操、健美操等健身运动是随着有节奏的步伐和上肢配合有节奏的摆动而进行的体育锻炼。它会使紧张的肌肉和神经随着节奏而逐渐地舒缓下来,并进入到这种有节奏的享受中去,从而使锻炼者的整个情绪都变得缓和起来。健身锻炼时身体肌肉是放松的,其精神也随之变得放松。因此,体育锻炼不仅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休息方式,而且对舒缓情绪也同样有着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