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质测试标准的演技和发展研究

体质测试标准的演技和发展研究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质测试标准说的是对于体质范围变异方面的具体化体现,主要表现于身体的形态、身体的机能、身体的素质、运动和心理素质,还有适应能力等多方面。指从人体总体重中减去脂肪重量后所得的体重。故瘦体重是对人体成分进行测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研究人体成分和体质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在此以学生群体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及其测量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一、体质测试标准水平和指标

体质即为人体的质量,基于遗传性所体现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心理因素所具有的综合性、比较稳定的特点。体质测试标准说的是对于体质范围变异方面的具体化体现,主要表现于身体的形态、身体的机能、身体的素质、运动和心理素质,还有适应能力等多方面。

(一)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1.身体形态的相关概念

身体形态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身体形态包括体格、体型、身体成分等。

(1)体格:体质的一个方面。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外在状态。一般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度,以及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等情况来判断。强壮健美的体格是发展体能的基础。

(2)体型:指人体的类型。即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其主要依据是肌肉、骨骼的发达程度和脂肪的储存程度。每个人的体型都会随着年龄、营养、发育的状况(其中的关键因素是骨骼、肌肉和脂肪)和衰老过程而发生变化,并会随着体质状况的变化而不同。

(3)身体成分:机体脂肪组织与非脂肪组织的含量及其在身体中所占的百分率。人的身体主要由水、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四种成分构成。一般成人的比例是:水占55%,蛋白质占20%,脂肪占20%,无机盐占5%。

(4)瘦体重:亦称“去脂体重”。指从人体总体重中减去脂肪重量后所得的体重。运动医学常把人体成分分成两类,即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后者可直接做功,产生身体的运动。故瘦体重是对人体成分进行测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研究人体成分和体质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2.身体形态评价的常用指标

(1)常用的测试指标为:身高、体重、胸围、瘦体重、皮褶厚度等。

(2)常用的测试指数为:BMI指数(Body Mass Index)、维尔维克指数(Weierweike Index)等。

(二)身体机能水平

1.身体机能的定义

身体机能属于有机体具有的新陈代谢功能和不同器官系统的作用。

(1)心率:心脏搏动的频率。正常成年人在平静时心脏每分钟跳动70~75次。心率是反映心脏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2)血压:血管中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由于心脏收缩和主动脉壁的弹性作用而产生。心脏收缩时的最高血压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的最低血压叫舒张压。

(3)肺活量: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检查人体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之一。

(4)台阶试验:一种在专门运动负荷下对人体心血管功能进行检测的方法。受试者在高度为50.8cm(成年男子)或42.6cm(成年女子)的台阶上每分钟上下30次,连续做5min,然后测定受试者第2、第3、第5min的前30s的脉搏数。评定指数小于55为差,55~64为中下,65~79为中上,80~90为良,大于90为优。

2.身体机能评价的常用指标(数)

(1)常用的测试指标为:心率、血压、肺活量。

(2)常用的测试指数:台阶试验指数。

(三)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水平

1.身体素质的定义

身体素质说的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速度、耐力、灵敏性、力量、柔韧性等方面的机能能力,亦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的体质差异。如果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说明在从事体力活动时更安全,更健康,还能预防运动缺乏引发的疾病。

(1)速度素质: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或对外界刺激作出快速运动反应的能力,包括移动速度、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

(2)力量素质:人体的整体或某一部分肌肉在运动中克服阻力(包括内部阻力和外部阻力)的能力。包括最大力量、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含爆发力)等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来源和获得运动技能的物质基础,对身体其他素质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3)耐力素质:人体长时间克服疲劳坚持运动的能力。根据能量的供应方式可分为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有氧—无氧混合耐力。其中无氧耐力又可分为非乳酸系统耐力和乳酸系统耐力。

(4)灵敏素质:人体在复杂多变的运动环境中,迅速、准确和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姿势的能力,包括协调性、灵活性和准确性三个基本因素。

(5)柔韧素质:人体运动时各关节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等组织的伸展能力和活动幅度,可分为一般柔韧素质和专门柔韧素质,动柔韧素质和静柔韧素质,主动柔韧素质和被动柔韧素质等。对人体运动时动作的幅度、效果和运动技能的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

运动能力是指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体能的一个方面,包括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支撑等动作的能力。运动能力是人类生存、生活、学习、工作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

2.身体素质评价的常用指标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适用对象为3-6周岁的中国幼儿)将身体素质测试指标设定为:10米折返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走平横木、网球掷远以及双脚连续跳。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将各年级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分别设定为以下内容。

(1)小学一、二年级身体素质测试指标:50m跑、坐位体前屈、lmin跳绳。

(2)小学三、四年级身体素质测试指标:50m跑、坐位体前屈、lmin跳绳、1min仰卧起坐。

(3)小学五、六年级身体素质测试指标:50m跑、坐位体前屈、lmin跳绳、1min仰卧起坐、50rex8往返跑。

(4)初中、高中、大学身体素质测试指标:50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min仰卧起坐(女)、1000m跑(男)、800m跑(女)。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及标准(成年人部分)》(分为20~39、40~59两个年龄段)、将身体素质测试指标设定为表3-1中所示内容。

表3-1 身体素质测试内容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人部分)》(适用对象为60~69周岁的中国成年人)将身体素质测试指标设定为:握力、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

(四)心理素质发展水平

1.心理素质的概念

心理素质基于生理条件之上,是将外部取得的刺激内化为稳定性、基本性、内隐性,同时具有基础作用、衍生作用、发展作用,与人们的适应行为、发展行为、创造行为息息相关的心理品质。

2.心理素质评价常见指标

当前,我国针对心理素质结构探究与测试一般集中于学生、教师、运动员、军人等不同群体。在此以学生群体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及其测量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张大均教授等将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归纳为认知因素(包括知觉能力、类比能力、比较类推、系列关系、抽象推理、意识性、计划性、监控性)、个性因素(包括抱负水平、独立性、坚持性、求知欲、自制力、自信心、责任感、理智性、创造性),还有适应性要素(包含身心的协调、情绪的适应、学习的适应、人际的适应及挫折耐受能力)。这三个维度详细分为22种成分。

我国实施心理素质探究所选用的测试工具通常分为两个:第一,经瑞文智力、16PF以及SCL-90这三个量表进行组合,从而实施心理素质测试工作。第二,探究者根据自身对于心理素质的正确理解,进行自制测试问卷,例如,王极盛是我国有名的心理学家,他按照自身的理论性分析,通过10个因素制作了青少年心理素质量表。这10个因素包括了注意力、智力、情绪、满意度、兴趣、适应性、性格、意志力、人际关系以及道德行为因素。

(五)适应能力

1.适应能力概念

适应能力是个体维持自身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生理环境间协调,并最大限度地保持自身健康的能力。

2.适应能力评价的常用指标

从结构维度来看,在人体适应能力这个一级指标下可划分为三个二级指标: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对自身生理性改变的适应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在三个二级指标下又可划分为10个三级指标:①对气候的适应。②对地理位置的适应。③对环境污染的适应。④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适应。⑤对家庭环境的适应。⑥对工作和学习环境的适应。⑦对其他社会环境的适应。⑧患病及恢复情况。⑨生活习惯。⑩耐饥渴及适应其他生理性改变的能力。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们经常从人适应社会环境的层面进行探究人们的适应能力,即是社会适应能力。目前社会适应能力说的是,人们为了更好在社会生活,而进行一系列心理及生理与行为方面的适应性改变,符合社会和谐状况一项的实施适应能力。通常对于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概述,囊括了如下内容:人们生活的自理能力、个体基础劳动能力、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利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身行为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适应能力就是指社交能力、处世能力、人际关系能力。

适应能力常用“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进行测量。在社会适应能力测量方面,学者们研制了很多量表,有的是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情况进行测量,有的是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某一方面进行测量。如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内外向性格类型量表,卡特尔十六种性格因素量表,中国人社交关系量表等。

二、我国体质测试标准的演进

自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人民的体质测定指标日渐发展及健全,当下国内体质健康测量内容主要是《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为发展演进的目录。

1964年以前,我国参照一些东欧国家推广实施《劳卫制》,对于那时候人们体育活动的进行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964年之后,命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

1975年以后,又命名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1986年重新修订为《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与标准》。伴随体育法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发执行。

1996年编制与执行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并推行到全国不同省市、不同部门,在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目前人们的体质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制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这一项《标准》在中国第一次构建涵盖四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即幼儿、青少年、成年人以及老年人)的体质测试指标,属于建立“全民健身体系和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主要目标之一。给政府相关部门执行人们体质监测机制方面提供了必要性科学依据,在促进体育活动的实施、科学指导全民健身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002年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

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年重新修订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颁布了新的实施办法。

三、标准体质测试的发展研究

(一)体质测试评价指标

体质测试发展研究主要以体质指标为主,以科学化和人性化为测定原则,评价指标包括5个方面。

一是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包含了体格、体型以及姿势,营养状况与身体成分等。

二是生理生化功能水平:包括了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和各个系统及器官的运行效能。

三是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水平:指的是身体在运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力量、速度及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素质及走、跑、跳、投、攀等身体运动能力。

四是心理发展状态:涉及本体感知能力,个体意志力以及判断能力。

五是适应能力:比如说对外界环境的抗寒能力、抗热能力以及抗疾病能力。

体质健康评价采用定量测量评价,由于心理发展状态和适应能力还无法全面准确地进行定量评价,现行的评价内容主要是形态、素质和机能三个方面。

(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基本内容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主要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和实施,主要包括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三个部分。儿童青少年属于学生人群,由教育部颁布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幼儿测定内容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二(幼儿部分)的适用对象为3~6周岁的中国幼儿。按年龄、性别分组,3-5岁每0.5岁为一组;6岁为一组。

男女共计l4个组别。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和素质两类(表3-2)。

表3-2 幼儿体质测试指标

2.成年人测定内容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年人部分)的适用对象为20~59周岁的中国成年人,按年龄、性别分组,每5岁为一组。男女共计16个组别。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类(见表3-3)。

表3-3 成年人体质测试指标

3.老年人测定内容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老年人部分)的适用对象为60~69周岁的中国老年人,按年龄、性别分组,每5岁为一组。男女共计4个组别。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类(见表3-4)。

表3-4 老年人体质测试指标

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内容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标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见表3-5)。

表3-5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与权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