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健康的预防研究

亚健康的预防研究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亚健康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就目前而言,无论现代科学如何发展,也无法弥补由于社会的发展对健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锻炼健康身体素质等于加强人体不同器官的功能,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为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打下基础。也就是说,亚健康应从社会、医学、心理、生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一、亚健康的危害

亚健康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就目前而言,无论现代科学如何发展,也无法弥补由于社会的发展对健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亚健康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危害来自于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2.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运动员等;3.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4.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二、亚健康的预防研究

(一)健康身体素质在防治亚健康中的作用

健康身体素质是指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身体素质,既能体现出机体健康水平,还能维持重要器官功能的机体素质(这就是健康体适能)。在20世纪80年代,部分发达国家已经了解到健康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而且针对健康身体素质作出了系统化研究,与普通定义的身体素质进行了区分。例如,美国著名的生理学家Clarke称健康身体素质是:“精力充沛地完成日常工作而不过度疲劳,以充足的精力度过余暇时间并且能迎接意外事件。”通常健康身体素质涉及的要素比较多,例如心血管耐力要素、肌肉力量要素、肌肉耐力要素及柔韧性要素等。锻炼健康身体素质等于加强人体不同器官的功能,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为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打下基础。因为当人体缺乏体育锻炼时,就会导致健康身体素质下降,而且在工作方面效率低、躯体容易疲劳,并且情绪浮躁,无法放松身体,易形成忧虑心理或者抑郁的心理等障碍,这些症状将会对身体不同器官的功能构成一定的影响,还会使人的抵抗力下降,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环境,慢慢形成了亚健康状况。有关科学研究已验证:良好的健康身体素质对促进身心健康具有明显的作用,加之科学而合理的体育素质锻炼可以保持人体所必需的身体素质水平,防止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的产生。因此,提高健康身体素质对预防亚健康状态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健康身体素质在防治亚健康中的方法

1.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耐力性

心血管系统耐力可以体现出人们身体的健康水平,心血管系统属于一项机能能力,同时是检查人体健康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身体的健康和心血管耐力性存在密切的联系,众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增强心血管耐力性,在预防慢性病、舒缓身心压力、增加人体活力以及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般增强心血管耐力性的途径以有氧运动为主,通过控制心率在130至150次/分钟间,保证时间超过20分钟的运动,有利于加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最行之有效、简便的方法便是健身跑和健步走。

2.增强肌肉力量的持久性

人体的一切活动都依赖于一定的肌肉力量水平。可以说,肌肉力量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倘若肌肉力度缺乏,或者肌肉力度持久性较弱,在工作的时候效率则下降,还容易产生疲惫,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伤害性事故。一般身体肌肉缺乏力量的表现有驼背,或者腰背疼痛等。所以,加强肌肉耐力性,不但能缓解身体的疲惫,提高工作的效率,还能使身体维持在精力充沛的状况中。加强肌肉力量持久性的方法主要是各种负重练习,也可以通过爬山、游泳、爬阶梯、健身跑步、参加球类活动、骑车及仰卧起坐等,增强肌肉力度素质。

3.扩展各关节的柔韧性

关节的柔韧性是指身体各关节所具有的最大活动范围的能力。该健康身体素质也是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一种素质。在现代社会中生活,人们久坐的时间远远超过活动的时间,久坐会导致肩、肘、膝、髋关节相应肌群和韧带的缩短以及关节的僵硬,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功能减退,产生颈肩部、腰背部的疾病。因而人体适宜的柔韧性在现代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减少身体各关节疼痛的发病率,保持人体各运动器官的功能正常发挥,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整体活力。因此,选择一些专门性的伸展练习、拉伸练习,如广播体操、健身操以及各种球类运动,是改善身体各关节柔韧性最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质量,保持人体身心健康,必须建立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把身体锻炼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不断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消除人体亚健康状态的存在,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亚健康应从社会、医学、心理、生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治。其预防方式为:平衡心理、稳定情绪;逐步缓解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过度的紧张和压力;调节休息和睡眠时间;克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达到从源头上堵住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更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因为体育运动与人类文明及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并始终起着支撑和维护人类健康的独特作用,并为人类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内容。

三、浅析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亚健康”

21世纪,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加生机勃勃。广大青少年在表现出政治上积极上进、学习上刻苦勤奋、生活上丰富多彩的精神风貌的同时,思想道德的“亚健康”问题也显露无遗。因此,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科学审视、思考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亚健康问题,解决青少年思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显得十分迫切。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亚健康的集中表现

1.享乐主义抬头

当今的青少年一代是伴随着祖国综合国力日益强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脚步成长起来的,相对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是生活在经济条件宽裕富庶家庭的青少年,往往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满足于现状,贪图安逸,追求享乐。近年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不思进取,这已成为诱发青少年盗窃、抢劫的主要原因。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的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刑事案件总数的70%以上。因贪慕虚荣、追求享乐而走向犯罪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最突出的特点,特别值得警惕和关注。

2.自我意识膨胀

在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青少年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自立意识等思想意识得到了强化,从而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个人需求的片面夸大,也造成了个人主义的蔓延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倾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生理想的升华,自我意识不断膨胀。以自我为中心、个人私利为中心的利己主义的思想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于青少年身上。一部分人无视他人、无视道德、个人至上、自私自利,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离心力。

3.社会责任淡薄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专家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普遍认为当代青少年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责任观念淡薄。《文汇报》2003年9月22日报道,由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转型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整合对策研究”项目,在全国的六个大区选择了37所大学,对10000个样本进行深入调查。有近半数的老师(43.97%)认为现在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同时,有61.21%的老师“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现在的大学生“只关心个人利益,不太关心社会事务”的说法。某中学的一位心理学老师在琴房里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袋垃圾放在钢琴旁边,一周内从钢琴旁经过的学生达200余人,却无一人“理睬”垃圾。在传染性疾病发生(如“非典”、H1N1等)期间,有一部分高校学生身患疑似病症,却无视他人和社会的安危擅自逃离隔离区的现象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亚健康”产生的主要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处于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环境里,社会中方方面面都会呈现出一些不良的风气与不健康的思想观念。这些社会方面一般包括了经济的成分、组织的形式、就业的方式、利益之间的关系、分配的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等。这些方面存在多样化的特点,也会产生多样化的风气及思想,并且各色各样的潮流冲击着学校,比如说个人主义、极端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这些思潮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学校教育指导的偏差

在青少年教学指导中,尤其是中小学在教育方面应对着市场经济的挑战。在“经商潮”“炒股风”以及“出国热”等风潮推行下,导致大部分教师进入到缺乏稳定性的状态。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多数教师渐渐地不重视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教育工作,而是侧重于升学率教育工作,致力于学生的升学教育工作逐步变成了一些教师的主要思想理念,这样容易出现只重视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无法为学生构建出一个高效的德育教学课堂。尽管培养出一些学习好的学生顺利进入大学学习,而且还攻读硕士及博士,但是这些学生还是存在思想偏差,总的来说就是人格不健全。在北京某大学有两个博士生,在宿舍中完全不能和谐相处,我看你不顺眼,你看到我就难受,最后其中一个学生使用棍子打死了另一名学生,这个学生知道罪责难逃,然后跳楼自杀了。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曾经针对中国教育现状直言不讳地说:“真正的教育被忽略了,它使教育被扭曲为升学教育、选拔教育、淘汰教育,它使许多人成为失败者。这违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宗旨。”

3.家庭教育指导的错误

受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认为教育属于学校的工作,父母仅仅为孩子的生活负责,在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关注少,过度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据了解,有些父母尚未充分意识到孩子的天赋与能力,完全从自身的愿望出发,为孩子打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思想方面存在偏差。家长不应该剥夺孩子的自主选择权,不应当束缚孩子的真实理想目标。从表面角度分析原因,来自家长的责任感与美好的愿望,事实上这属于家长虚荣心的体现,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难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三)针对青少年思想“亚健康”的对策

1.以学校为中心,改进学校教育的方案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教育正式的、系统的、最有效的渠道,它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中心环节,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表面看来教育抓得很严,事实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我们应当抓好“做人”方面的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完善学生人格。如果教育只严抓升学率、力求学生的成绩,考什么就教育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这样的教育缺乏全面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容易高分低能,并且心理素质弱、不懂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善于团结合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应当加强素质教育,努力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新方向,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进行突破;通过开展一些健康教育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将知识与德育有效地结合、陶冶学生情感,树立好榜样,通过教育指导有效地融合严格的管理,采取指导性教育或者学生自我教育等方法,充分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教育水平的关键所在。任何一个学校都应当构建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骨干、任课教师骨干、少先队干部、共青团干部以及学生管理干部等队伍。除此之外,学校应当加强人事体制改革工作,创建教师管理长效机制,严抓师德建设工作,促使教师队伍得以优化,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及职业素养,不仅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做到为人师表。

(3)发挥学校群团作用。要加强对学校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建设的领导,充分促使共青团、少先队以及学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举办绚丽多彩的德育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促使学生既可以受到教育与获得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最近几年来,经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门以及团中央机构举行的暑期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参与科技与文化以及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有利于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学校以及学生的热烈欢迎,有助于教师归纳德育工作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有些地区部门与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对于社区进行援助等,这些在青少年德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丰富社会实践教育,发挥好社会教育的思想道德导向作用

(1)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德育工作中,一般紧跟学生的道德认知进行,重视针对道德定义、道德现象、道德关系认识、道德标准规范进行解释及说明,强调学生无条件接受与认可制定的道德价值观、道德标准规范以及道德理想观念。据调查,大部分教师反馈,有一部分学生思想非常固执,存在叛逆的心理,不乐意接受教师的悉心教导,这就表明了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学生成长的需求,我们应当做到如下几点:一是举行体验教育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性活动;二是教育父母以身作则;三是在社会风气变化、四周环境的影响下,促使德育教学基于直接性、动态化以及体验性之上,使得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学习、独立思考、自身领悟,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思想道德品质。

(2)丰富社会教育内容。当代青少年具有务实、讲效率、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强的特点,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是因为生活在和平时代,有舒适的成长环境,在青少年身上仍然缺少良好的传统(例如集体主义与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一点,我们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举行多样化有特色的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锻炼学生团结友爱、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实践动手中把握实际应用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懂得正确做人,积极与他人进行合作,完成活动。比如团中央开展的“保护母亲河”活动,围绕“拳拳爱国心,保护母亲河”这个主题,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手拉手捡拾一片希望,还母亲河一片绿色”的活动中,广大少年儿童通过收集无人问津的牙膏皮等废品,在集满一车后换回一棵棵小树苗,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变废为宝的快乐,同时也从奉献中真正理解了“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道理。青年志愿者活动则通过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实践,突出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风尚和道德内涵。

(3)培育先进社会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一代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可塑性大、内心矛盾多、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寻求独立自主而辨别力又不强的时期。因此,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注重培育社会各方面的先进榜样(如劳动模范、杰出青年、成才标兵等),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导向作用,对于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奋斗目标、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解决他们内心的矛盾和困惑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补充单一说教的不足。

3.切实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好家庭日常教育的积极催化作用

(1)强化教育职能,提高认识水平。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始点。要让家长们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属于教育中的基础性方式,是教育系统中重要构成部分。对于父母而言,教育孩子,把孩子培育成优秀的人才,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爱的进一步升华。培养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职责及义务。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如果只养不教育,这是父母的罪过;如果教子不善,也是父母的失职。

(2)提升家长的整体素质,确保长辈的行为规范。如果父母的行为不文明,存在不良的嗜好,严重时产生违法犯罪行为,这些都将导致孩子在思想品质方面存在不健康因素。所以说,通过规范父母的行为,有利于针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作为学生父母,要懂得自尊、自律、学习法律、知道法律、遵守法律,不会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再者,父母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俗话说“吾日三省吾身”,不为有悖伦理之行,不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恶劣影响,不在生理方面存在错误性认识。

(3)重视教育途径,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这就要求家长强化自身学习,善于使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使得家庭教育不会存在太大的偏差。作为学生的家长,不但要非常注重子女的文化教育,还要注重对孩子展开思想品德与法制教育。结合孩子的实际年龄,引导学生认识到与自身相关的法律常识,了解相关条款,指导子女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可以进行。增强子女的正义感,树立孩子强大的责任心,积极引导孩子懂得宽容和谦让,在遇到事情之后可以准确地判断,从而有分寸地解决好问题。

4.优化社会育人环境,构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体系

(1)大力加强青少年文化工作。多制作、生产、出版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书籍报刊精品,抓好青少年思想政治读物的出版、宣传、推荐和发行工作,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组织青少年踊跃参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建设,走文化建设与青少年思想建设互相渗透、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之路。开辟“青少年文化广场”,推介优秀的文艺作品和青年文艺人才,发挥广场的宣传、推介功能和文化的凝聚力量。通过开展具有时代气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陶冶广大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弘扬社会文明风尚,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改善青少年课外活动条件。要深化体制改革,改变封闭垂直管理体系所导致的资源闭塞问题,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性(互补性)。有效依托青少年宫、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等社会公益场所,建立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达到学校与社会衔接沟通,形成区域内大教育的互动发展新局面。使青少年有充分的空间和舞台在课外活动中受到锻炼。

(3)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体育、卫生部门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学生强身健体的各项规划和有关标准,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生理卫生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关执法部门要切实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铲除“黄、赌、毒”和歪理邪说,净化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现象要坚持惩治与教育相结合、宽严并用、刚柔齐下的原则,把青少年教育好、引导好。国运兴衰,在于教育。青少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有热情、最有生气和创造力的力量,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后备军,肩负着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重任。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坚持一以贯之,共同关心关注,切实抓紧抓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