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能掌握一定的原则与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律,那么在体育锻炼中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详解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与实施,它不仅提供了健身锻炼的方法,同时还指导人们在健身过程中如何避免运动损伤,这对于参加体育运动锻炼是非常有利的。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一般来讲,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与个人身体状况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科学运动方式,称为运动处方。运动处方全面的定义可概括成:对于从事体育运动人员或者是病人,依据医学检测资料(涉及运动检查与体力检查),按照他们的健康、体力和心血管性能实际情况,考量他们的生活环境与体育爱好等个性化特征,选择处方形式明确合理的运动类型、时间与频率,而且阐明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方便有计划性地开展体育锻炼,起到健身或者治病的效果,这就是运动处方。一般有效的运动处方有:一是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状态,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避免不同的疾病,例如肥胖症、冠心病以及高血脂等。二是准确地依据运动处方相关内容,开展体育锻炼活动,进一步提升综合锻炼能力,帮助人们在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方面奠定牢固的基础。三是根据编制的运动方案进行体育活动,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增强体质运动的安全性。
二、运动处方的四要素
(一)运动方式
详细的来说,关于运动处方的运动形式,重点包含了如下三大类,能依据自己的特征与兴趣爱好来选择运动的方式。
1.氧耐力充足的运动项目,例如走路、跑步、划船、游泳、爬山、骑车、跳绳、打球、滑雪及越野等运动项目。
2.健身操与伸展运动,例如广播体操、练气功、矫正体操、练武术、练舞蹈、医疗体操等运动项目。
3.力量性活动,比如说自由负重训练和负重健美操等运动项目。
(二)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说的是在单位时间范围内完成的运动量。对人们而言,在计划运动量方面应当坚持合理的原则,不然会对人体带来严重的损害,从而不利于下一步的锻炼。此外,在采用运动处方中,应当遵从因人而异原则,并且保证运动过程循序渐进;在控制运动负荷强度中,应当按照心率、感知用力度以及吸氧量展开定量化设置与监测。所采用的运动强度不可太高也不可太低,如果太高的话,极易产生运动损伤,如果太低的话,难以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三)运动时间
一般情况下,在运动锻炼过程中,总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如果总运动量已经确定了,则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成反比。若运动强度比较大,那么运动时间比较短;若运动强度比较小,那么运动时间比较长。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如果运动量增加了,先要延长运动时间,再提升运动强度。
(四)运动频率
如果人们不经常运动,或者是体能素质并不高,通常1周开展3次运动锻炼,就能够达到人体运动的需求,切实增强自身的有氧适能力。如果还需求更增进自身的有氧适能力,务必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科学适当地增加运动锻炼的频率。相关研究显示,在体适能和运动频率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所以为了增强体能素质,应当从自身的实际特征出发,合理地提高运动的频率。但是应该注意,在运动过后,还需相应的时间缓解身体的疲劳,还有恢复好自身的运动能力,选择隔一天进行运动锻炼。
三、运动处方的特征
运动处方是人们参与运动锻炼的指导性文件,根据运动处方参与运动锻炼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体质水平。正常情况下,运动处方存在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目的性较强
至今为止,人们可选择的运动活动更加多样化,但是不管是哪一项运动活动,与其相关的运动处方必须具有确定的运动目标。如果运动处方以健康推进为目标,一般最主要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与娱乐。
(二)科学性较强
在制定运动处方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根据运动科学、运动医学以及临床医学相关知识及原理开展,必须保证运动处方更具科学性、实效性以及可执行性。通过大量实践研究表明,根据运动处方实施运动,不但能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还能预防疾病,增强社会适应性。
(三)针对性较强
在制作运动处方过程中,并不有随意性及任意性,所制定的运动处方必须具有针对性。不仅要考量运动锻炼者的个体健康状况,还要结合其体能水平与运动兴趣爱好等,所以说,制作的运动处方必须要有针对性与个性化特征。通过这样做,起着更好的适应性,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四)计划性较强
因为在制定运动处方过程中,必须根据目标来完成,所以运动处方的计划性比较强。人们按照运动处方实施运动锻炼活动,能够使运动负荷量得到合理的安排,做到锻炼得法,并且心中有数,还能激发运动的兴趣,进而逐步形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
(五)安全有效性
人们根据具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展开锻炼,投入的时间并不多,却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人们在参与运动活动后,还应当针对运动负荷量与运动效果展开实时性评价,从而总结锻炼的经验,防止产生运动损伤。
四、运动处方的功能
运动处方是运动者开展运动的指导性条款,一般结合运动者的体能水平,还有身体健康状况,建立在运动处方形式基础上,明确运动的强度、运动时间、运动的频率以及运动的方式。与普通的治疗手段比较,选择运动处方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运动处方的功能与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这几个方面。
(一)提高心肺功能
总体来看,多数运动处方会采用中强度的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作用具体表现在这两个大方面:第一在安静的时候,可以降低心率;第二能加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使得每搏输出量得以增强,从而改善心血管功能。
人们根据运动处方进行运动锻炼,既能有效地加强肺部组织具有的弹性,又能使得肺活量有所提升,还能使得人体的摄氧量增加,提升呼吸系统的功能。经研究显示,热爱运动锻炼的居民,与不经常运动的人对比,他们的肺活量远远超出了500至1000毫升。
(二)提高人体免疫力
人体都有一套免疫系统,利用免疫系统,人们可以保持身体的相对平衡性,从而为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创造条件。但是一旦免疫系统存在异常状况,人体的生理容易出现失衡,从而对于人体的生理状况构成严重的影响,导致人们的抵抗力迅速下降,极易诱发不同疾病。
人们按照制作的运动处方,进行运动锻炼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运动损伤。运动负荷的科学合理性,能够对人体中枢神经、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带来刺激作用,促使这些系统在形态与功能方面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大大地提高了人体免疫力。
(三)治疗现代化文明病
人们在体验现代化文明带来的便捷的同时,还受到了现代化文明病的侵害。在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人们由于长期的紧张,容易产生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心理症状,随着现代化人们工作环境的改善,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肢体由于缺乏锻炼容易诱发颈椎病、高血脂、肩周炎、高血压、肥胖症以及冠心病等不同的疾病,对于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参与运动锻炼,可以治疗现代化文明病,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缺乏一定原则与方法进行盲目性的运动锻炼,就会对机体构成严重的伤害,从而得不偿失。通过制定适应自身具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可以符合人们的需求,所以这就是运动处方的作用体现。
五、运动处方的研究现状
对于运动处方来说,我国的相关研究与应用相对比较晚,1980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运动医学科设置了“运动处方咨询门诊”,很早就将运动处方应用于医疗保健实践工作中;1988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发表了杨静宜的《体疗康复》一书,该书系统化论述了医疗体育相关康复原理;1993年,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表了《实用运动处方》,由刘纪清与李国兰编写,具体地阐述了制定运动处方相关方法与程序;1993年,任健生编写的《心血管运动生理与运动处方》,针对心血管探究及运动处方层面进行了探讨;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表了杨静宜编制的《运动处方》,纳入到高等院校的教材,进一步系统化、全面性地介绍了运动处方领域的研究进展。我国的医学院校、医院和体育学院等在运动处方的研究、实践和人才培养方面,也都做了很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运动处方的发展与运动康复疗法和运动机能评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机能评定和体能测试是执行和实施运动处方的基础。目前,运动处方已经从单一的体育锻炼方法提高到了针对多种疾病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运动处方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在研究的广度上趋向多学科、综合性的应用与推广;在深度上趋向多学科交互渗透,对运动处方的各要素(运动种类、强度、时间、频率、周期等)进行研究,如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最新技术和方法,从更深层次去探讨运动处方健身的机理;应用基因技术等,研究运动对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退化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如何使运动处方产生最大的益处,同时降低运动的风险等问题。此外,运动处方在应用和发展中还呈现如下趋势。
(一)健身运动处方已成为各国实施健康计划的重要内容
健身运动处方在研究方面的理论实践趋于完整化及成熟化,多数发达国家给予健身运动处方的运用高度的重视,提升人们身体素质,引导人们实施科学的锻炼,从而达到人们运动锻炼的要求。自从1990年开始,美国政府执行了全国性的健康规划——“健康公民2000年”。这个计划包含了三大总目标、20多个子目标,在这20多个子目标里,体育运动目标居于首位。这些目标的指导部门属于美国总统体育和健康委员会,健康委员会安排专家编制了《成年人有氧锻炼健身运动处方》,引导人们参与科学健身,使得运动处方的使用变成了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在体育发展方面提出了两大任务:第一,提倡运动处方运用的理论与方法,第二是完善体育设备,并且在高校、中学及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推行运动处方,这样使得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树立了以运动作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明确了现代化体育科学途径:建立以体制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模式。这样的科学方式涉及健康诊断内容—体力测定内容—明确运动目标内容—选择运动项目内容—制作运动处方内容—进行校内及校外运动等,树立增强体质的重点目标,由体育教师引导学生编制运动处方并积极锻炼。
(二)健身运动处方的任务
由单一健身发展到追求身心全面健康。身心健康包括精神与身体和谐发展、通过锻炼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提高对现代生活的适应能力等。身心健康成为制定健身处方追求的目标,也成为人们所期望的目标。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严重地困扰着人们,运动处方的任务也由单一的健身发展到追求身心全面健康。
近年来,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呈现出强度和缓、身心全面、精细化的特点,主要强调运动健身要安全、有效。运动方式不再只强调运动强度,过去推崇的高强度、快节奏的运动(健美操、超长距离跑步等)已渐渐被轻松和缓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慢跑、健步走、瑜伽、太极拳、有氧舞蹈等,每次半小时以上,每周3~4次)代替。有氧运动的倡导者库珀博士还指出,不仅要注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肌肉力量与身体柔韧性也是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除了有氧运动以外,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力量、柔韧、平衡等素质的练习。
(三)预防和治疗现代文明病成为健身运动处方的共同任务
运动不足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主要弊病之一,是与运动不足有关的现代文明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肥胖症、神经官能症、脑血管病、骨质疏松、退化性关节炎、肌萎缩症、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已成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只有通过健身运动处方,积极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在病患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运动处方可以有效地加速疾病的康复。因此,现代文明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健身运动处方和康复运动处方的共同任务。
六、运动处方的意义与作用
(一)运动处方在预防健身中的意义
运动处方是一种借助于运动调整锻炼者身心、促进健康和康复的一种方法,使锻炼者有计划地参加体育锻炼,以达到科学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等目的。运动处方既是医学治疗的一个补充,又是构成运动医学精神的重要内涵,是符合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内容。
有氧耐力运动处方和疾病运动处方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疾病患者有健身与治疗作用,可提高锻炼者的呼吸系统功能及血液循环功能,提高机体抗疲劳及快速恢复的能力。
(二)运动处方在康复治疗中的意义
疾病运动处方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某些“文明病”,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不仅可提高人体耐力、力量等素质,还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运动处方对人体的作用
与普通的运动方法与治疗方法相比,运动处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上文描述过运动处方存在针对性较强、目的性较强、实效性较强的运动疗法。一般运动处方具有的生理作用包含了如下这些方面。
1.运动处方对人体主要系统的作用
(1)运动处方对于运动系统产生的作用:通过选用运动处方,可以使得人体的骨骼、各关节、各韧带以及肌肉,在形态和生理机能方面产生适应性的改良,促使重要的运动器官承担运动负荷力量变强,使肌肉具有的氧运输能力更强,人体不同的能源物质存在的含量加大,并且酶活性加强,在运动过程中选择能源物质能力得到改善,有氧供能力与无氧供能力提升。主要表现在:肌肉力量与耐力加强,增强肌肉的协调性,扩大关节相关活动幅度,使得骨骼生长得到促进,还能刺激人体感受器,留存运动条件反射,推动运动系统血液得到循环,并促进淋巴系统循环,减少肿胀与疼痛程度。
(2)运动处方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采用运动处方可以推进消化系统的能力,强化人体对于营养进行吸收与利用,促进食欲,促使胆汁进行合成与排出,缓解胆石症的产生,推动胃肠蠕动与防治便秘等作用。
(3)运动处方对呼吸系统的作用:选用运动处方能促使呼吸肌加强,在肺容量与肺泡表面,它们的面积变大,人体的肺活量、肺通气以及摄氧量显著地增加。
(4)运动处方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运动处方通常是选择中强度的有氧运动,在一般状况下,通过有氧运动,在强化心血管系统具有的运氧能力、新陈代谢物的清理、做功肌肉调整摄氧力以及使用氧能力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运动处方进行运动,能够使得人体安静时存在的心率下降、血压下降/平稳以及心输出量有所增加,在定量负荷运行的时候,心输出量有所下降,人体的机能存在节省化极限负荷的时候,心肺机能会加大,作为心血管系统,其代偿能力进一步加强等。值得关注的是,锻炼存在绝对性、相对性,如果青少年儿童存在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那么病患在运动之后容易感到疲惫,并且有氧运动能力下降。如果勉强进行运动,极易产生昏厥、胸痛问题,部分人产生猝死现象。
(5)运动处方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通过选用运动处方,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或者是提高其抑制力,使得大脑皮质与神经体液得到改善,促使神经灵活性更强,并且均衡性变强,这样中枢神经系统针对人体全部器官系统运行可进行调节与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内脏的调整速度变快,进而调节机能更具经济性。
2.运动处方对身体成分的作用
在较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中,机体主要以脂肪代谢供给能量,所以通过长期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减少脂肪、改善身体成分,达到塑形、健美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3.运动处方对人体代偿功能的作用
因各种伤病导致肢体出现功能障碍或者机能下降时,人体会产生各种代偿功能来弥补丧失的功能。有的代偿功能可以自发形成,如一侧肾切除后,身体的排泄功能由对侧肾负担。有的代偿功能则需要有指导地进行训练,才能产生所需要的功能。如肢体残缺后,用健侧肢体代替患侧肢体的功能,运动处方对代偿功能的建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运动处方对人体心理的作用
运动能有效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的平衡。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依照运动处方运动,能增强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信心,可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助于疾病的恢复,使工作、学习更加积极、轻松。
(四)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还受到气候、植被、天象、水文甚至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运动项目被统称为户外运动,也就是由个人或集体组织的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所有能够达到健身或休闲娱乐的活动,例如攀岩、漂流、登山、徒步以及野营或野外自行车运动等。而在户外进行的游戏项目如放风筝、跳格子、到下关、熊瞎子捉人、跳皮筋、跳绳等等并非竞技体育包含的项目,也不属于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往往具有较强的挑战性以及刺激性,拥抱自然,挑战自我,是参与者发现和再造自我的途径。
1.户外运动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因为户外运动与传统的竞技体育运动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并且因为其具有较强的独特性,所以户外运动的参与者的主要运动场所往往集中在自然环境中,并且由于自然环境大多比较复杂且恶劣,也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体育教育以及心理素质和文化道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就是说,户外运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主要体现在将自然学科与社会文化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健身性的体育运动。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在全面培养人的发展方面。在自然环境中,人们能够通过学习获取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人们获得的知识技能往往都来自于自然界中。所以,进行户外运动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促使人们在自然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竞技运动对自身的潜力进行挖掘。同时,青少年尽量地参加户外运动,能够促使青少年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学会在学习与运动之间进行平衡的重要性和措施,通过个体努力和团队协作,能够增加其团队意识以及拼搏的优秀品质,还能够在满足青少年对于新鲜事物和追求刺激的同时,提升其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青少年群体参与户外运动,依照自身的需要和内心兴趣,对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等内容,尽量地对当代青少年追求时尚以及回归自然的需求进行满足。而在青少年积极地参与户外运动时,往往其生理以及心理的多种需求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满足,并且能够起到锻炼其生存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的有效作用,并且提升其对于团队的认同感,及增强其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2)由于户外运动能够让青少年首先依据自身具有的兴趣以及实际需求,对户外运动开展的形式、方法以及内容进行具有较强自主性的选择,因此,青少年也就能够通过对自然环境中的运动进行实际的体验,从而使其能够对自然环境以及户外运动中存在的人文教育的优势进行体验。所以,加强青少年进行户外运动研究,了解其真正的需求以及开展户外运动的特征,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及社会实践价值。而想要制定出科学的健身原理和方法,就必须对青少年进行户外运动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细致的研究,并且对进行户外运动的价值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3)我国未来发展户外运动有着较强的资源优势,这主要是因为:
①陆地资源丰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且山川众多,在各地分布着大量的山脉,著名的山川峰岭众多,也成为进行户外运动的绝佳场所。在其中进行登山、攀岩及野外生存、徒步越野以及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首先就有着比较优越的先天条件。
②江河海洋水域资源丰富。我国国土面积较大,直接导致我国的河网相对来说比较稠密,且水域广阔,因此良好的自然水域条件也能够大量进行漂流、游泳等水域的户外运动;同时,我国的海岸线比较长,所以就能够进行潜水、冲浪等多样的海上户外运动。所以,想要开展更加多样的户外运动,就要重视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借助其进行有效的开发,这也是目前社会中能够科学开展青少年户外运动的主要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由于青少年户外运动具有较强的新颖性以及多样性,也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户外运动中。并且由于其良好的自然环境,也为户外运动增加更多多样的开展形式,使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由于其是增强青少年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加强青少年户外运动健身的开展,在对其进行科学指导的同时,要对其发展特点进行研究。
2.青少年户外运动健身的基础分析
(1)小学生户外运动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一般处在6-11岁年龄段,正是身体生长发育快速发展的阶段,身体的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处于活跃时期。一般该年龄段的青少年还不适宜进行冒险和极限的户外运动,因此在此阶段进行户外运动,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要求其所进行的户外运动应主要以健身为主,并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其体质,并且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而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开展户外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户外运动的内容以健康向上、方法简单的运动方式为主,运动的强度与负荷都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来决定。因此,小学生的户外运动具有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及运动能力的特点。
②户外运动是舒缓学习压力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手段。因此,小学年龄段在进行户外运动时具有崇尚自然、追求舒适、满足个性追求和全面发展身体的特点。
③户外运动与一般的体育健身活动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其有着十分鲜明的挑战性、趣味性以及新颖性,且具有符合此阶段学生发展的游戏性,所以就能够得到身心愉快和满足。因此,小学生户外运动具有新颖、趣味、游戏的特点。
④户外运动不同于传统的竞技体育运动,不受场地、器材的制约和规则的限制。具有在轻松而宽敞的环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来寻求刺激、发泄激情、释放能量的特点。
⑤户外运动有很强的探索性,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具有在兴奋中激发潜能,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⑥户外运动对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有一定的要求,具有追求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携手争取胜利的特点。
⑦通过户外运动,能够帮助学生调节心理,并避免其不良情绪的产生,就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并且使学生通过轻松的体验拥有愉悦以及满足的体验,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创造性。
(2)初中生户外运动的基本特点
目前,户外运动在各个城市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发展的潮流,这也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时尚、活力、健康等多种特点,已经成为主要的代表性的健身活动。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已有大量的由青少年学生自行组建的户外运动社团产生,例如轮滑社、滑板社、自行车社等。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具有刺激和新兴特点的户外运动,包括冲浪、登山、潜水、攀岩以及漂流在内的户外运动。而大量的青少年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户外运动中,首先是因为时尚文化元素对青少年起到了极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户外运动具有对人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的作用,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操,而在不可预测的自然环境中,人也会不断地对自己发起挑战,并且超越自己。因此,户外运动也在青少年群体中受到重视和喜欢。
①参与人群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初中生的年龄普遍在12~14岁之间。根据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其身心会得到快速的发展,身体中的肌肉、骨骼等组织器官也基本发育成熟。在户外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其往往对于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力,并且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和协调性。这也主要是因为户外运动中会存在一定的高难度且具有挑战性的动作,这就不仅仅需要其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而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群体,往往都具有充足的精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所以此阶段的青少年就能够满足于户外运动的要求。
②参与者有着吸引性和广泛性。这主要是因为,户外运动往往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和吸引性,同时其运动环境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也就是说,只有更多的人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户外运动中,其经济特征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才能够将户外运动的根本性质和特征进行体现。而当周边有人能够参与到户外运动中时,就会产生极强的吸引性,从而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其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竞技,在提升其自身能力水平的同时,也能够对其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③户外场地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户外运动的开展,可能只需要相对较为开阔的空间。因此,在城市中其流行不仅仅是因为有着较强的潮流性,最初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其不会受到场地及气候的限制,所以有更多的户外运动场所出现,也涌现出了更多的户外运动项目和参与者。而城市户外运动的主要项目一般有轮滑、山地自行车、独轮车以及滑板等运动,参与者只需要在宽阔的场地中,增加一定的障碍,就能够实现高难度动作的挑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④户外运动的内容往往有着较强的观赏性。户外运动往往需要不断地进行超越和发展,这也正是其主要体现出的魅力所在。户外运动往往蕴含着回归自然、挑战自我的重要的思想境界,因此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户外运动追求的是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往往会超出人们的想象。因此,具有较高观赏性的户外运动已成为青少年健身运动的时尚。
⑤运动项目具有一定危险性。任何一种运动都有着一定的危险性,户外运动更不例外。在优美和高难度动作的诱惑下,运动者凭借优越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完成着一个又一个看似不能完成的动作,这些都是在反复艰苦的练习后实现的。在高难度动作的背后存在的是一定的危险性,即难度越大,危险性就越大。
(3)高中生户外运动的特点
高中生一般在15~17岁年龄段,因面临高考的压力,相互竞争十分激烈,其学业紧张使所有高中生把精力都放在了文化学习上,导致很少有高中生会特意地去进行户外运动锻炼。尽管如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参加户外运动,以此缓解学习所带来的身心压力。因此,高中生由于其特有的年龄和时代特征,其户外运动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①户外运动主观倾向的表现性。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升学所带来的压力,高中生的时间都用在了课堂的文化学习和课后复习及参加各种类型文化课的补习上。他们此时肩负着社会、家庭以及自己对于未来的深深期待。因此,高中生对于未来人生的期盼远大于现在对于户外运动的向往,在主观上认为学业大于一切,于是对于户外运动表现出主观倾向的滞后。
②户外运动客观条件的差距性。户外运动一般要求学生在野外以及非专用的场地中开展健身运动,并且由于高中生往往有着来自学业上以及社会、家庭的极重的压力,因此其在学习之外,也十分希望对身体和心灵进行调节以及放松,并且其希望逃脱固有模式和固定场所之中。由于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特性,对运动开展的场地、方式、内容等都有着自主的选择,如果其希望的不能得到满足,那么现实客观条件与其主观要求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就会影响其参与户外运动的积极性。
③参与户外运动会受到学校以及家庭的制约。高中阶段作为人一生重要的发展阶段,与其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学校和家庭往往十分重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其往往过于片面地只追求学生的升学率,因此学生也基本没有时间能够进行体育运动。且由于户外运动往往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和一定的危险,因此学校与家长就会采取大量的手段,避免学生参与到户外运动中,从而导致高中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制约性。
④户外运动内容的选择性。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已经趋于完善,在户外运动的开展上可以更多、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及内容,即户外运动项目的多元化和复合化。在水、陆、空等各种户外强身健体、娱乐休闲和健康促进活动上都可被利用,从而使其能够具有强健体魄的功能,并且通过大强度的运动能够起到减轻压力、缓解紧张心情的作用,使高中生在自然环境中,充分地体验其带给人们的良好震撼和体验。
⑤户外运动的愿望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上已日趋成熟,其集体感、荣誉感等逐渐形成,并表现出强烈愿望。他们希望学校、家庭能够尽量地组织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益的户外运动,并且能够通过户外运动的开展,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团队协作产生的重要力量。而当高中生在对大自然进行身心的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能够与同学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家长之间增加沟通与交流,同时加强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缓解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紧张的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为文化学习和谐氛围的营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户外运动对青少年身体发展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在其身心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当其身体的各部分的生长发育较为良好,且在生活中不易生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即为青少年身体发展。
(1)户外运动对小学生身体发展的主要影响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其身体的各项机能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此阶段进行户外运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地参与户外运动能够促进小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户外运动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人的生命拥有活力的主要因素,而拥有良好的心肺功能,也是影响人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而积极地参与户外运动,还能够促进学生心肺功能的提升和发展,使得学生的身体可以健康发展。如小学生户外运动中的滚铁环、滑板、跳绳、骑自行车等需要运动者有较好的体力。通过运动提高心肺机能水平的适应能力,从而刺激心肺功能提高。
②户外运动有助于力量的提升。力量是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它是户外运动中最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只有提升力量,才能促进其他身体素质的提升与发展。所以,户外运动中各项活动的开展和训练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上肢力量以及下肢力量,促进其力量素质的发展。
③户外运动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柔韧性。一般将人在进行运动时,所产生的关节活动的能力和范围称为柔韧性,而将其表现能力的大小称为柔韧素质。拥有良好的柔韧素质,学生进行户外运动时就有着良好的先天条件,能够在参与过程中,体现出优越的协调能力,就能够尽量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和扭伤的情况,对于参与者从事户外运动特别有作用,因为柔韧性越好,动作越协调。在户外运动练习中加强柔韧性的练习可以有效预防损伤,也可以减少肌肉酸痛的情况。
④户外运动能够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灵敏性就是将某一正在运动的身体部位运动的方向进行迅速的改变的能力。而在进行户外运动时,由于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当学生拥有较高的灵敏能力的时候,其就能够对自然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准确且及时的判断,增强安全性。高度的自我操纵能力以及迅速作出应对措施能力是灵敏素质有效地运用在户外运动实践中的体现,并可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2)户外运动对初中学生身体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身体的发展也正面临着关键时期,因此在此阶段学生的身体也相对脆弱。只有能够进行充分的户外运动,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才能够促进其身体各项机能更好地提升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学生应该重视户外运动开展的重要性。
①专门性户外活动对初中生身体发展产生有效性。专门性活动是对能够提升单个体育技能的专项性的户外活动的统称,包括滑板、旱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其能够促进初中阶段学生平衡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的提升,而进行长时间的练习,就能使平衡和反应力较弱的学生将其本身不足的能力水平进行有效的增强。因此,采取专项性的户外运动,就能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得到有效的升高,从而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健康且快速的发展。
②初中学生进行综合性户外活动对身体发展产生的影响。将某一具体的技能的提升作为主要的目标,并且其他多样的素质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的运动,就叫作综合性户外体育活动。就像骑自行车,就是以练习初中生的爆发力和耐力、提高初中生腿部力量为主要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规定时间或者距离等一系列要求来达到提高耐力或者爆发力的目的。因此,当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户外体育活动之后,学生身体的各项机能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和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户外运动对高中阶段学生身体发展的影响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5~17岁之间,同时也是青春期的最高峰时期,在此时期的学生身体素质会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同时,学生的身体各项功能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其代谢功能也基本发展完善。在此时期学生的表现主要为:精力旺盛且朝气蓬勃,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而且由于其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也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而在此时期,学生的主要发展特点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基本呈平衡和稳定的状态,其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且其神经过程的灵敏性较高,且神经细胞有较强的物质代谢机能,学生虽有较强的精力,但易疲劳,且恢复快。并且,在这一时期进行户外运动,会对高中生身体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①开展适当的户外运动,能够将学生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身体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症状进行消除。同时能够使骨骼良好地生长发育,在提高学生的骨骼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肌肉量,并且使肌纤维增粗,从而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力量、速度、持久力和关节必要的灵活性。
②进行多种多样的户外运动还能够促进高中生心肺功能的有效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并且增强活力。
③进行户外运动,还能够起到改善学生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从而提升其灵活性、耐久力,帮助其缓解精神紧张的不良心理情绪,并且提升其精力,避免出现快速疲劳的情况,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进行文化学习,同时在其学习过程中,因经过户外运动的锻炼,能使其消除疲劳,提升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