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图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图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脏活动是以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为基础的。现以心室肌细胞、窦房结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为例,说明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生物电现象的主要区别,也是形成自动节律性的基础。房结区和结希区的自律细胞4期生物电活动与窦房结相似。

心脏活动是以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为基础的。心肌细胞有两类:一类是工作细胞,是指构成心房壁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细胞,具有收缩能力,但没有自律性;另一类是自律细胞,构成心的特殊传导系统,是具有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能力的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主要包括窦房结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具有自律性,但没有收缩性。

心肌细胞跨膜电位波形和离子流机制比较复杂,不同类型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也不完全相同(图4-2)。现以心室肌细胞、窦房结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为例,说明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图4-2 心脏各部分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有显著特点。现以心室肌细胞为例加以说明。

1.静息电位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90mV,其产生的机制与神经纤维相类似,即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细胞内高浓度的K向膜外扩散形成K的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比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复杂,历时长,上升支和下降支不对称,全过程分为0、1、2、3、4五个时期(图4-3)。

(1)去极化过程(0期):心室肌细胞兴奋时,膜内电位由静息时的-90mV,迅速升高到+30mV,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0期的特点是:去极化速度快;持续时间短,仅1~2ms;去极化幅度大,约达120mV。本期产生机制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相似,是由Na通道开放和Na内流所引起。该钠通道可被河豚毒(TTX)选择性阻断。

(2)复极化过程:该过程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分为四期。

1期(快速复极初期):在0期后立即出现快速而短暂的复极化过程,膜内电位由+30mV快速下降到0mV左右称为1期,历时约10ms。形成机制为:此期Na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

图4-3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离子转运

2期(平台期):此期膜电位下降非常缓慢,基本上停滞于0mV左右,历时约100~150ms,构成平台状,称平台期(plateau),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也是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原因。本期的形成机制为Ca2+内流和K外流同时存在。该Ca2+通道能被阻断剂维拉帕米阻断。

3期(快速复极末期):此期膜电位从0mV迅速下降到-90mV,完成复极化过程,历时约100~150ms。产生机制为Ca2+内流终止,而K迅速外流。

4期(静息期):在3期后,膜电位基本上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故又称静息期。产生机制为膜上Na泵被激活,将内流的Na泵出,同时摄回外流的K,并通过膜上Na-Ca2+交换机制,将内流的Ca2+排出细胞,从而恢复膜内外正常的离子分布;此外,少量Ca2+泵也可主动排出Ca2+

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与心室肌相似,但持续时间较短,仅历时100~150ms(图4-4)。

图4-4 心房肌、窦房结和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二)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窦房结的P细胞及浦肯野细胞等属于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胞相比,其动作电位的最大特点是3期复极末达最大复极电位之后,电位不稳定,立即开始自动去极化,即4期自动去极化。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生物电现象的主要区别,也是形成自动节律性的基础。不同类型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不同(图4-4),其产生原理也有差异。

1.窦房结P细胞的动作电位及产生机制 窦房结P细胞为起搏细胞,其动作电位与心室肌和浦肯野细胞明显不同(图4-4)。

(1)主要特点:①最大复极电位值(-60mV)和阈电位值(-40mV)均小于心室肌和浦肯野细胞;②0期去极化速度慢、幅度小、无明显超射;③动作电位曲线由0、3、4三期组成;④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约0.1V/s),因此窦房结P细胞的自律性最高,是控制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2)产生机制:

0期:Ca2+缓慢内流(图4-5)。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40mV)时,Ca2+通道被激活,因Ca2+内流缓慢,故0期去极化速度慢、幅度小、时程长,约7ms。

3期:Ca2+通道失活,Ca2+内流停止;而K通道被激活,K外流,发生复极化。

4期自动去极化与三种离子有关。① 进行性衰减K外流,是4期自动去极化的重要离子基础。②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流,主要是Na内流。③Ca2+通道激活引起的Ca2+内流成为4期自动去极化后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三种离子流均使膜电位趋于去极化,其中K外流最重要。房结区和结希区的自律细胞4期生物电活动与窦房结相似。

图4-5 窦房结P细胞4期去极化和动作电位发生原理示意图

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及产生机制 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态和产生机制与心室肌细胞相似(图4-4);不同的是4期膜电位不稳定,即在3期达最大复极电位后,立即开始缓慢地4期自动去极化,因而有自动节律性兴奋的特点。

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远较窦房结P细胞慢,故其自律性也低于窦房结P细胞。交感神经兴奋和去甲肾上腺素可提高浦肯野细胞的自律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