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静脉回心血量与中心静脉压的关系

静脉回心血量与中心静脉压的关系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静脉血压的高低则能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以适应机体不同情况的需要。各器官或肢体的静脉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中心静脉压低提示回心血量不足,则应增加和加速输液;中心静脉压高,提示回心血量过多,则应减少和减慢输液。当循环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时,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增多。

静脉是血液回心的通道,因容易扩张,容量大,对贮存血液起重要作用。而静脉血压的高低则能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以适应机体不同情况的需要。

(一)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

各器官或肢体的静脉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正常范围为4~12cm H2O(0.39~1.18k Pa)。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心脏射血功能良好,能及时将回心血液射入动脉,则中心静脉压较低;反之,心射血能力减弱,中心静脉压则升高。此外,若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如输液过多、过快),中心静脉压也会升高;反之,中心静脉压则降低。故临床上测定中心静脉压有助于了解心脏功能状态,同时可作为临床控制补液速度和量的指标。中心静脉压低提示回心血量不足,则应增加和加速输液;中心静脉压高,提示回心血量过多,则应减少和减慢输液。

(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单位时间内由静脉回心的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凡能改变这个压力差的因素,均能影响静脉血回流。

1.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充盈程度的指标。当循环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时,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反之,循环血量减少或容量血管舒张时,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2.心肌收缩力 心肌收缩力改变是影响静脉血回流最重要的因素。心肌收缩力增强,每搏输出量增多,心舒期室内压低,有利于静脉血回心;反之,则不利于静脉血回心。如左心衰竭,左心室收缩力减弱,则引起肺静脉回流受阻,造成肺淤血、肺水肿。若发生右心衰竭,右心室收缩力减弱,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患者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浮肿等体循环淤血的体征。

3.重力和体位 平卧体位,全身静脉与心基本处在同一水平,重力对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的影响不大。当人由卧位突然站立时,因受重力影响,心以下的静脉血管扩张充盈,所容纳的血液增多,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动脉血压下降和脑供血不足,便可能引起眼前发黑、头晕等症状。长期卧床的病人,其下肢静脉血管因紧张性降低而更易扩张,加之下肢肌肉收缩无力,挤压静脉的作用减弱,故容纳更多血液,造成静脉回心血量比正常人更少,心输出量减少,上述症状更明显。所以对体弱多病、长期卧床患者不能突然改变体位,以免发生意外。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骨骼肌收缩时,位于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受挤压,促进静脉血回流;当骨骼肌舒张时,静脉瓣能阻止血液倒流,同时促进毛细血管血液流入静脉。所以,骨骼肌的节律性舒缩活动,加之静脉瓣的协助,具有“肌肉泵”的作用,从而促进静脉血回流。例如,在步行或跑步时,两下肢肌肉泵的作用就能使回心血量明显增加。但是,如果经常久立不动,肌肉持续紧张性收缩,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5.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膜腔负压增大,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由于容积增大,中心静脉压下降,促进静脉血回流;呼气时相反,使静脉血回流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