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胃内的机械消化是通过胃的运动实现的。在消化间期,胃并无明显的运动,只是在进食后的消化期,胃的运动才变得明显起来。
胃运动的形式有:
(一)容受性舒张
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口腔、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的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的生理意义是完成容纳和储存食物的功能,同时保持胃内压基本不变。
(二)紧张性收缩
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种持续微弱的收缩状态,称为紧张性收缩。它有助于保持胃的形态和位置,并形成一定的胃内压。临床上出现的胃扩张与胃下垂,与胃壁平滑肌紧张性降低有关。
(三)蠕动
食物入胃约5min后,胃即开始蠕动。蠕动波起始于胃的中部,逐渐向幽门方向传播,蠕动波的频率约3次/分,1min左右到达幽门,因而通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胃蠕动的生理意义:①搅拌和磨碎食物;②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化学消化;③推进食糜通过幽门排入十二指肠,实现胃排空(图6-4)。
图6-4 胃的蠕动示意图
(四)胃排空
1.胃排空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食物入胃后5min左右就开始胃排空。胃排空的速度与食物的理化性质及化学组成有关,一般流体的食物排空快,颗粒小的比大块的食物快,等渗的比非等渗液体快。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糖类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类最慢。普通的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需4~6h。
2.胃排空的控制 胃排空速率受胃和十二指肠两方面因素的控制。
(1)胃内因素促进排空: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是食物,胃内容物扩张胃壁通过迷走反射和壁内神经丛反射使胃运动增强,胃排空加快。此外,食物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可刺激胃窦黏膜的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也使胃运动增强,从而加速胃排空。
(2)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十二指肠壁上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如食糜中的酸、脂肪、渗透压、机械扩张等),可反射性地抑制胃运动,延缓胃排空,这个反射称肠-胃反射。此外,大量食糜,特别是盐酸或脂肪进入十二指肠后,可引起小肠黏膜释放肠抑胃素,它的作用是抑制胃运动,延缓胃排空。随着酸性食糜在十二指肠内被中和,食物消化产物被吸收,它们对胃的抑制作用逐渐消失,胃的运动逐渐增强,又出现胃排空。这样胃排空→胃排空暂停→胃排空,如此反复,直到胃内食糜全部排入十二指肠为止。由此可见,胃排空是间断进行的,而且与上段小肠内的消化、吸收过程相适应。
(五)呕吐
呕吐(vomiting)是将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经口腔强力驱出体外的过程。机械的和化学的刺激作用于舌根、咽部、胃、大小肠、胆总管和泌尿道生殖器官等处的感受器,都可以引起呕吐。视觉和内耳前庭的位置觉改变时也可引起呕吐。呕吐前常出现恶心、流涎、呼吸急迫、心率加快而不规则等自主神经兴奋的症状。呕吐物中常混有胆汁和小肠液。
呕吐的中枢位于延髓,当脑水肿、脑出血等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可直接刺激该中枢引起呕吐。呕吐是一种具有保护意义的反射活动。临床上食物中毒或服毒的病人,借助呕吐可把胃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但剧烈频繁的呕吐将会影响进食和正常的消化活动,使大量消化液丢失,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