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肾小管损伤尿常规葡萄糖高吗

肾小管损伤尿常规葡萄糖高吗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绝大多数成分经管壁上皮细胞,重新进入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此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比如,Na+在近端小管重吸收时可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与H+、K+分泌有关,是在醛固酮的调节下进行的。终尿中的K+主要来自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称小管液。当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绝大多数成分经管壁上皮细胞,重新进入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此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reabsorption)。

(一)重吸收方式

1.主动重吸收 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本身耗能逆电-化学梯度将小管液中某些物转运到血液中,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K、Na等是主动重吸收。

2.被动重吸收 是指小管液中某些物质顺电-化学梯度被重吸收,不耗能,如水、尿素和大部分Cl等则是被动重吸收。

(二)重吸收特点

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重吸收能力不一样,近曲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全部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65% ~70%的水和大部分无机盐均在此段被重吸收;髓袢和远端小管主要是重吸收水和Na、Cl;少量Na、Cl和10% ~20%的水、尿素则可在集合管重吸收。由此可见:①肾小管、集合管对物质的重吸收具有选择性,一般来说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全部或大部分被重吸收,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全部重吸收;Na、Cl和水等大部分被重吸收;对机体无用的代谢终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酸、氨、肌酐等很少或不被重吸收;②肾小管对物质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如原尿中葡萄糖含量过多,超出重吸收的限度,肾小管不能将它全部重吸收,终尿中会排出葡萄糖。

(三)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

1.Na和Cl的重吸收 滤液中Na和Cl在流经肾小管与集合管时99%以上被重吸收,其中70%在近端小管经Na泵主动重吸收,Cl和水随之被动重吸收。由于Na重吸收大部分是通过与多种溶质耦联转运的,所以Na重吸收的变化对这些溶质的重吸收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Na在近端小管重吸收时可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在髓袢升支粗段,Na和Cl均为主动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与H、K分泌有关,是在醛固酮的调节下进行的。在髓袢降支细段对Na不易通透,难以重吸收,而在髓袢升支细段对Na有较大通透性而被重吸收。当Na和Cl的重吸收受到药物的抑制或醛固酮的作用减弱,使Na的重吸收减少时,都可产生利尿效应。

2.K重吸收 原尿中的K90%左右被重吸收,其重吸收主要部位在近端小管,近端小管K的重吸收是K的逆浓度差和电位差而进行的主动转运。终尿中的K主要来自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3.葡萄糖的重吸收 原尿葡萄糖浓度与血浆相同。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近端小管全部重吸收,故终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以载体为媒介,借助于Na的主动重吸收而继发主动转运的。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糖浓度超过一定浓度时,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就不能全部被重吸收,一部分糖将会随尿排出而出现糖尿。因此,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for glucose)。正常肾糖阈为160~180mg/100ml(8.88~9.99mmol/L)。

4.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肾小球滤过的微量血浆蛋白质在近端小管经吞饮方式被重吸收。氨基酸也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其机理与葡萄糖的重吸收相似,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5.水的重吸收 滤液中99%的水被重吸收。水的重吸收是在渗透压差作用下而被动重吸收的。除髓袢升支对水几乎不通透外,其余各段都能重吸收水。其中在近端小管和髓袢降支伴随着溶质重吸收,为等渗性重吸收,这部分重吸收量占75% ~80% ,称为必需重吸收,与机体水平衡的调节无关。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受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的调节,属于调节性重吸收。当机体缺水时,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量增多,尿液被浓缩;水过剩时,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被稀释。正常人24h尿量1.5L,占滤液量的1% ,若调节性重吸收略有改变,即使只减少1% ,尿量也将成倍增加。因此,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在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