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273)
病邪入于太阴为病,证属里虚阴寒,当与阳明之里实热盛截然相反,故曰虚则太阴、实则阳明之说也。
太阴病者,由三阳邪尽,病久里虚,其邪气传之入于太阴者,为传经也;或由脾胃素体虚弱,感邪即见太阴证候者,乃是直中也;太阴病无论是传经或直中,皆因太阴脾土之虚寒故也。
盖由脾司大腹,脾土运化无权,寒湿不化则腹满;脾土之虚寒又挟胃气之上逆,故吐而食不能下;脾气虚陷,升举无权,因之自利益甚;又因脾阳被寒邪闭遏,但忽而伸展,故见腹自痛时作时缓也,但此当与阳明有燥屎鞕结者相别之,切不可误治之以攻下之法;若下之,苦寒损阳,脾阳益虚,虚气下陷,停于心胸之下必作结鞕;盖其病乃因虚而作,故与结胸证之属实者,迥然不同,医者当自明辨之。
本条文之“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是太阴病之提纲。“若下之”句后,“必胸下结鞕”是太阴病误治后之逆证。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74)
太阴脾土主四肢,风邪犯之太阴,故作四肢烦疼;阳微之脉是轻取时见微脉,但微而不浮者,乃表邪之已得解也;阴涩者,乃重按之其脉作涩者,此是里气之虚弱;若微涩之脉转为长脉者,乃是正气来复,并之与邪相争,邪已得之外出,故知为欲愈也。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
太阴病,脾乃阴中之至阴,主旺于亥、子、丑三个时辰,病之转作将愈之时,亦当在其本经之旺时可解,故谓之“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桂枝汤方
桂枝 (三两去皮) 芍药 (三两) 甘草 (二两 炙) 生姜 (三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取汗。
太阴病,属里虚有寒,脉当作沉,故以病之见太阴证候者,不可发汗也;若太阴病诊脉得浮,并见太阳证候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若脉之仅浮而未见太阳证候者,此慎不可轻易发汗也。
舒驰远曰:“证属里阴。虽脉浮亦不可发汗。即令外兼太阳表证。当以理中为主。内加桂枝两相合治。此一定之法也。今只据脉浮即用桂枝。专治太阳。不顾太阴。太不合法。”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77)
太阴病之证候,若作自利,此必是脾阳微弱,运化失常;其人不渴者,乃是病之在太阴,由脾土之虚寒,湿浊不化所致,治当温之;结合脉象,当见虚细软弱,舌淡苔白,救治之法,温脾阳,散里寒,宜服四逆汤类之方剂。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繋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278)
太阳伤寒,必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紧;太阳中风者,当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此皆是有邪在表之证候;今之未见太阳中风、伤寒证候,惟脉浮缓,手足自温者,乃是病在太阴而不在太阳,当别之;盖太阴主四肢,阳气虚微,故手足自温者是也。
太阴虚寒,若小便不利者,其湿不化,湿郁内滞,无可走泄,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湿从下泄,故不能发黄。
病经七八日后,里寒去远,脾阳回复,脾气之运化复常,虽见日十余行之暴然下利作烦,此以脾家实,祛邪外出,将腐秽败浊之物尽已去除之后,下利亦必自止也。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 (三两去皮) 芍药 (六两) 甘草 (二两炙) 大枣 (十二枚擘) 生姜 (三两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 (三两去皮) 大黄 (二两) 芍药 (六两) 生姜 (三两切)甘草 (二两炙) 大枣 (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属太阳病,医者却以攻泻药下之,脾气受损,因而腹满时痛者,此病由下后之太阴虚寒也;但太阳之邪未罢,故仍主之以桂枝汤解表,并加重芍药以调脾气;若太阳病而又腹大实痛者,因大便之秘结,内有实邪,腹痛鞕满拒按者,当以桂枝加大黄汤主之。由上知之,本太阳病有腹满时痛者,是下后而致的虚寒,属太阴也;本太阳病但大实痛者,乃是实邪所为而肠中有燥屎的里实也。
桂枝加芍药汤,即桂枝汤解太阳表邪,加重芍药六两合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以和里调虚。
桂枝加大黄汤者,桂枝汤解太阳之表,并加入大黄作二两,乃除肠中不通之大便,破实邪,故是表里双解之法。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280)
承接第279条。太阴病,里气虚寒,若其证候当用桂枝加芍药汤或桂枝加大黄汤者,因其人脉弱,胃气虚弱,故不宜攻伐太过,当考虑周全后,适当减其剂量施治,否则会导致病人里气更加虚寒,易作利下不止之变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