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恶性肿瘤转移部位与姑息治疗

常见恶性肿瘤转移部位与姑息治疗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约半数以上鼻咽癌患者是因颈部肿块而就诊,一般在舌骨水平以上有肿大淋巴结则应警惕为鼻咽癌转移。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典型的临床症状。根据2002年全球癌症统计,食管癌居全部恶性肿瘤第8位,病死率居第6位。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一、鼻咽癌

(一)概述

在全球范围内,鼻咽癌的发病率较低,<1/10万。但在亚洲,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鼻咽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福建、江西、香港、台湾是高发区。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分为腺癌、鳞癌以及腺鳞恶性混合瘤,又分为高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未分化癌、梭形细胞癌、泡状核细胞癌。

(二)转移途径

1.淋巴结转移 对鼻咽癌患者来说,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肿块是十分重要的。约80%的患者有这一体征,约12%的患者是以“颈块”作为第一症状就诊。鼻咽癌有颈淋巴结转移及转移率高的特点。约半数以上鼻咽癌患者是因颈部肿块而就诊,一般在舌骨水平以上有肿大淋巴结则应警惕为鼻咽癌转移。

2.远处转移

(1)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较高,转移部位可以是单处,也可以是多处。

(2)常见远处转移的部位为骨、肺、肝。

(3)鼻咽癌是否有远处转移与原发肿瘤是否侵犯鼻咽腔、颈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及肿瘤大小、部位有明显关系。

(4)肿瘤侵犯口咽或鼻腔者的远处转移率增高,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则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

(三)晚期症状

(1)出血:临床上有回缩性血涕或鼻出血表现。

(2)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临床上大多为单侧性,且呈进行性加重。

(3)头痛:为常见症状,占68%。鼻咽癌原发病灶引起的头痛特点是,单侧的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额、顶部,其性质常为锐性的刺痛。

(4)复视、面麻、鼻塞。

(5)可有颈淋巴结大、伸舌偏斜、眼睑下垂、眼球固定等。

(6)临终期可因口腔、鼻咽部溃疡、血管破坏时发生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当呼吸道或上消化道发生梗阻时亦可发现意外。

(四)姑息医疗

(1)临终期主要以止痛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保持口腔和鼻咽部畅通,及时清除分泌物。

(2)中医药清热扶正祛邪辨证论治是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

(3)溃疡面的换药护理要防止撕裂血管,局部水肿时可用脱水剂,消除口鼻咽部的肿胀。

二、食管癌

(一)概述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典型的临床症状。根据2002年全球癌症统计,食管癌居全部恶性肿瘤第8位,病死率居第6位。食管癌是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腺癌,具有病程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又是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

(二)转移途径

1.食管壁内播散 癌组织通过食管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淋巴管,形成广泛的癌细胞浸润。食管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有丰富的毛细淋巴管网,当癌细胞浸润食管黏膜下层淋巴管后,可沿食管固有膜或黏膜下层淋巴管浸润播散。

2.直接浸润

(1)因食管无浆膜层覆盖,肿瘤累及食管全层后,常直接浸润食管纤维膜而与食管周围组织或器官粘连,并进入相邻的器官。

(2)上段食管癌可浸润喉、气管、颈部软组织。

(3)中段食管癌可浸润支气管、肺门、无名静脉、奇静脉、胸导管和胸主动脉,晚期甚至穿透支气管形成气管-食管瘘,或穿透主动脉引起穿孔造成致死性出血。

(4)下段食管癌可浸润肺下静脉、心包、膈肌或累及贲门。

3.淋巴结转移

(1)上段食管癌常转移至锁骨下动脉旁、气管旁、颈深和锁骨上淋巴结,亦可向下逆行转移至腹腔淋巴结。

(2)中段食管癌一般转移至食管旁、肺门、气管隆突下、心包旁淋巴结,亦可向上或向下转移。

(3)下段食管癌可转移至食管旁、心包旁、肺下韧带及贲门旁淋巴结。

4.血道转移 晚期食管癌血道转移以肝、肺、骨、肾、大网膜、腹膜和肾上腺等处常见。

(三)晚期症状

1.进行性吞咽困难 是晚期表现,伴频繁呕吐。

2.疼痛 食管癌外侵严重时可出现胸骨后或背部持续性钝痛。

3.吞咽困难 加重时出现食管反流,内含食物与黏液,也可含血液与脓液。严重者可因反流引起呛咳,甚至因吸入性肺炎导致呼吸困难等。

4.肿瘤压迫喉返神经 可致声音嘶哑。

5.侵蚀大血管、主动脉 可产生致命性出血。

(四)临终阶段症状与并发症

1.恶病质 除消瘦、脱水、全身衰竭以致恶病质等,全身情况进一步下降外,肿瘤可继续向邻近组织浸润,引起相应症状。

2.肿瘤浸润症状 肿瘤穿透纵隔、气管、支气管、大血管等可引起纵隔炎、食管-气管瘘、致命性大出血。

3.全身广泛转移 引起相应症状,如黄疸、腹腔积液、呼吸困难、昏迷等。

(五)姑息医疗

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70%的患者只有2~3年的生存期限。

1.姑息性手术 因肿瘤往往已侵及邻近器官,或因肿瘤生长接近大血管及心肺,故姑息性手术及放疗均有一定风险。

2.姑息性放疗 食管癌为鳞状上皮癌,对放射线有一定敏感性,故放疗能使相当数量的患者症状缓解,延长生存期。

3.内镜下食管支架治疗 对于食管癌术后复发、存在严重吞咽困难而难以继续生活的患者,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加果食管内腔>1cm,安置鼻饲管是可能的。

4.中医中药治疗 治疗原则为疏肝理气、降气化痰、健脾和胃、补气养血、清热解毒、化瘀止痛等。

5.其他 临终期由食管炎和食管痉挛引起的吞咽困难和吞咽疼痛,在15min内应用硝酸甘油舌下含化十分有效。如果流涎明显,可应用一种抗分泌药减少唾液分泌;如果全段梗阻产生流涎和淌口水,有必要给予抗胆碱能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酚噻嗪类和颠茄生物碱类药物减少唾液流出。

三、胃癌

(一)概述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病死率约为29.34/10万,居各种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胃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别。全球的高发地区主要分布在东亚、南美和部分欧洲,而北美和澳洲发病率较低。胃癌的发病率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为女性的2倍。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35岁以下较少,55~70岁为高发年龄段。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灶部位的不同,胃癌分为贲门癌、胃体部癌及胃窦癌。饮食在胃癌发生中可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因子。

(二)转移途径

1.进展期胃癌 癌组织浸润达肌层或浆膜等称为进展期胃癌,又称中、晚期胃癌。一般把癌组织浸润肌层称为中期,超出肌层称为晚期。

2.浸润与转移

(1)胃癌的浸润:胃癌向胃壁浸润时,可侵入血管、淋巴管,形成癌栓。癌组织可侵入自然腔道,亦可沿组织间隙、脉管向周围组织浸润而直接蔓延。蔓延的部位与胃癌的位置有关,贲门胃底癌以侵犯食管、肝和大网膜为主,胃体癌和胃窦癌均以侵犯大网膜、肝和胰为主,但胃窦癌较易累及十二指肠,病变广泛者侵犯周围器官亦较广泛。

(2)胃癌的转移

1)淋巴结转移:一般按淋巴引流顺序,即由近及远、由浅及深地发生淋巴结转移。

2)血道转移:多发生在晚期,常转移至肝,其特点为多见于男性,常为隆起型,组织学类型多属高分化的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常为黏膜下层癌并伴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3)腹膜种植性转移:胃癌侵及浆膜后可脱落至腹腔引起种植,转移性淋巴结破裂,于腹腔内播散,亦可形成癌性腹膜炎,并伴大量血性腹水。胃癌转移至卵巢称为克鲁啃贝格瘤(Krukenberg tumor),转移途径主要为腹膜种植性,亦可通过血管或淋巴管逆流所致。

(三)晚期症状

多数进展期胃癌最早也是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疼痛,开始时较轻微,以后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可为隐痛或钝痛,疼痛与进食无明显关系,抑酸药物不能缓解。老年患者痛觉较迟钝,多以腹胀为主诉。可伴有消瘦、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者常伴有贫血、下肢水肿、发热、恶病质等。当肿瘤侵及胰腺或后腹膜腹腔神经丛时,上腹部呈持续性剧痛,并可放射至腰背部。

(四)临终期胃癌的临床表现

(1)肿瘤表面形成溃疡时,出现呕血和黑便。转移灶和腹腔积液出现是晚期胃癌的表现。

(2)胃癌转移至肝脏时,可扪及肿大有结节的肝脏。肿瘤直接浸润压迫胆总管时可发生梗阻性黄疸。

(3)胃癌通过胸导管转移,可在左锁骨上扪及肿大、质硬的淋巴结。

(4)发生盆腔种植性转移时,可出现大量腹腔积液。

(5)有小肠或肠系膜转移时,可因肠腔狭窄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

(6)肿瘤穿孔可导致弥漫性腹膜刺激症状。

(7)肿瘤浸润邻近肠腔形成胃结肠瘘时,粪便可排出不消化食物。

(五)姑息医疗

进展期胃癌的自然病程为3~6年,5年生存率20%~30%,如出现症状后不进行手术治疗,90%以上患者均在1年内死亡。

1.姑息性手术 晚期胃癌伴有明显幽门梗阻时,患者只要全身情况许可,可行姑息性手术。若全身情况允许,则可行胃空肠或空肠-空肠吻合术。合并有贲门梗阻时,则可行胃或空肠食管吻合术,或行胃或空肠造瘘术,以维持患者营养。

2.姑息性腹腔内化疗或免疫治疗 对于有大量腹腔积液的胃癌患者,可行姑息性腹腔内化疗,或注射免疫增强药物等,减慢腹腔积液生长,使腹胀等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延长生存期。

3.临终期姑息治疗 流出性梗阻是胃癌临终时常见表现,与器质性梗阻有关。使用抗毒蕈碱药物,它具有抗分泌和解痉作用;应用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奥曲肽有抗消化道分泌的作用;插管术有时是必要的,如鼻胃管或胃造口术。

四、原发性肝癌

(一)概述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明显区域性。就全球而言,以非洲东南部、西太平洋地区及东南亚为高发地区,这些高发区肝癌发病率在30/10万以上;澳洲、北美等地区则属低发区。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变,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有起病隐匿、潜伏期长、高度恶性、进展快、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

(二)转移途径

肝癌转移多发生在晚期,多先有肝内播散,然后转移到肝外。

(1)胸腔转移以右侧为多见,可见胸腔积液征。

(2)肝癌的血道转移较多见,肝细胞癌进入血窦,侵犯肝内门静脉可导致肝内播散。

(3)侵入肝静脉则可播散至肺及全身其他部位,骨转移亦较多见,肾上腺、脑、皮下等转移也可见。

(4)肝癌亦可通过淋巴转移到淋巴结,尤其肝内胆管癌,通常先见于肝门淋巴结。

(5)肝癌还可直接侵犯邻近器官组织,如横膈、胃、结肠、网膜等。

(三)晚期症状

有明确恶病质、黄疸、腹腔积液或远处转移之一者称为三期原发性肝癌,晚期是指有黄疸、腹腔积液或肝外远处转移到死亡,大约生存期2个月。

1.肝癌在肝内发展引起的症状

(1)肝癌发展引起肝包膜下出血,可致肝区疼痛;穿破包膜,形成肝癌结节破裂,可剧痛、血腹,甚至休克。

(2)肝癌穿破横膈,可致血性腹腔积液、胸痛、气急;形成门静脉癌栓,可致难治性腹腔积液、腹胀。

(3)下腔静脉栓塞,可致腹腔积液及两下肢水肿;肝静脉癌栓,可出现Budd-Chiari综合征。

(4)癌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可致猝死。

(5)亦可形成门静脉高压的各种症状。

2.肝癌转移引起的症状 纵隔转移可致咳嗽、气急、胸痛、痰血、咯血或上腔静脉压迫征;骨转移可致疼痛;椎管内转移可致脊髓压迫的各种症状。

3.晚期肝癌的体征 肝大、肝硬化表现(如脾大、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充盈等)、转移灶体征(如淋巴结大、骨转移灶压痛或变形等)。

4.全身性表现 有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少数肝癌患者有特殊的全身表现,以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凝血功能障碍常见。

5.其他 肝癌发展至临终期还可引起肝衰竭的症状如黄疸、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肝癌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肝癌结节破裂、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障碍、胸腔积液、感染等;少见的有因下腔静脉栓塞出现的相应症状等。

肝癌患者的死亡原因通常为全身衰竭、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偶见因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脱落导致肺梗死而死亡。

(四)姑息医疗

晚期肝癌包括单个巨大肝癌而不能切除,多个癌灶或肝内弥漫的癌灶,有黄疸、腹腔积液,有门静脉主干癌栓,有转移病灶存在,或肝癌手术切除后又有复发、转移而不能再次切除者。

有黄疸、腹腔积液者只宜中药治疗、生物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凡肝癌患者已有恶病质、肝内癌灶巨大或弥漫,广泛转移,不可控制的黄疸、腹腔积液,同时存在2项以上,或同时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为晚期肝癌终末期,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1.中医治疗晚期肝癌

(1)提高免疫功能,如黄芪、六味地黄丸等。

(2)改善微循环,如活血化瘀药等。

2.临终期并发症治疗和对症治疗

(1)肝癌的并发症可由肝癌本身或合并的肝硬化引起,有腹腔积液者可交替运用多种利尿剂并注意补钾。

(2)大量腹腔积液时可适当穿刺抽出,为癌性则可在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抑制腹腔积液生成。

(3)癌性发热可应用吲哚美辛并维持一定剂量。

(4)癌症疼痛可用止痛剂,合并中药舒肝理气,常可减少吗啡等用量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五、肠癌

(一)概述

肠癌(结肠或直肠)是一种很常见的肿瘤,生长非常缓慢,生长方式可以预测。肠癌发病于肠壁的内侧黏膜,然后向肠壁深层生长直到通过肠壁扩散到腹部淋巴结,更远的扩散还可以到达肝脏。

(二)转移途径

1.直接浸润 当发生于大肠黏膜的癌细胞浸润至黏膜肌层或以下时,由于其沿淋巴管、血管四周的间隙扩展阻力小,因此肿瘤在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中的蔓延要比黏膜层广。大肠癌浸润穿透肠壁时,可直接浸润邻近的组织器官,贴近腹壁的盲肠、升结肠及降结肠上段的肿瘤可累及十二指肠降段,肝曲结肠癌可浸润蔓延达肝脏、胆囊,横结肠癌可侵及大网膜或胃等。

2.种植播散 大肠癌浸润肠壁浆膜层时,癌细胞可脱落于腹膜腔内而发生种植播散,广泛种植播散可产生大量癌性腹腔积液。

3.淋巴道转移 癌细胞如只限于黏膜层时,由于黏膜层中无淋巴管存在,所以不至于发生淋巴道转移。如肿瘤已突破黏膜肌层浸润达黏膜下层时,就有可能发生淋巴道转移。随着肿瘤由肠壁的深肌层向肠壁外浸润,淋巴结转移的机会明显增加。

4.血道转移 大肠癌发生血道转移相当常见。在根治术后生存期达5年以上的直肠癌患者中,发现有14.4%在术后5年内发生血道转移,肿瘤可转移至肝、肺、骨、脑等。直肠癌侵犯静脉的情况多于结肠癌,故其预后较结肠癌差。

(三)晚期症状

(1)部分结肠癌患者就诊时,已触及腹部肿块。结肠癌恶性程度相比其他消化道肿瘤低,局部病灶生长到相当体积时亦可无扩散。

(2)晚期大肠癌系指肿瘤伴远处转移,局部广泛浸润或淋巴结广泛转移。临床症状因左右两侧结肠以及直肠在解剖及生理功能上有所不同,所以肿瘤生长至一定程度后所导致的症状亦不相同。

(3)一般症状包括便血、腹痛腹胀、腹部肿块。肿瘤转移引起的症状包括因局部浸润所致疼痛或血尿等,因肝、肺、骨等转移表现的相应症状,因淋巴道转移所致淋巴结大。

(4)临终期因肿瘤广泛转移扩散和种植导致腹腔积液或肠粘连,出现肠梗阻、出血和不能进食等表现。患者可出现贫血、体重下降、癌性发热、腹腔积液;因淋巴结压迫所致下肢、阴囊、阴唇水肿,男性患者可出现尿潴留。

(四)姑息医疗

(1)大肠癌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一般为40%~60%。

(2)姑息性放疗对于肿瘤骨转移患者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3)晚期和临终期大肠癌因肿瘤无法切除,可在原发灶附近行姑息性造瘘术或肠间吻合术,以缓解肿瘤导致的肠梗阻症状,便秘和腹胀可采用对症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六、乳腺癌

(一)概述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乳腺癌仅占1%。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名妇女患乳腺癌,约50万死于乳腺癌。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发生癌变,最严重的问题是远处转移。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之升高。

(二)转移途径

1.局部扩展 乳腺癌绝大多数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癌细胞沿导管蔓延,或沿筋膜间隙伸展,继而侵及皮肤,形成皮肤局部凹陷或橘皮样改变。癌细胞侵及皮肤及深部小血管,使局部血流不畅,导致充血,在临床上出现“炎性癌”等。肿瘤亦可向深部发展,侵及胸肌筋膜或胸肌,后期可侵及肋间肌、肋骨及胸壁,可出现溃疡。

2.远处转移

(1)肺转移:早期多数无临床表现,仅在胸部X线片发现单发或多发的结节阴影,以双肺多发为多见。转移晚期才出现胸痛、干咳、咯血等症状。

(2)骨转移:可见转移部位有骨骼疼痛、活动障碍、压缩性骨折等表现。

(3)肝转移:多发生于晚期病例。当出现肝区疼痛、肝大、肝功能障碍、黄疸、腹腔积液等症状和体征时,往往已伴有全身转移。

(4)脑转移:常伴有剧烈头痛,同时有相应的神经损害症状和体征。

3.淋巴道转移 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转移率很高。文献报道,患者在就诊时50%~70%已有腋淋巴结转移。乳腺任何部位尤其是内侧和中央的肿瘤均可转移至乳内淋巴结链。锁骨上淋巴结是乳房淋巴回流的第二站,其转移主要是经腋淋巴结或乳内淋巴结,多数是同侧的,也可转移至对侧锁骨上淋巴结。肿瘤细胞亦可逆行转移至对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

4.血道转移 乳腺癌细胞可直接侵入血管引起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为肺,其次为骨、肝、软组织、脑、肾上腺等。乳腺癌患者临床确诊时5%~15%已有远处转移。

(三)晚期症状

(1)乳腺癌皮肤改变与肿块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肿块小,部位深,皮肤多无变化;肿块大,部位浅,较早与皮肤粘连,出现皮肤溃疡、红肿等。晚期乳腺癌主要指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

(2)向深部浸润胸肌或胸肌筋膜,可有肿块固定。

(3)癌细胞直接浸润皮肤,沿淋巴广泛扩散到乳房及其周围皮肤,可在病灶周围皮肤出现卫星结节。

(4)有胸膜转移,可有胸痛或胸腔积液。

(5)在脑转移时可出现相应的头痛、恶心、呕吐、精神改变或肢体瘫痪等表现。

(6)临终期主要因脑、胸和腹部脏器转移而出现的相应症状。

(四)姑息医疗

(1)对症治疗局部皮肤创口。

(2)采取内分泌药物治疗。

(3)治疗后的客观疗效与生存期的延长和生活质量改善并不是平行的,后者可能对患者更重要。

(4)临终期姑息治疗主要是脑、胸和腹部脏器转移而出现的相应症状的对症治疗,如降低颅内压,改善呼吸道症状,缓解腹胀、腹痛等。

七、宫颈癌

(一)概述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全球居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是由宫颈被覆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95%为鳞癌,5%为腺癌。

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发病率最高的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哥伦比亚发病率最高,而以色列发病率最低。我国宫颈癌的地理分布特点是高发区连接成片,其中湖北、江西部分地区较高,北京、上海发病率最低,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74.3倍。

(二)转移途径

一旦癌细胞突破基底膜侵入间质,病程即为不可逆,并可向外扩散。

1.局部浸润 外生型宫颈癌常向阴道壁蔓延,颈管内的癌灶则使颈管扩张并向上蔓延累及子宫。早期宫颈癌也有可能转移至双侧附件或向宫旁组织扩散达骨盆壁。若癌灶向宫腔扩散,可穿透宫壁向腹腔内扩散。若向阴道蔓延,可波及膀胱及直肠,最后导致膀胱阴道瘘或直肠阴道瘘。

2.淋巴转移 宫颈癌早期即可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可转移至横膈以上的淋巴结,癌细胞可以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输出达纵隔,然后到胸导管,再到锁骨上淋巴结(左侧较右侧多见),最后经淋巴-静脉吻合网或直接侵入静脉系统。

3.血道转移 一般多发生于晚期病例,多见于小细胞鳞癌,可扩散至肺、肝、骨、心、脑及全身其他部位。

(三)晚期症状

(1)病灶侵及盆腔组织,压迫盆腔神经、大血管引起疼痛,压迫盆壁引起下腹疼痛、腰部疼痛,向下肢放射。子宫颈管阻塞,子宫腔分泌物引流不畅,形成子宫腔积脓引起下腹疼痛。压迫或侵及膀胱、直肠,引起尿频、尿痛、肛门下坠、便秘、腰背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等。

(2)癌灶压迫或侵犯输尿管,严重时可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导致尿毒症而死亡。临终阶段患者往往出现消瘦、恶病质、贫血、发热、全身衰竭等。

(3)临终期因远处转移脏器功能损害而威胁生命,常见转移部位为肺、骨、肝。肠转移可出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背疼痛;骨转移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

(四)姑息医疗

宫颈癌复发者预后差,1年生存率仅10%~15%,5年生存率<5%。

(1)对于已有广泛转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可行全身性姑息治疗。

(2)止痛、止血等治疗。

(3)临终期姑息治疗根据远处转移的脏器损害而进行相应的处理。

八、膀胱癌

(一)概述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多数为移行上皮细胞癌,是由表浅低分化级良性乳头状瘤经过长期过程,演变成高分级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2种类型,即低分级的表浅肿瘤和高分级的浸润性癌。膀胱癌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见,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

在膀胱癌的发生过程中,遗传学的改变非常重要,主要通过点突变、基因扩增或易位引起癌基因激活,或等位基因缺失和对侧等位基因点突变引起抑癌基因失活而引发。

(二)转移途径

发生盆底周围浸润或远处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肺、骨等,有些患者以远处转移灶为首发症状。

(三)晚期症状

(1)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是膀胱癌的典型和常见症状。

(2)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时,可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因肿瘤发生在膀胱颈部或肿瘤较大时可造成尿流梗阻、排尿困难,甚至出现尿潴留。

(3)当肿瘤浸润后尿道、直肠、前列腺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4)临终期症状主要为泌尿道梗阻和周围肠道梗阻所引起的尿毒症、腹胀、出血等。

(四)姑息医疗

(1)晚期患者的血尿、排尿障碍主要是对症治疗、留置导尿等。

(2)晚期膀胱癌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及肿瘤的具体情况采用电灼、电切、局部切除及膀胱腔内化疗。

(3)临终期姑息治疗针对尿毒症和消化系统症状对症治疗,包括膀胱造瘘、止痛、通便等。

九、前列腺癌

(一)概述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列常见肿瘤第五位和男性肿瘤第二位,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目前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已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国家。我国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20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占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亡的第三位。前列腺癌的发生原因多与雌、雄激素的比例失调有关。主要是腺癌,约占97%,最多发生于后叶。

(二)转移途径

前列腺癌可通过局部浸润、淋巴和血行途径转移到任何部位,可发现于早期病灶查出前,但一般多见于晚期。淋巴转移最常累及闭孔及髂内淋巴结,血道转移可转移至骨,骨转移多为成骨型转移,溶骨型转移很少见。

(三)晚期症状

(1)前列腺癌早期可无症状,当肿瘤发展到一定体积可有尿频、尿急及血尿,直肠指检前列腺部有硬结存在。

(2)当肿瘤增大阻塞尿路时可出现梗阻症状,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尿缓、尿频、尿急、尿流中断、排尿不尽、排尿困难等。排尿困难和血尿常属晚期症状。

(3)当病变范围广泛侵犯尿道膜部时,可产生尿失禁。侵犯包膜及其附近神经周围淋巴结时,压迫神经可引起局部疼痛,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肠受压时,可出现排便困难。当肿瘤沿淋巴结转移致输尿管受压阻塞时,可有腰痛、肾积水表现,双侧者可出现少尿、肾衰竭。前列腺导管癌及移行细胞癌常出现无痛性血尿伴尿频、排尿困难。当肿瘤侵及精囊时,可有血精。

(4)部分患者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就医。骨转移最为常见,其他转移症状可有皮下转移结节、肝大。肺转移时可出现咳嗽、咳血、胸痛等。淋巴回流受阻时可出现下肢水肿,脑转移时致神经功能障碍。

(5)临终期患者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恶病质表现,全身衰竭而死亡。

(四)姑息治疗

(1)主要是止痛、抗炎等支持对症治疗。

(2)临终期尿道梗阻或侵犯肠道时,行相应造瘘,缓解梗阻症状。

十、肺癌

(一)概述

世界上各地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差很大,一般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肺癌发病率高。无论国内外都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城市高于农村,城市越大,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越高。肺癌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恶性肿瘤,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6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报告,我国人口中恶性肿瘤已成为首要死因,肺癌又在恶性肿瘤中居首,且增长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肺癌发病率已达61.4/10万,70%的患者发病时已到晚期,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病例总数的80%。

肺癌大多起源于支气管内膜。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多能干细胞向不同方向分化,从而使肺癌在组织学上有显著异质性。同一种肿瘤中常可出现两种或多种组织形态,即使同一类型肺癌组织中细胞的分化程度也不同,主要有鳞状细胞癌、小细胞肺癌、腺癌、大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等。

(二)转移途径

(1)肺癌一般易转移至骨、脑、肝。

(2)骨转移表现为局部压痛剧烈并有固定压痛点,发生骨质破坏以及病理性骨折,可伴相应部位的功能障碍。

(3)脑转移者常有颅内压增高征象,如头痛、呕吐、眩晕、偏瘫等。此外,皮下可出现转移性结节,多位于躯干或头部。

(4)肺癌还可转移至身体任何部位的淋巴结,最常见锁骨上淋巴结。

(5)肺外表现如肿瘤的异位内分泌作用产生一些特殊的肺外症状,即副瘤综合征。

(6)转移至肝脏时,可出现肝区疼痛、肝大、黄疸、腹腔积液等。

(三)晚期症状

(1)晚期肺癌指Ⅲb期或Ⅳ期肺癌,最常见症状为咳嗽、咯血、胸痛、发热。

(2)有的患者以肺癌远处转移症状为首发症状。

(3)肿瘤压迫喉返神经,使声带麻痹而致声音嘶哑。

(4)侵犯胸膜引起胸腔积液常为血性;可致持续性胸痛、胸闷、气急。

(5)压迫心包引起心包积液,出现心包填塞症状。

(6)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可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出现颈、胸壁静脉怒张和颜面部水肿,严重者皮肤呈暗紫色、眼结膜充血、视力模糊、口唇青紫和头痛、头晕等症状。

(7)上叶顶部肺癌可以侵犯纵隔和压迫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丛及胸壁引起潘科斯特综合征(Pancoast's syndrome)。

(8)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9)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可致同侧膈肌麻痹并加重呼吸困难。

(10)临终期患者多有呼吸道机械性梗阻而导致缺氧,全身衰竭死亡,或窒息猝死。

(四)姑息医疗

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易发生早期广泛的远处转移,因而患者生存期很短。中位生存期:局限型为12周,广泛型只有5周。

肺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平均只有30%,很多患者死于远处转移。晚期肺癌一般已无手术根治指征,以姑息对症治疗为主。

(1)上腔静脉综合征:头颈部肿胀、发绀、胸壁静脉怒张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放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对症状严重的患者先选用放疗,再适当配合用脱水剂等对症治疗。

(2)脑转移: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较高,为20%~50%,采用姑息性放疗能抑制肿瘤生长,减轻因肿瘤压迫所致的头痛等症状。

(3)骨转移:可行姑息性放疗,对症处理可采用骨磷、密钙息等药物阻止骨溶解的药物,有止痛效果。

(4)恶性胸腔积液:对胸腔积液较多引起症状者,应行胸腔穿刺抽液或24h胸膜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一次<1 000ml,抽胸腔积液后可往胸膜腔内注入免疫治疗制剂等药物抑制胸腔积液形成。

(5)其他:每日多次吸取痰液,常规吸氧,扩张支气管,抗炎和祛痰药物维持使用。

十一、肾癌

(一)概述

肾脏肿瘤包括肾实质肿瘤和肾上皮肿瘤,大多为恶性,发病率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居第二位。我国各地区肾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差异较大,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最高相差43倍。近年来肾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上升趋势。男女患病率之比为2∶1。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

吸烟者肾癌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1.7倍,吸烟量与危险度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石油、皮革、石棉等从业工人患病率高。遗传因素占肾癌总数的2%~4%。

(二)转移途径

肾癌转移可通过直接浸润、淋巴途径和血道转移。肺和骨骼是常见的转移部位。

1.直接浸润 肾癌达一定体积后突破包膜,向内侵入肾盂,向外突破肾包膜,侵及肾周脂肪组织和筋膜,蔓延到邻近组织,如肾上腺、脾、肝等。

2.淋巴转移 肾癌可经淋巴管转移,左侧转移到肾蒂、主动脉和主动脉左外侧淋巴结,右侧累及肾门附近和下腔静脉周围淋巴结,并可向上蔓延到颈部淋巴结,也可直接通过膈肌淋巴结转移到肺。

3.血道转移 是肾癌重要的转移途径。癌细胞可转移到骨骼、肺等其他脏器。

(三)晚期症状

(1)见肉眼血尿、腰痛,可扪及较大的肾脏肿块。

(2)体重减轻、贫血和转移灶出现。

(3)临终期出现恶病质、肾功能不全。

(四)姑息治疗

(1)部分肾癌与体内激素失调有关,正常肾和肾癌组织中含有雄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对晚期肾癌患者,激素可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这可能与激素受体有关。常用的激素为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

(2)肾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有静脉癌栓的病例,若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瘤栓完全取净,预后良好。肾癌侵犯肾周脂肪组织和筋膜,彻底切除后,45%患者有5年生存期。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预后不良,侵及邻近脏器者预后极差。肿瘤大小与预后无明显关系。

(3)临终期患者极度衰竭,血液透析亦不能改善尿毒症状况,贫血已不可纠正,行止痛等对症处理。

十二、恶性黑素瘤

(一)概述

是一种来源于痣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主要见于皮肤和接近皮肤的黏膜部位,如结膜、口腔、鼻腔、肛门、阴道、阴茎、龟头等,亦可见于食管、直肠、眼脉络膜、虹膜、睫状体、软脑膜等处。病变90%发生于皮肤,多发生于足底、小腿、手掌、甲下、甲沟、指(趾)间、头皮、颈部等处,也可发生于躯干部皮肤。本病好发于30~60岁。发生在躯干者以男性居多,发生在肢体者多见于女性,面部雀斑型黑素瘤多见于老年女性。

(二)转移途径

主要通过淋巴道播散,原发灶周围的“卫星结节”由皮下淋巴管播散而来。根据原发灶的不同部位,常转移至颈、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远处转移常见部位包括皮肤与软组织、肺、肝等。

(三)晚期症状

(1)主要表现为皮肤黑色瘢痕瘤样伴损害,局部出现结节状或息肉样肿块,或溃疡性病变伴渗液、出血、刺痛或灼痛。皮肤恶性黑素瘤好发于下肢、颈部、手掌等易摩擦部位,多见于足底,甲下占3%。

(2)播散时可扪及相应淋巴结大,病灶周围出现卫星结节,区域淋巴结增大、疼痛。

(3)临终期因出现全身重要脏器受累,恶病质,衰竭死亡。

(四)缓和医疗

(1)当病灶厚度>4mm时,行病灶广泛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仅为30%~36%,因此临床上以缓和医疗、对症治疗为主。

(2)对于淋巴结转移患者,主要预后因素包括淋巴结转移的数目、肿瘤淋巴结转移是镜下所见还是大体所见、原发病灶是否有溃疡。对于远处转移的患者,转移的部位与预后明显相关,其中皮肤、皮下、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有内脏转移的患者。而内脏转移的患者中,肺转移患者的预后优于其他内脏转移的患者。另外,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也与预后有关。

(3)临终患者根据肺、脑、肾和肝等重要脏器衰竭的情况,行相应的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