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识记
1.能正确说出临终关怀程序、诊断、评判性思维和合作性问题的基本概念。
2.能正确陈述临终关怀程序的步骤。
3.能正确叙述临终关怀工作诊断的组成及陈述方式。
理解
1.能解释临终关怀程序和评判性思维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临终关怀诊断与临床医疗诊断及护理诊断的区别及合作性问题。运用
1.能够将临终关怀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临终关怀实践。
2.能够结合具体病例初步运用评判性思维分析,解决临终患者生命质量的问题。
背景知识
批判性思维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是关于能力型考试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能力型考试的设计师是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理念之上的。
评判性思维应用于生活每个领域中,一种怀疑的态度和一种对证据的渴求,并不仅仅只是在学术界有用,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它都是有价值的。总之,从临终关怀学科的发展及社会对临终关怀专业实践要求来看,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合格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必备能力之一。随着临终关怀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强医护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知识链接
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
护理诊断的概念由美国的麦克迈纳斯(Mchmanus)首先提出,1953年费尼尼亚(Virginia Fry)提出护理计划中应包含护理诊断这一步骤。1973年美国护士协会出版的《护理实践标准》将护理诊断纳入护理程序,并授权在护理实践中使用。同年,美国召开全国护理诊断会议,提出护理诊断的基本框架,并成立了“美国全国护理诊断分类小组”。1982年因有加拿大代表参加而改名为“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每2年召开一次会议,修订和增补一系列护理诊断,至2009年已修订并确定了201项护理诊断。1995年5月我国卫生部护理中心在黄山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护理诊断研讨会,建议在我国医院使用被NANDA认可的护理诊断名称。
程序(process)是指一系列朝向某个特定目标的步骤或行动。本章介绍临终关怀工作程序的基本概念、特点,重点介绍临终关怀程序的5个步骤(临终关怀工作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以及合作性问题、评判性思维等内容。从事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在实践操作中都应按照临终关怀程序组织临终关怀工作。因为,这种科学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工作方法,是为临终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临终关怀服务的根本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