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识记
1.能正确陈述文化的特征和功能。
2.能正确掌握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3.能正确描述临终关怀文化特点与功能。
4.简述临终关怀文化休克的要点。
理解
1.能够说出宗教在临终关怀中的主要作用。
2.能举例描述临终患者的基本需要。
3.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临终关怀文化休克分期、表现、预防措施。
运用
1.根据本章所学知识,制订帮助临终患者融入临终关怀环境文化的措施。
2.能够根据临终患者的情绪、行为,判断其文化需要,并提供有效的文化措施。
知识链接
莱宁格跨文化理论
莱宁格是美国著名的跨文化护理理论学家,她的理论重点是“文化”。在莱宁格的跨文化模式框架中,“日出模式”构成了其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日出模式”阐述了莱宁格理论的核心思想——人类无法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相分离。“让阳光升起并普照大地”是莱宁格博士对“日出模式”的描绘和诠释。运用“日出模式”人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文化中许多外显的、内隐的和其他各种因素影响着关怀的含义、类型、象征和模式。该模式指导护理人员准确地观察健康、疾病、伤残或死亡在文化层次上的影响因素,是护理实践和护理研究的理论指南。
视野拓展
罗伯特、凯文纳夫悲伤过程七阶段理论
面对亲人濒临死亡以及最终死亡的现实,临终患者的家属有着极其复杂的心理反应。1975年罗伯特、凯文纳夫(Robert Kavannaugh)提出来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及适应学说,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分为7个阶段,即震惊、不知所措、情绪反复无常、负罪感、失落与孤独、解脱、重组生活。
不同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在过程和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实际工作中,临终关怀团队人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并结合临终患者家属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关怀和支持。
背景资料
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由于宗教与迷信都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歪曲、虚幻的反映,都是宣扬唯心主义的有神论和宿命论,这在相当程度上容易让人产生概念模糊的错觉。宗教和迷信虽然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两者有着质的区别。党和政府对它们采取了根本不同的政策,对宗教实行信仰自由政策,对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予以尊重和保护,对封建迷信则采取坚决取缔的政策。因此,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宗教与迷信的区别。首先,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而迷信只是一种庸俗的思想意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自身发生、发展、消亡的规律。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它与哲学、文学、艺术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的社会意识形态。但迷信思想从产生以来,都没有形成过系统的理论,且有着明显的主观随意性,更谈不上是一种完整的世界观。其次,各种宗教不仅有自己一整套完整的宗教理论和教义,而且建立了完备的宗教制度和宗教组织,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而迷信既无统一组织、经典理论,也无统一主神和固定的活动场所,主要靠装神弄鬼、蛊惑人心来维持。第三,宗教虽然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但在文化发展、社会生活、伦理道德等方面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迷信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起过积极作用,也没有什么历史价值。第四,宗教与迷信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宗教包括了建筑、绘画、诗歌、舞蹈、音乐等诸多文化艺术,许多宗教典籍、宗教场所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各国乃至世界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这是任何迷信所不具有的。迷信所表现出的只是一种粗俗、简陋的、没有历史价值的文化糟粕。
随着人们对临终关怀研究的深入,认识到在对临终者给予关怀的过程中,除综合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因素外,还应考虑并满足临终者及其家属的文化需求,提供适合服务对象文化背景的临终关怀。因此,有必要在了解有关文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化与临终关怀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