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背部
1.背纵沟 为背部正中纵行的浅沟,沟底可触及各椎骨的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显著突起的第7颈椎棘突。脊柱下端可摸到尾骨尖和骶管裂孔。
2.竖脊肌 在背纵沟的两侧,呈纵行隆起。
3.肩胛骨 浅在皮下,可以摸到肩峰、肩胛冈和下角。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下角平对第7肋和第7胸椎棘突。
4.髂嵴 位于皮下,其最高点平第4腰椎棘突。
5.髂后上棘 在皮下脂肪较多者的身上,为一皮肤凹陷,较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二、头颈部
1.枕外隆凸 为头后方正中线处的骨性隆起。
2.乳突 为耳郭后方的骨性突起。
3.颧弓 位于耳前方的骨性弓。
4.眶上缘、眶下缘 为眼眶口上下的骨性边界。
5.眶上切迹 位于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
6.下颌头 位于耳郭前方,颧弓下方。张口、闭口运动时,可发现下颌头在前后移动。
7.下颌角 为下颌体下缘的后端。
8.咬肌 为咬紧牙关时,在下颌角前上方的条状隆起。
9.胸锁乳突肌 头转向对侧时,可以明显看到从后上斜向前下的长条状隆起。
三、胸腹部
1.锁骨 全长均可摸到。锁骨的胸骨端膨大,突出于胸骨颈静脉切迹的两侧。
2.喙突 喙突位于锁骨外、中1/3交界处的下方一横指处,自三角肌的前缘向后深按即能触及。
3.胸骨上切迹(颈静脉切迹) 为胸骨上缘。
4.胸骨角 为柄与体交接处,略为隆起,其两侧平第2肋软骨。
5.剑突 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的下方有1个三角形的凹陷,于此凹处可摸到剑突。
6.肋弓 自胸廓下缘外下方斜向内上方。肋弓下方即为柔软的腹壁。
7.胸大肌 为胸前上部的膨隆,其下缘构成腋前襞。
8.脐 高度不一,一般在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以上1横指处。
9.腹直肌 外缘呈半月形的弧线,自第9肋软骨尖端开始。此肌收缩时,可在脐以上见到3条横沟,相当于腹直肌的腱划。
10.耻骨联合 位于小腹部下方正中处。
11.耻骨结节 为耻骨联合外上方的突起。
12.髂前上棘 是髂嵴的前端。
四、上肢
1.肱骨大结节 在肩峰的下方,为三角肌所覆盖。
2.三角肌 从前、外、后三方包绕肱骨的上端,使肩部构成圆隆的外形。
3.肱骨小结节 在肩胛骨喙突的稍外方。
4.肱骨内、外上髁 在肘关节两侧的稍上方,内上髁突出较明显。
5.尺骨鹰嘴 在肘后方容易摸到。
6.桡骨头 在肱骨外上髁的下方,在肘的后方可摸到。
7.桡骨茎突 在“鼻烟窝”处可摸到。
8.尺骨茎突 前臂旋前时,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
9.舟骨 位于腕前桡侧的皮下,相当于手掌部皮肤和前臂皮肤交界的横纹上。
10.豌豆骨 位于腕前尺侧的皮下,相当腕横纹处。
11.肱二头肌 在臂的前面。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处摸到。
12.腕掌侧的肌腱 握拳屈腕时,在掌侧可以见到位于中间的掌长肌腱,其桡侧为桡侧腕屈肌腱,靠近尺侧缘为尺侧腕屈肌腱。
13.腕背侧的肌腱 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看到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的腱,后两肌腱之间有深的凹陷,俗称“鼻烟窝”。
五、下肢
1.坐骨结节 取坐位时和凳子接触,在皮下易摸到。
2.股骨大转子 为髋部最外侧的骨性隆起。
3.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 均位于膝关节两侧皮下。
4.髌骨 位于在膝关节前面的皮下。
5.髌韧带 在髌骨下方的纵行的粗索,此韧带两侧各有1个凹陷称膝眼。
6.胫骨粗隆 为胫骨内、外侧髁间前方的骨性隆起,向下续于胫骨前嵴。
7.胫骨内侧面 位于皮下,向下可延至内踝。
8.腓骨头 在胫骨外侧髁的后外方,位置稍高于胫骨粗隆。
9.外踝 为一窄长的隆起,外踝较内踝低。
10.臀大肌 使臀部形成圆隆的外形。
11.缝匠肌 在大腿的前方,大腿作前屈、外展和旋外时,轮廓较清楚。
12.股四头肌 位于大腿前面。
13.半腱肌腱、半膜肌腱 止于胫骨,作成腘窝上界的内侧壁。半腱肌腱较窄,半膜肌腱较粗且圆。
14.股二头肌腱 为一粗索,止于腓骨头,作成腘窝上界的外侧壁。
15.腓肠肌内、外侧头 构成腘窝的下界,肌腹在小腿后面形成“小腿肚”。
16.跟腱 在踝关节后方呈粗索状,向下止于跟骨的跟骨结节。
(高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