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类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并发心、脑、肾和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OMIM#145500)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90%~95%的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
原发性高血压根据不同类型和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有轻重不一、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患病早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是很明显,在体检时才被发现高血压。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健忘、失眠、乏力和心悸等一系列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症状的轻重和血压的高低不成比例。晚期累及脑、心和肾等器官后,可出现头痛、暂时性失语、肢体运动不便,以至呕吐、偏瘫、昏迷和大小便失禁等脑组织损害表现。血压长期升高致左心室出现代偿性肥厚和扩大,出现气促,甚至急性肺水肿等;出现多尿、夜尿、蛋白尿和水肿,甚至尿毒症等肾功能不全表现;眼底早期可见视网膜细小动脉痉挛或轻中度硬化,到晚期可见有出血及渗出物和视盘水肿。
二、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多因素引起的具有很强遗传异质性的疾病。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个体间血压水平变异30%~70%归因于遗传因素。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而不同种族或民族群体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异很大。据报道,原发性高血压的某些生化特征的遗传度为65%~80%。高血压的遗传研究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二是涉及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基因研究。以前者少见,后者多见。
采用基因组扫描研究候选基因等策略对家系或同胞进行研究,已筛选出150多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G蛋白信号传导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离子通道和免疫-炎症系统,分别可从生理、生化、代谢等途径参与血压调节机制,为目前被广泛研究的原发性高血压候选基因,这些基因几乎分布在所有染色体的不同区域。
原发性高血压常涉及多个基因突变,每种基因变异的部位几乎遍布各个内含子、外显子和调控序列。以下为一些主要的原发性高血压候选基因: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基因:AGT,AGTR1,REN(1q32),ACE(17q23)和AGTR2(Xq23)等;②水、钠代谢基因:ADD1,GNB3,SCNN1B(16p12.2),SLC9A3(5p15.33),HSD11B2(16q22),NPPA(1p36), NPR1(1q21-q22)和NPRC(2q24-qter)等;③儿茶酚胺-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基因:PNMT, ADRB2(5q32),ADRB3(8p12-p11.2),DBH(9q34)和TH(11p15.5)等;④影响糖、脂蛋白代谢的基因:LPL(8p22),APOB(2p24.1)和INSR(19p31.2)等;⑤调节血管功能的基因:NOS2A,NOS3和KLK1(19q13.33)等;⑥其他高血压相关基因:EDN1(6p24.1),GSTM3 (1p13.3),PTPN1(20q13-q13.2),GCCR(5q31.3),LEPR(1p31),CALCA(11p15.2-p15.1),CALCB(11p15.2-p15.1)。此外,线粒体tRNAIle的4263A→G点突变也被证实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相关。
三、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相关环境因素
国际上已确定的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超重、膳食中高盐、中度以上饮酒等。
(一)膳食钠/钾比值
膳食钠/钾比值与血压的高低呈显著正相关。为满足人体正常生理平衡需每天摄入0.5g氯化钠。我国每天食盐摄入量北方为12~18g,南方为7~8g,高于西方国家。钙和钠是通过使血管硬化和收缩血管作用加强而升高血压的。如钙被大量摄入,血钙含量增加时,可刺激血管收缩;钙还可增加肾素、儿茶酚胺的释放,并与交感神经及神经递质的代谢有关。
(二)精神因素
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可促使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分泌增多,心肌收缩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全身小动脉痉挛,周围血管阻力增强,引起血压升高。
(刘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