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染色体异常携带者

染色体异常携带者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不育与流产夫妇中,染色体异常携带者占3%~6%。因此,为了防止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检出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婚后多年不孕、月经期延长、早期流产、分娩出倒位携带者或正常儿,都是臂内倒位携带者遗传效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因此,除21、22号和X染色体的倒位携带者外,一般可不做宫内诊断。

染色体异常携带者是指带有染色体结构异常,但染色体物质的总量基本上仍为二倍体的表型正常个体,也即表型正常的平衡的染色体结构重排者。主要可分为易位、倒位两类,迄今已记载1 600余种,我国已记载有1 200余种,几乎涉及每号染色体的每个区带。其共同的临床特征是在婚后引起不育、流产、死产、新生儿死亡、生育畸形和智力低下儿等。有些类型的携带者生育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可能性甚至高达100%。在不育与流产夫妇中,染色体异常携带者占3%~6%。根据广泛的群体调查,欧美携带者发生率为0.25%,即200对夫妇中就有1对夫妇的一方为携带者;我国的携带者发生率为0.47%,即106对夫妇中就有1对夫妇的一方为携带者。因此,为了防止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检出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图12-4 相互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形成四射体图解

一、相互易位携带者

(一)非同源染色体相互易位

如果夫妇中的一方为某一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相互易位携带者,如46,XX(XY),t(2;5)(q21;q31)携带者,根据配子形成中同源染色体节段相互配对的特性,在第1次减数分裂中期将形成相互易位型的四射体(图12-4)。经过分离与交换,理论上至少将形成18种类型的配子。它们分别与正常的配子相结合,则可形成18种类型的合子(表12-13),其中仅1种正常,1种为表型正常的平衡易位型携带者,其余16种均不正常。

表12-13 相互易位携带者产生的18种配子及与正常配子受精后的合子类型

续表

注:*着丝粒与互换点之间发生交换。

(二)同源染色体间的相互易位

按照分离定律,同源染色体间的相互易位不可能形成正常配子,也不能分娩正常的后代。但在配子形成的减数分裂中,却可形成易位圈,经过在易位圈中的奇数互换,可形成4种类型的配子,其中3种具有部分重复和缺失的染色体,1种为正常配子,即可形成正常的后代。因此,在遗传咨询中不能简单地根据分离比率劝止妊娠,而应建议在宫内诊断的监护下选择生育正常胎儿。

二、罗氏易位携带者

(一)同源罗氏易位

如果夫妇中一方为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罗氏易位携带者,如t(13q;13q)、t(14q;14q)、t (15q;15q)、t(21q;21q)、t(22q;22q),在配子形成中仅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与正常配子相结合,则形成三体型和单体型的合子。

(二)非同源罗氏易位

夫妇中一方为非同源罗氏易位携带者时,其配子在形成过程中,根据染色体的同源节段相互配对的规律,1条易位的染色体和2条未易位的染色体配对,即3条染色体配对形成三价体。三价体不同的分离形式可形成6种不同的配子,受精后则形成6种合子,其中只有1种可发育为正常个体,1种为与亲代类似的携带者,其余4种均为染色体异常患者或流产胚胎。

三、倒位携带者

由于臂间倒位和臂内倒位在减数分裂中形成不同的染色体结构重排,因此,两者有不同的遗传效应及与之相应的临床表现。

(一)臂间倒位携带者

根据在配子形成中同源染色体的同源节段相互配对的规律,在第1次减数分裂中将形成特有的倒位圈,经过在倒位圈内的奇数互换,理论上将形成4种不同的配子(图12-5)。其中1种具有正常染色体,1种具有倒位染色体,其余2种均带有部分重复和缺失的染色体。由于这些异常染色体仅含1个着丝粒,属稳定性畸变,会干扰胚胎早期的有丝分裂。因此,其遗传效应主要决定于重复和缺失片段的长短及其所含基因的致死效应。一般来说,对曾报道过三体型或单体型活婴的7、8、9、13、14、18、21、22号和X染色体来说,其倒位片段越短,则重复和缺失的部分越长,配子和合子正常发育的可能性越小,临床上表现为婚后不育、月经期延长、早期流产,以及死产的比例越高,分娩出畸形儿的可能性越低;若倒位片段越长,则重复和缺失的部分越短,其配子和合子正常发育的可能性越大,分娩出畸形胎儿的风险率越高。因而对后者必须加强宫内诊断,以防止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对其他染色体来说,除了倒位片段的长短以外,更重要的是应考虑重复和缺失片段上所携带基因的致死效应。

图12-5 臂间倒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遗传效应

(二)臂内倒位携带者

根据在配子形成中同源染色体的同源节段相互配对的规律,在第1次减数分裂中期将形成特有的倒位圈。倒位圈内发生的奇数互换,将形成4种不同的配子(图12-6)。其中1种含有正常染色体,1种含有倒位染色体,其余2种分别含有部分重复和缺失的无着丝粒片段或双着丝粒染色体。重复和缺失片段的大小及其所含基因的致死作用,使得半数配子的形成出现障碍,或产生半数畸形或无功能的配子,致使婚后多年不孕。同时,双着丝粒染色体和无着丝粒片段在有丝分裂中是一种不稳定性畸变,因为双着丝粒染色体在合子的早期分裂中形成染色体桥,这将使合子在早期卵裂中致死。但由于流产发生的时期过早,临床上往往仅可观察到月经期延长、多年不孕,而无明显的停经史。无着丝粒片段在合子卵裂中,将被丢失而造成单体型胚胎。大量群体资料表明,除X、21和22号染色体单体以外,其他的单体均不可能发育成熟,常常在妊娠头3个月内发生流产。

图12-6 臂内倒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遗传效应

综上所述,婚后多年不孕、月经期延长、早期流产、分娩出倒位携带者或正常儿,都是臂内倒位携带者遗传效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因此,除21、22号和X染色体的倒位携带者外,一般可不做宫内诊断。

(刘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