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目标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目标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15年,初步建立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需求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多元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格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中医康复、慢性病预防等预防保健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各部门在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机制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2011年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目标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到2011年,一批中医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能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建立一批独立的中医预防保健机构,在部分地区形成网络,初步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框架;创新服务内容和技术(产品),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初步形成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和研发机构,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完善发展的运行机制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基本建立,中医健康文化得到更加广泛传播,初步形成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支持体系。

二、2012~2015年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立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需求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多元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格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目的

探索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内容和方法,以及规范技术方案,完善评价体系,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服务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示范体系。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要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选择不同的服务方法和模式,内容应包括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养生保健、健康管理和健康维护等各项服务。服务的方法为具有中医特色的药物和非药物方法,包括情志调摄、四季养生、膳食调养、药物调理、导引、针灸、按摩、熏蒸、沐足等。

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机制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中医康复、慢性病预防等预防保健工作。统筹协调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将社区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项目和相关经费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计划。结合上海市若干国家级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和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提高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重点传染病防控等工作的比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各部门在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机制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无病自调

重在养生强体,抵御疾病。在未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展。

(1)在社区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的讲座,特别是生活方式和行为在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2)定期举办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的讲座。中医学认为外避邪风、内养正气,精、气、神三宝固守体内,疾病不可侵犯。

(3)调养精神。中医学认为生命活动的本质也称为神。神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在疾病过程中,情志波动又使病情恶化,而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于恢复健康。

(4)药物预防。《素问》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可干也”之说,如用贯众、板蓝根、大青叶等预防流感,用败酱草预防菌痢等。

(5)防止病邪的侵害。讲究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二)因病而防

(1)预防按种。我国明代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世界医学免疫法的先驱,奠定了因疾而防的思想基础,也是扩展中医学治未病的方法。

(2)消除环境致病隐患。主要是体现中医学因时因地制宜原则,对于周围环境中的致病隐患提前处置。

(3)防衰老性疾病。生物的衰老是必然,机体老化易引发老年病。尤其是衰老性疾病引起和加速的原因多与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针对原因加以防范尤其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