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力资源管理

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力资源管理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根据其功能定能定位及服务量,确定需要设多少中医预防保健科室。绩效评价,是以工作目的和绩效标准为依据,通过科学系统的考核方法,对中医预防保健人员的工作及其结果进行考查评估,并将其结果反馈给中医预防保健人员的过程。

一、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力的能级结构

(一)基本概念

能级,是指人的能力的大小分级,不同的岗位对从业人员能级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能级对应,是指在人力资源开发中,根据人的能力的大小安排工作、岗位和职位,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能级对应原理要求我们要承认人具有能力的差别,根据人的能级层次要求建立稳定的组织形态,同时承认能级本身的动态性、可变性与开放性,使人的能级与组织能级动态对应。能级对应原理揭示了人力资源能级结构必须是一个稳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应是上小下大,呈正三角形,即能级越高,人越少,能级越低,人越多。

(二)能级结构

1.在科室层面上

(1)人才结构: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力结构是一种由高、中、初级医学人才互补形成的合理、稳定的能级结构,如中医临床学科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只有各级人才的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才能发挥医院人才的最佳效果。

(2)人才培养:应采取分层次培养的方法。初级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基础与素质的培养,尤其强调的是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它是近年来对临床住院医师实行的一套科学化、标准化的全面、全程培养方法,对医院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性意义。中、高级人才的培养侧重于掌握深、高、新的医学知识与技能,以及传、帮、带的能力。

2.在医院层面上

(1)能力结构:由于社区中医药事业的复杂性及综合性,决定了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力的多层次性,可以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3个能力结构层。这种结构呈正三角形分布,决策者极少数,管理者少数,绝大多数是执行者。

1)决策层: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理解和运用管理学、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做出决策,关注资源分配、发展目标、政策策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使社区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

2)管理层:应当具有管理领域方面的全面能力,能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贯彻中医药政策,解决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问题,关注中医药卫生服务需求和供给、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合理运用社区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确保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安全等。

3)执行层:应当具有中医预防保健专业知识、技能及沟通技能,能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为公众提供服务,解决群众个体或群体的健康问题。

(2)岗位设置:能级结构是根据中医预防保健工作的需要设置岗位,将具有相应能力的人安排在相应的中医预防保健职位上。而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较难,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管理就是实现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人员能力的评价,将不同能力的人推荐到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不同的能级作用。

二、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力的岗位结构

中医药服务的内容较广泛,需要执行的任务种类繁多。中医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各个科室的通力合作,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室的合理设置、人力的合理配备,满足中医科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功能需求,营造社区中医药服务氛围,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发展。

所谓合理性是指功能与岗位、岗位与人力之间的相关性与适宜性。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根据其功能定能定位及服务量,确定需要设多少中医预防保健科室。

1.预测专业人员的比例 在对所有的工作进行描述以后,将这些具体工作按科室进行分类,结合各专业特点估计其服务的工作时间,求出各专业的实际工作量,并进行相互比较,求出各种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比例。

2.人员配置标准 中医预防保健科室的人员配置规模不同,人员配置标准也不同。首先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量,进行专业分类,运用工作描述计算出各专业实际人均服务时间。根据这些资料导出相应需要的专业人员数,相应辅助活动的服务次数。对所有服务内容进行具体描述,了解提供每项服务所需要的具体时间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再将这些工作按其性质进行专业分类,并按其性质归纳出哪些工作由医生完成,哪些工作由护士完成,哪些工作必须由高级技术人员完成……详细分析后得出各级各类人员的比例、人员与配置,从而提出各种规模的人员配置标准。

3.预测专业人员与辅助人员的比例 辅助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医技人员、后勤人员等。根据工作量和其工作性质,求出实际需要的辅助人员的比例。

三、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员的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以工作目的和绩效标准为依据,通过科学系统的考核方法,对中医预防保健人员的工作及其结果进行考查评估,并将其结果反馈给中医预防保健人员的过程。绩效评价侧重于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工作评价过程。

(一)绩效评价的作用

1.实现中医预防保健人员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培养有潜力的人才,提高中医预防保健团队士气和效率,增进与员工间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获得员工工作信息,有利于改进管理。

2.为中医预防保健人员职业发展服务 绩效评价提供了反馈渠道,使中医预防保健人员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潜力、经验与不足,有利于中医预防保健人员制定自己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计划,了解领导的期望和发展方向,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获得表现自己的场合和机会。

(二)绩效评价的原则

1.全员参与、全员负责的原则 绩效评价首先需要全员参与,每位中医预防保健人员既是被考核者,又是考核者,有利于充分的沟通、交流,确保绩效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客观公正的原则 对绩效评价尽可能客观公正,得到大部分中医预防保健人员的认可,建立科学、适用、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避免主观臆断。

3.公开化原则 对绩效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有利于中医预防保健人员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提升绩效,是一种持续性的管理过程。

4.可行性和实用性原则 对中医预防保健工作绩效评价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对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考核工具进行测试,确保评价方案切实可行。评价方法应该是具体的、简单的、容易操作的,根据不同职务、不同岗位要求设置的,中医预防保健人员都能理解和操作。

5.评价激励原则 以报酬作为激励也是医院和社区不可缺少的有效管理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将有效提升中医预防保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力。

(三)绩效评价的分类和特点

1.按评价的内容分类

(1)品质导向型:主要指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态度,侧重于个人的特性。

(2)行为导向型:主要指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能力、业务知识、执行能力、理解能力等,可以提供改进绩效的反馈信息。

(3)效果导向型:主要指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业绩,重点在于“干出了什么”,如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目标完成程度等,可操作性好,适用于量化的指标。

2.按评价的方法分类

(1)客观评估法:是指硬性指标、工作指标和个人工作指标。客观评估法客观、过硬、定向,可信度较高。

(2)主观评估法: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设计好的维度进行主观评价。相对比较法和绝对比较法,按被评估者绩效的相对优劣程度进行比较,确定相对等级和名次,有助于个人成果最大化,有助于提高组织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