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残疾人社区中医康复

残疾人社区中医康复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根据残疾的不同种类,残疾人社区中医康复可以分为社区肢体残疾中医康复、社区视力残疾中医康复,社区听力残疾中医康复、社区智力残疾中医康复以及社区精神残疾康复服务等几种类型,由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的类型给予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方案。在精神残疾中,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最大。

一、残疾人的概念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二、残疾人康复的类型

根据残疾的不同种类,残疾人社区中医康复可以分为社区肢体残疾中医康复、社区视力残疾中医康复,社区听力残疾中医康复、社区智力残疾中医康复以及社区精神残疾康复服务等几种类型,由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的类型给予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精神残疾康复服务与其他残疾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措施。

三、残疾人社区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

(1)减轻症状,生活自理。

(2)调畅情致,舒缓心境。

(3)恢复功能,走向社会。

四、残疾人社区常用的中医康复措施

(1)依靠本社区的人力资源。

(2)尽可能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的康复器材。

(3)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验、便、廉、效”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康复治疗,改善生活能力。

(4)以康复中心为后盾,提供康复医疗、咨询、健康教育等服务,提高残疾人的功能恢复。

(5)进行身体、精神、教育、职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综合中医康复训练,使残疾人就地得到全面康复,回归社会。

五、精神残疾的中医康复

(一)精神残疾的概念及分类

各类精神障碍持续1年以上未痊愈,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参与的状况,被称为精神残疾。在精神残疾中,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最大。精神残疾在类别划分上分为以下4级。

1.精神残疾一级 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与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上长期全部需要他人监护。

2.精神残疾二级 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3.精神残疾三级 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

4.精神残疾四级 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

(二)中医对精神病的认识

中医治疗精神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医家继承发掘、完善与发展,对精神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已积累了不少资料,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内经》对精神疾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系统的描述。如《素问》中所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有病狂怒者,此病安生?歧伯日生于阳也……治之奈何?歧伯日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落为饮”等。

精神病在祖国医学中,名称有癫、狂、心风、痴呆、呆病、花癫、邪崇等。而现在已统称癫狂,是因其“正性癫倒,狂不识人”,也即现代医学“躁狂型”与“忧郁型”,都是由精神刺激而引起的,以致失去理智的控制,不能进行正确的思维。

(三)精神疾病中医病机

在精神疾病病机方面,中医也有深刻的认识。戴思恭在《证治要诀》中说:“癫狂由七情所郁,逐生痰涎迷塞心窍,不省人事,目瞪不瞬,妄言叫骂,甚则逾垣上屋,裸体打人”。朱震享在《丹溪心法》中说:“癫属阴,狂属阳,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中医认为精神病的发病机制不是单一的,而是痰、火、气、血和脏腑相互结合起来方能致病。病机分类如下。

1.六淫侵袭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气候自然发生的现象,一般并不致病,称为六气。只有在气候失常的情况下才可致病,故又称六淫。六淫当中与精神疾病有关的主要是风、暑、火3种。《素问》有:“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和“诸燥狂热皆属于火”的理论。但无论是“风、暑”,还是“燥火”,总在人体的虚弱时才可乘虚而入致病。但“火热过亢”目前仍被视为病因病机的重要方面。

2.七情内伤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精神活动的正常表现,但如果超过了正常限度或受到突然及长久的刺激,而又缺乏心理应激能力和处理技巧,就会导致生理及脏腑功能失调、经络功能紊乱而发生精神疾病。

3.其他 痰迷心窍、气血凝滞、阴阳失和、遗传、近亲结婚、脑外伤、脑器质性疾病、中毒等。

(四)精神疾病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

(1)以疏通气机为根本大法。气行则血流通畅,脏腑功能运行正常,病症能得以解除。

(2)潜阳、安神法的密切配合运用。清窍内的邪浊得以降逆,清静之气得以上升,阴阳交合则安卧如常。

(3)注重脏腑经络的络属、毗邻、传变关系的治疗。

(五)精神疾病中医康复措施

1.调和情志

(1)和喜怒:一是以“理”制情,即遇有可怒之事,从养生的大道理上考虑,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使七情不致过激。二是以“耐”养生,即以豁达的胸怀,高尚的涵养,遇事要能忍耐而不致伤身。

(2)去忧悲:悲是对人体有害的一种情志,忧、悲既损神又伤气。所以应特别注意怡情悦志,杜绝忧悲。

(3)节思虑:虑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无思,唯过则有害。《素问》曰:“思则气结”。在学习、工作或思考问题方面应注意适度有节,达到“少思虑,以养其神”的目的。

(4)防惊恐:遇事易惊善恐,亦是对人体十分有害的情志因素。一是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以培养一种坚强的意志,勇敢的性格;二是防止接触易致惊恐的因素和环境。

2.调节生活

(1)言语谈笑:古人认为,适当言语谈笑,可调畅精神,对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是有益的。

(2)兴趣爱好:无论古代或现代的养生学的研究发现,正当的兴趣爱好有益于情志调摄,精神康复。

(王丽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