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医对面瘫的认识
面瘫俗称面神经麻痹、“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一)病因病机
引起面神经炎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中枢性面神经炎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周围性面神经炎病损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常见病因为:①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②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③自身免疫反应;④肿瘤;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⑨血管机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二)临床表现
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在2天内达到最严重程度,大多数在5~7天内达到发病高峰,进展期不超过3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绝大多数单侧受累。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几日或病初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及面部疼痛或不适感,可累及咽、颈部、上肢,多在睡卧醒来后发现一侧面部呆板麻木或漱口时发现一侧口角漏水。多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垂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瘫绝大多数为一侧性,且右侧多见,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外伤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炎可分为早发性(损伤后立即出现面瘫)和迟发性(伤后5~7天出现面瘫)两种。依据伤后面瘫发生的迟早、程度,电兴奋和肌电图检查,可评估面神经损伤的程度以判断预后。
(三)治疗方法及机理
1.激素是治疗贝尔面瘫常用的方法
激素可阻止组织变性,防止面肌抽搐,降低连带运动的发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一般认为轻度麻痹治愈率与给药与否关系不大,而中度以上麻痹则用药能使治愈时间缩短,提高治愈率。神经的Wallerian变性在麻痹症状出现后2周完成,故应在神经变性前早期给药,否则预后不良。可用泼尼松口服,每日60mg,共4日,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40mg、20mg、10mg,10日为1个疗程;或地塞米松每日10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3~5日。
2.抗病毒药物
较多医生认为贝尔面瘫是因面神经受病毒感染导致神经肿胀,由于面神经管内压力增高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缺血,导致面瘫症状。因此用抗病毒药物,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能阻碍病毒的复制,从而抑制病毒合成,显示抗病毒效力。如利巴韦林每日100~200ml,静脉点滴,共5~7日;疱疹患者给予阿昔洛韦片0.4g,口服,每日3次,连用7~10天;无环鸟苷每次200mg,口服,每日5次,共5~7日;或400mg溶于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5~7日;还有病毒唑、干扰素及中药板蓝根。
3.血管扩张剂
有人认为神经损伤主要是由于缺血所致,因此烟酸和其他抑制颈交感神经节的药物被用于周围面瘫的治疗,通过扩张血管,增加面神经血供,治疗神经损伤。如地巴唑每次10~20mg,口服,每日3次;或西比灵每次5mg,口服,每日1次;或尼莫地平每次30~60mg,口服,每日3次;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每日1次目的是减轻血液黏稠度,或复方丹参注射液,6~15ml,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葛根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等。
4.神经营养药有B族维生素和生长因子
研究表明维生素B1参加体内糖代谢过程,为维持神经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维生素B12参与核蛋白的合成等重要代谢过程。对维持神经髓鞘的完整性十分重要。因此,维生素B1、维生素B12对于神经再生有重要意义。有人在神经损伤早期,使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5~1mg,肌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周围性面瘫获得了良好效果。也有人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或直流电离子透入法给药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应用甲钴胺500μg口服,每日3次或500μg针剂,肌注每日1次,对周围性面瘫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但使用弥可保时应注意:①糖衣片使用后,个别患者有食欲不振、恶心、腹泻或皮疹。②从事汞及其化合物的工作人员不宜长期大量服用。③用注射剂者,用后个别患者可出现皮疹、发热感,肌注局部有痛结。④在投药时因见光分解,故针剂打开时应避光,并应立即注射,以免药液破坏。⑤肌注时应避免在一个部位反复注射,以免局部形成硬结、疼痛。⑥注射时应避开神经走向,扎针时如有剧痛或针管内有回血,应立即拔针后再注射。其他用药,如ATP口服20mg,每日3次;辅酶A50~200U,每日1次静滴。也有人加用神经节苷酯,40~60mg,静滴,每日1次,连续7~10次,有助于恢复。
5.无环鸟苷
250mg/次,每日3次静滴,10天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神经营养剂治疗。本病主要应用无环鸟苷和激素能减少免疫反应时的细胞损伤,并可能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疱疹后神经痛,但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对已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仍有导致病毒扩散的可能,故不应单独应用。而无环鸟苷作为一种核苷酸,能干扰疱疹病毒DNA聚合酶,抑制DNA的复制,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在减轻症状、促进疱疹结痂、缩短病程等方面均可收到满意效果。无环鸟苷早期如能与足量激素合用,可使面神经功能恢复率达到7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6.茎乳孔封闭
(1)操作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做普鲁卡因皮试,普鲁卡因过敏者可用利多卡因代替。取5ml注射器抽取普鲁卡因2ml、维生素B120.5μg、654-2 10mg,地塞米松5mg。
(2)定位:病人取坐位,暴露患侧耳廓后沟,在耳廓软骨附着处,乳突和茎突之间,即耳后用手按压能感觉到的最凹陷处。
(3)常规消毒后垂直进针约4cm,回抽无回血,即可注入药物。在注药过程中应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以防有些病人因紧张而晕厥,注药完毕,按压片刻,一方面止血,另一方面也促进药物的扩散。
(4)告知患者用药后可能口渴,因为药物会抑制唾液腺。此法隔日注射1次,一般7次为1疗程,重者可注射2~3个疗程。
(5)治疗机理:面神经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的下端起到面神经末梢止,面神经的任何部位如果受到损害,都可引起面部表情肌麻痹,根据面神经受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目前认为与血管痉挛、自身免疫、遗传因素及内分泌紊乱有关。面神经从内耳道底进入颞骨,经过一段相当长的骨管,在茎乳孔处离开颞骨,向前下方向走行,在颞骨内部的这一段面神经管受到病损的机会最多,面神经麻痹病例发病后的短期内,如施行面神经减压术,可发现面神经垂直部有水肿,并以接近茎乳孔处水肿最明显。专家认为此种水肿是小动脉痉挛所致。基于这种考虑,起病后即给予血管扩张药654-2 10mg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期改善局部血循环并减轻水肿,同时配合促进神经糖代谢药物维生素B12来改善面神经功能。茎乳孔封闭治疗面神经瘫痪的机制在于抗胆碱药物654-2能扩张局部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稳定细胞膜,减轻面神经水肿等功效。茎乳孔封闭通过下丘脑机制对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有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7.星状神经节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扩张阻滞侧挛缩的血管,改善面部血流,增加头面部营养供应,消除水肿。而激素、维生素、抗病毒局麻药物的综合作用可进一步完善面神经麻痹的治疗目的,改善局部血流,消除神经水肿,控制无菌性炎症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阻滞后即刻出现的患侧眼睑下垂,面部发热,眼睑闭合功能改善,立竿见影,能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治疗效果。在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中,除对类固醇(激素)类的应用有反对意见外,近年来,星状神经节阻滞被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对面神经麻痹不失为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