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疗面瘫常用的腧穴

治疗面瘫常用的腧穴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发热恶寒、咳嗽、面肿、牙关紧闭、口眼喎斜、鼻渊、齿痛、耳聋、半身不遂、指挛臂痛。简便取法:患者屈膝,医者以手掌心按于患者膝髌骨上,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成45°斜置,于大腿内上方,当拇指尖下是穴。咽喉干燥、目赤肿痛、面瘫眼睑闭合不能、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小便频数、痫证夜发、嗜卧、惊恐不宁、脚气、梅核气。

一、头面部穴位

1.百会

【归经】督脉。

【取法】在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1寸= 3.33cm),当两耳尖直上,头正中线上取穴。

【局部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经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布。

【功能】熄风醒脑,升阳固脱。

【主治】头风、中风、言语蹇涩、半身不遂、惊悸健忘、心神恍惚、头痛目赤、鼻塞、脱肛、阴挺。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神庭

【归经】督脉。

【取法】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取穴。

【局部解剖】在左右额肌的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功能】宁神醒脑,降逆平喘。

【主治】癫狂、风痫、惊悸、失眠、头痛目眩、喘咳、呕吐。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3.头维

【归经】足阳明胃经。

【取法】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局部解剖】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

【功能】熄风镇静,止痛名目。

【主治】头痛、眼痛、目眩、视物不明、迎风流泪、眼睑瞤动。

【刺灸法】平刺0.5~0.8寸,不可灸。

4.风池

【归经】足少阳胆经。

【取法】在项后,与风府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布有枕小神经分支。

【功能】平肝熄风,清热解表。

【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僵痛、口眼歪斜、目赤痛、鼻渊、耳聋、中风、热病、感冒。

【刺灸法】向鼻尖方向刺0.5~1.2寸,可灸。

5.翳风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

【取法】耳垂下缘,当胸锁乳突肌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取穴。

【局部解剖】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为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功能】牵正消肿聪耳明目。

【主治】耳聋、耳鸣、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刺灸法】直刺0.5~0.7寸;可灸。

6.四白

【归经】足阳明胃经。

【取法】正坐,在承泣直下0.3寸,当眶下孔凹陷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眼轮匝肌与上唇方肌之间;布有眶下神经,面神经颧支。

【功能】散风明目舒经活络。

【主治】头痛目眩、口眼歪斜、目赤痛、目瞤动、目痒、流泪。

【刺灸法】直刺0.2~0.3寸,不宜灸。

7.阳白

【归经】足少阳胆经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局部解剖】在额肌中;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功能】疏风明目,通经活络。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眼睑瞤动、雀目。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8.丝竹空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

【取法】眉毛外端凹陷处取穴。

【局部解剖】有眼轮匝肌;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

【功能】散风清热,宁神镇静。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眼睑瞤动,齿痛,癫痫。

【刺灸法】平刺0.5~1.2寸。

9.鱼腰

【归经】经外奇穴。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上,当眉毛中间取穴。

【局部解剖】在眼轮匝肌中;布有眶上神经、面神经分支。

【功能】明目消肿,舒筋活络。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目翳。

【刺灸法】沿眉中向外斜刺0.2~0.5寸,或直刺0.1~0.2寸。

10.睛明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取法】于目内眦的外上0.1寸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分支。

【功能】散风清热,明目退翳。

【主治】目赤肿痛、见风流泪、目眦痒、目翳、目不能视、近视、夜盲、色盲。

【刺灸法】嘱病人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针沿眼眶边缘缓缓刺入0.2~0.5寸,不做手法;禁灸。

11.攒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取法】眉毛内侧端,眶下切迹处取穴。

【局部解剖】有额肌及皱眉肌;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功能】散风镇痉,清热明目。

【主治】头痛、眉棱骨痛、目眩、目赤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

【刺灸法】平刺0.2~0.5寸,禁灸。

12.巨

【归经】足阳明胃经。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与鼻翼下缘平齐处取穴。

【局部解剖】有上唇方肌,布有眶下神经及面神经颊支。

【功能】熄风明目,舒经活络。

【主治】目瘿、齿痛、唇颊肿、瘛瘲、口眼歪斜。

【刺灸法】直刺0.3~0.6寸;可灸。

13.颧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取法】正坐平视,在目外眦直下,颧骨高点下缘凹陷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第3支耳颞神经。

【功能】清热消肿,牵正镇静。

【主治】口眼喎斜、眼睑瞤动、齿痛、目黄、面赤、唇肿。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14.太阳

【归经】经外奇穴。

【取法】目外眦与眉梢之间,向外1寸的凹陷中。

【局部解剖】在颞筋膜及额肌中;浅层有颞筋膜静脉丛、颧眶动、静脉,深层有颞深动、静脉;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颞支,深层有颞深神经、三叉神经第2支分支。

【功能】清热熄风,通络止痛。

【主治】偏正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牙痛、面痛、口眼喎斜。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3~0.8寸,或用棱针点刺出血。

15.迎香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取法】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取穴。

【局部解剖】有上唇方肌;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吻合丛。

【功能】散风清热,通利鼻窍。

【主治】口眼喎斜、面痒、面浮肿、鼻疾。

【刺灸法】直刺0.2~0.6寸或斜刺0.3~0.5寸;不宜灸。

16.上迎香

【归经】经外奇穴。

【取法】鼻唇沟上端尽处。

【局部解剖】有上唇方肌;有面动、静脉分支;分布有筛前神经、眶下神经分支及滑车下神经。

【功能】清热散风,明目通鼻。

【主治】鼻疾、头额痛、口眼喎斜。

【剌灸法】沿鼻唇沟上端斜刺0.3~0.8寸;不可灸。

17.下关

【归经】足阳明胃经。

【取法】在颧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闭口取穴。

【局部解剖】皮下有腮腺,深层为咬肌;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下颌神经、面神经颧支。

【劝能】消肿止痛,聪耳通络。

【主治】齿痛、面疼、牙关开合不利、口眼喎斜、耳聋、耳鸣、聤耳、眩晕。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18.上关

【归经】足少阳胆经。

【取法】在颧弓上缘,当下关直上凹陷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颞肌中;有颧眶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颧眶支及三叉神经小分支。

【功能】聪耳镇静,通经活络。

【主治】口眼喎斜、耳鸣、耳聋、面痛、齿痛、惊痫、瘛瘲。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19.听宫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取法】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

【局部解剖】在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第3支的耳颞神经。

【功能】聪耳消肿。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癫狂、痫证。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20.颊车

【归经】足阳明胃经。

【取法】开口取穴,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处。上下齿咬紧时,在隆起的咬肌高点处。

【局部解剖】在咬肌中;有咬肌动、静脉;布有三叉神经第3分支来的咬肌神经,面神经下颌缘支及耳大神经。

【功能】散风清热,开关通络。

【主治】颊肿、牙关紧闭、齿痛、口眼喎斜、痄腮、颈项强痛。

【刺灸法】直刺0.3~0.4寸或向地仓方向斜刺0.7~0.9寸;可灸。

21.大迎

【归经】足阳明胃经。

【取法】下颌角前下方约1.3寸,咬肌附着部前缘。

【局部解剖】在咬肌停止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及三叉神经第3支的颊神经。

【功能】祛风止痛,消肿活络。

【主治】牙关紧闭、口喎、颊肿、齿痛、面肿、唇物瞤动。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22.牵正

【归经】经外奇穴。

【取法】在耳垂前方0.5寸取穴。

【局部解剖】在咬肌中,皮下有腮腺;有咬肌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分支。

【功能】散风清热,舒筋活络

【主治】口眼喎斜、下牙痛。

【刺灸法】向鼻翼斜刺0.5~ 0.8寸;可灸。

23.地仓

【归经】足阳明胃经。

【取法】约口角旁0.4寸,上直对瞳孔。

【局部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

【功能】散风止痛,通经活络。

【主治】唇缓不收、眼睑瞤动、口角喎斜、颊肿、流涎、齿痛。

【刺灸法】直刺0.2寸或向颊车方向平刺0.5~0.8寸;可灸。

24.夹承浆

【归经】经外奇穴。

【取法】在承浆穴旁开约1寸,当下颌骨的颏孔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口轮匝肌及下唇方肌中,当下颌骨颏孔处;有颏下动、静脉;布有面、颏神经分支。

【功能】清化湿热,舒筋活络。

【主治】口眼喎斜、牙痛、牙龈出血。

【刺灸法】直刺0.1~0.2寸。

25.承浆

【归经】任脉。

【取法】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口轮匝肌与颏肌之间;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颏唇神经分支。

【功能】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主治】流涎、齿痛龈肿、口喎、面肿。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26.禾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取法】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处。

【局部解剖】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三叉神经第2支的下支与面神经的吻合支。

【功能】清肺利鼻。

【主治】口喎、牙关紧闭、鼻疾。

【刺灸法】直刺0.2寸;禁灸。

27.水沟

【归经】督脉。

【取法】在人中沟正中线上1/3折点处。

【局部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功能】醒神开窍,清热息风。

【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风水面肿、喎僻、口眼喎斜、消渴、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

二、经验穴

1.上地仓

【取法】在鼻唇沟上1/3与中下2/3的交点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口轮匝肌外上部,深层为颧肌;有上唇动脉及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

【功能】通经活络。

【主治】面瘫经验穴,用于面瘫各期口角歪斜,联动、板滞、面肌挛缩、面部肌肉拘急等症。

【刺灸法】直刺0.2~0.5寸;可向颧髎透刺1.2寸;可灸。

2.下地仓

【取法】颏唇沟与地仓穴连线的中点取穴。

【局部解剖】在口轮匝肌外下部,深层为降下唇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颊神经的末支。

【功能】通经活络。

【主治】面瘫经验穴,用于面瘫各期口角歪斜、联动、板滞、面肌挛缩、面部肌肉拘急等症。

【刺灸法】直刺0.2~0.5寸;可向颊车透刺;可灸。

3.额角

【取法】头维与本神连线的中点直下1寸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额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功能】通经活络。

【主治】面瘫经验穴,用于面瘫各期额纹消失或减少,抬眉不能等症。

【刺灸法】向上平刺0.2~0.4寸;可向头维透刺;可灸。

4.垂前

【取法】耳根前0.5寸垂直向下0.5寸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咬肌中,皮下有腮腺;有咬肌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分支。

【功能】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面瘫经验穴因其为面神经通过处,故可用于治疗面瘫耳周疼痛肿胀甚者。

【刺灸法】直刺0.2~0.5寸;可灸。

三、上肢穴位

1.合谷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取法】在第1、第2掌骨之间,约当第2掌骨之中点取穴。

【局部解剖】有第1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起始部),指掌侧固有动脉;布有桡神经浅支。

【功能】清热解表,明目聪耳。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发热恶寒、咳嗽、面肿、牙关紧闭、口眼喎斜、鼻渊、齿痛、耳聋、半身不遂、指挛臂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中渚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输穴。

【取法】在手背第4、第5掌指关节后的掌骨间,当液门后1寸,握拳取穴。

【局部解剖】在第4骨间肌;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及第4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功能】清热利咽,明目聪耳。

【主治】热病、头痛、喉痹、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脊膂痛、肩背肘臂酸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3.阳谷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取法】在腕关节的尺侧,当三角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凹陷中。

【局部解剖】在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

【功能】清心宁神,明目聪耳。

【主治】热病汗不出、头眩目痛、癫狂、耳聋耳鸣、腰项拘急、肩关节痛、痔漏、齿痛。

【剌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阳溪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取法】在腕背桡侧,拇指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在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本干及其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前臂外侧皮神经。

【功能】清热安神,明目利咽。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咽喉肿痛、齿痛、目翳、热病心烦、癫狂、瘾风、臂腕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5.神门

【归经】手少阴心经,原穴、输穴。

【取法】仰掌,豌豆骨的桡侧缘,即尺侧腕屈肌腱附着于豌豆骨桡侧,掌后横纹上。

【局部解剖】在尺侧腕屈肌踺和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功能】扶正祛邪,宁心安神。

【主治】心痛、心烦、失眠、恍惚、健忘、惊悸、怔忡、痴呆悲哭、癫狂痫证、呕血、吐血、目黄胁痛喘逆上气。

【刺灸法】直刺0.2~0.4寸;可灸。

6.列缺

【归经】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 通任脉。

【取法】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是穴。

【局部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及桡动、静脉分之;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功能】宣肺散邪,通调任脉。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痛;项强,偏正头痛,牙痛。

【刺灸法】向肘部斜刺0.5~0.8寸;可灸。

7.内关

【归经】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 通阴维脉。

【取法】仰掌,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局部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功能】宁神镇痛,疏肝和中。

【主治】心痛、心悸、不寐、癫狂、痫证、胃痛、呕吐、肘臂挛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8.外关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 通阳维脉。

【取法】腕背横纹上2寸,当桡、尺两骨之间取穴。

【局部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深层为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功能】解表清热,聪耳明目。

【主治】伤寒、热病、头痛、颊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肩背痛、肘臂伸屈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9.曲池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合穴。

【取法】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约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

【局部解剖】在肱桡肌的桡侧,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有桡返动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功能】散风止痒,清热消肿。

【主治】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疮、疖、瘾疹、手臂肿痛、上肢不遂、手肘无力。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四、下肢穴位

1.血海

【归经】足太阴脾经。

【取法】屈膝,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取穴。

简便取法:患者屈膝,医者以手掌心按于患者膝髌骨上,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成45°斜置,于大腿内上方,当拇指尖下是穴。

【局部解剖】在股内侧肌隆起处;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功能】健脾化湿,调经统血。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股内侧痛、皮肤湿瘆。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2.明陵泉

【归经】足太阴脾经,合穴。

【取法】在胫骨内侧髁起点凹陷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方;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深层有胫神经。

【功能】健脾胜湿,益肾固精。

【主治】腹胀、暴泄、水肿、黄疽、喘逆、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膝痛。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3.阳陵泉

【归经】足少阳胆经,合穴、八会穴 筋会。

【取法】在腓骨小头前下缘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功能】疏肝利胆,舒筋镇惊。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月经过多。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4.足三里

【归经】足阳明胃经,合穴。

【取法】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棘外侧一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屈膝或平卧取穴。

【局部解剖】有胫骨前肌,外侧为趾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功能】和胃健脾、通腑化痰、升降气机。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腹痛、胸中瘀血、胸胁支满、纳少、疳积、喘咳、头晕、耳鸣、心悸、癫狂、中风、乳痈、脚气、水肿、热病头痛额痛、膝胫酸痛、喉痹不能言。

【刺灸法】直刺0.6~1.3寸;可灸。

5.丰隆

【归经】足阳明胃经,络穴。

【取法】仰卧,在外膝眼下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

【局部解剖】有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有胫前动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功能】化痰定喘,宁心安神。

【主治】哮喘、咳嗽、痰多、胸痛、癫狂、讪笑、痫证、便秘、头痛、头晕、咽喉肿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6.三阴交

【归经】足太阴脾经。

【取法】在内踝高点上3寸,当胫骨内侧面后缘。

【局部解剖】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有大隐静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功能】健脾利湿、兼调肝肾。

【主治】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消化不良、失眠、湿疹、月经不调、崩漏、经闭、难产、恶露不行、阴挺、赤白带下、阳痿、遗精、小便不利、遗尿、疝气、水肿、足痿痹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7.侠溪

【归经】足少阳胆经,荥穴。

【取法】在第4、第5跖趾关节前,当趾蹼缘的纵纹头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支趾背侧神经。

【功能】平肝息风,疏肝宁心。

【主治】头痛、眩晕、胸胁痛、惊悸、耳鸣、耳聋、目外眦赤痛、颊肿、膝股痛、足跗肿。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8.照海

【归经】足少阴肾经,八脉交会穴 通阴跷脉。

【取法】在内踝正下缘的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在蹲趾外展肌止点;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功能】滋阴益肾,调经安神。

【主治】咽喉干燥、目赤肿痛、面瘫眼睑闭合不能、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小便频数、痫证夜发、嗜卧、惊恐不宁、脚气、梅核气。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9.申脉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 通阳跷脉。

【取法】在外踝正下方,当赤白肉际处取穴。

【局部解剖】有外踝动脉网;当腓肠神经分布处。

【功能】镇静止痫,安神宁心。

【主治】痫证、癫狂、失眠、眩晕、目赤痛、面瘫眼睑开合不利、项强、头痛、腰痛、足胫寒、不能久立。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10.太溪

【归经】足少阴肾经输穴,原穴。

【取法】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功能】益肾纳气,培土生金。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咳嗽气喘、胸痛、咯血、齿痛、耳聋耳鸣、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膝酸软、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11.昆仑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取法】在跟腱和外踝高点之间凹陷处取穴。

【局部解剖】有腓骨外肌;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分布着腓肠神经。

【功能】清热截疟,镇痉止痫。

【主治】小儿痫证、疟疾、目眩、头痛、项强、肩背拘急、腰痛、足跟痛、难产。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12.丘墟

【归经】足少阳胆经,原穴。

【取法】在外踝前下缘与舟骨前上方凹陷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趾短伸肌起点;有外踝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第三章 针灸治疗面瘫031

【功能】疏肝利胆,通经活络。

【主治】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疝气、疟疾、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刺灸法】直刺0.5~0.7寸;可灸。

13.冲阳

【归经】足阳明胃经,原穴。

【取法】在足背部,当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布有来自腓前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

【功能】和胃健脾,镇惊安神。

【主治】胃脘胀痛、纳呆、善惊久狂、口眼喎斜、面肿齿痛、足痿无力、脚背红肿。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2~0.3寸;可灸。

14.足临泣

【归经】足少阳胆经输穴。

【取法】在第4、第5跖趾关节后,当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处取穴。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4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功能】平肝息风,化痰消肿。

【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中风偏瘫、疟疾、胁肋痛、臂痛、足跗肿痛。

【刺灸法】直刺0.5~0.7寸;可灸。

15.公孙

【归经】足太阴脾经,络穴、八脉交会穴 通冲脉。

【取法】在太白后约1寸,当第1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外展姆肌中;其跗内侧动脉及足背静脉网;在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吻合处。

【功能】健脾化湿,和胃理中。

【主冶】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多饮、霍乱、肠风下血、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脚气。

【剌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