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顽固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顽固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上述处理,只要坚持治疗,发病半年以内开始来治疗的顽固性面瘫患者大都能逐步恢复正常。顽固性面瘫常因自身正气不足,再加上疏于调摄护理,导致面瘫迁延不愈,气虚血瘀,筋脉失养为其病机。顽固性面瘫常见的后遗症就是“倒错”,其形成于早期针刺刺激过强如手法过重,滥用点阵等有一定关系。顽固性面瘫尤其是风寒型因病情缠绵,迁延不愈,最易耗伤阳气

(一)患部温针灸刺法

选患侧面部下关、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穴位交替使用,每次用2个穴位温针灸,此法适宜偏虚、偏寒的患者,每周治疗3~5次。

(二)穴位注射法

用维生素B1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混合后面部选取2~3个穴位注射,畏痛者仅用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也可,用弥可保注射液更好。局部和远端穴结合运用,远端穴多用足三里、阳陵泉,各穴轮换使用,每周治疗3次,少则2次此法适宜工作较忙的中、青年人。

(三)火针治疗

用细火针广泛点刺患部腧穴,然后再用浅针多刺法,此法贺普仁教授多用,适宜治疗顽固性面瘫,每周治疗3次。

(四)适当针刺健侧面部穴位

以调动健侧的经气来促进患侧的恢复。

(五)烧针法

烧针治面瘫取穴少,见效快,多数病人在10天以内治愈(其他方法治愈本病需30天左右)。即使是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好,即所谓的顽固性面瘫患者,本法亦可取得良效。

具体方法是:选取患侧的下关、地仓透颊车,用75mm毫针刺入得气后,用酒精灯烧针尾,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先取下关,后取地仓透颊车,每穴烧针10分钟,每日1次。小儿及怕针者只取下关,10次为1个疗程,一般10次内即可治愈,不愈者或恢复不彻底者,休息5天后再治1个疗程。一般取效最快者5天即可治愈,慢者3个疗程。针治及时与否是烧针取效快慢的关键。

(六)隔日巨刺法

1.对于遗留额纹消失,不能蹙眉者,单日在患侧采用梅花针沿攒竹-阳白-头维-太阳行叩刺,轻叩至皮肤潮红或微出血;双日在健侧行阳白平行3针刺,即阳白1针,距其上下0.5寸处各1针,呈吊针,可似滞针状,沿额纹走向针刺;辨证配百会,远端取合谷、足三里,使局部气血通畅,兴奋处于失功能状态的神经末梢,加速神经末梢的血液循环,尽快使其恢复功能,额纹复见。

2.对于遗留面部板滞、口角歪斜,不能做耸鼻、鼓腮、露齿等面肌运动及口颊部嵌饭者,单日在患侧面部热敷及轻按摩后,采用梅花针沿人中沟-鼻唇沟-颧髎-下关-地仓-颊车。颏唇沟叩刺,并可拔3~4个小罐;双日在健侧取水沟、迎香、夹承浆、颧髎透下关、地仓透颊车行针刺,必要时可上电针,采用疏密波适当配百会、足三里、合谷、内庭以健脾益气,增强机体抵抗力。须强调一定要“气至病所”,才能达到满意疗效,正如《灵枢》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因此,操作时应注意守神,心不二用,聚精会神,并嘱患者常嚼口香糖,达到遗留诸症消除,面肌运动恢复正常的目的。

对于遗留露睛,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者,在心理疏导的同时,单日在患侧采用梅花针叩刺上下眼睑各10~20次,上眼睑重叩,下眼睑轻叩;双日在健侧取睛明穴,针刺时轻轻把眼球推向外侧固定,然后沿眶壁缓慢刺入,不提插捻转,出针后须压迫3~5分钟,以防眶周血管出血。同时辨证配百会、足三里、申脉、照海等,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加强营养供应,加之应用了通司眼睑开合的跷脉之申脉、照海,从而使疾病不日而瘥。

3.对于睑裂较大、眼睑开合困难的患者,均采用三阴交温针灸。此法源于《眼科锦囊》,书中曰:“上睑低垂,轻症者灸三阴交。”对于鼻唇沟浅者,可针或温针灸后溪。此外要嘱患者进行瘫痪面肌的功能锻炼。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患的病人,要积极控制原发病。经上述处理,只要坚持治疗,发病半年以内开始来治疗的顽固性面瘫患者大都能逐步恢复正常。对于难治性面瘫,要实事求是地交代患者,疗程可能会很长,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能四处乱治,否则欲速则不达。

(七)运用“灵龟八法”治疗顽固性面瘫

当在特定的时辰、八脉交会穴中某个穴位开穴时,其经脉所过之处,如目内眦、面颊部等也正是气血最旺盛之时,这时留针候气,就可使“气至病所”,则能更有效地驱除邪气,使面部经络得以疏通和濡养,使顽固性面瘫能获得较佳的疗效。

A组:君穴取申脉,臣穴取照海,配穴取睛明、承浆透地仓(患侧)。

B组:君穴取后溪,臣穴取外关,配穴取瞳子透承泣(患侧)、水沟透地仓(患侧)。

操作:按灵龟八法选好君穴的开阖时辰,如2003年5月20日13~15点(癸巳日、未时)开穴申脉,则先针A组君臣二穴,得气后留针15分钟,不起针,再取A组配穴留针45分钟;第2天甲午日午时开穴后溪,即取B组穴位。如此两组穴位交替针灸,20次为1个疗程。针面部穴位时手法宜轻,不作提插捻转。随症加减:体弱脾虚痰多者加足三里、丰隆;舌麻舌歪者加廉泉;耳后痛者加翳风。

(八)以远端经穴为主

1.远端配穴

三十多年来,笔者采用多种方法治疗面瘫,如针刺、刺血、温针、灸法、穴位注射、电针、火针、敷贴等方法,相比较而言,面瘫病程在6个月以上,邪气久留,经络失养,治疗较困难,可配用远端列缺、悬钟、陷谷、中脘、下脘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适当加用调补气血强壮全身的穴位,如足三里、合谷、肝俞、脾俞以旺盛阳明气机。少数病例仅留有人中沟偏歪不易纠正,可加刺厉兑,此为足阳明之“井”穴,往往可以收效。

2.背部走罐调整阴阳

督脉及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用闪火拔罐法,由上而下走罐,每经3分钟,共9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九)短针浅刺法

1.短针浅刺上眼睑

操作方法:用0.5寸毫针,针刺局部常规消毒,左手将上眼睑轻轻提起,右手持针,沿眼轮匝肌的方向快速透皮,横向平刺3~4mm(注意针刺角度,防止针尖刺入内眼睑伤及眼球),不做提插捻转,同时依据“阳跷阴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与目锐眦”的理论,配合远部的申脉、照海,临床证明此法疗效显著。

(2)短针浅刺患侧鼻翼

操作方法:用0.5寸毫针,针刺局部常规消毒,左手将鼻翼皮肤轻轻提起,右手持针,沿鼻翼上缘,向睛明方向快速透皮,横向平刺4~5mm不做提插捻转,留针40分钟。对于恢复患侧鼻翼肌力有明显作用。

(十)配用背俞穴

顽固性面瘫常因自身正气不足,再加上疏于调摄护理,导致面瘫迁延不愈,气虚血瘀,筋脉失养为其病机。需配合背俞穴的肝俞、脾俞、肾俞、气海俞。其中肝俞能息风止痉,预防面肌痉挛,同时又有补益肝血之功。脾俞补脾益胃,充实后天之本。肾俞、气海俞能补气益肾,强健先天之本,四穴合用,共奏补气血、化瘀滞、祛沉疴之功效。

具体操作:患者一般先仰卧针完颜面及四肢穴位以后,再俯卧针背俞穴,体质较虚者可配合温针灸,亦可照TDP,针后沿膀胱经第一侧线排罐(从第一胸椎到第五腰椎)。

(十一)平衡取穴法

顽固性面瘫常见的后遗症就是“倒错”,其形成于早期针刺刺激过强如手法过重,滥用点阵等有一定关系。“上工治未病”,故在面瘫初期就需要重视“倒错”的预防。就此提出了“平衡取穴”法,即在普通面瘫恢复的后期(一般是一个月前后)适时加用健侧的腧穴,如迎香、地仓、颊车、承浆等预防纠正过度;而在治疗顽固性面瘫时,健侧的迎香、地仓、颊承浆更为必选之穴,其针刺深度可稍深一点,得气后行捻转写法,患侧面部的腧穴均浅刺,轻刺,得气后相应三穴捻转补法,正所谓“补患侧,泻健侧,求平衡,防倒错”。

(十二)用烧山火

顽固性面瘫尤其是风寒型因病情缠绵,迁延不愈,最易耗伤阳气,故此类患者型体多偏虚偏寒,烧山火能温经通阳,除寒逐痹,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各种顽麻冷痹,对于顽固性面瘫的治疗具有很好的针对性。

具体操作如下:选取健侧合谷,用40mm毫针,针刺得气后,把针刺入相应深度(即天部),然后在此层做左右捻转,不必强求紧按慢提,也不一定求九阳之数,感觉针下沉紧后再下插到人部,施以同样手法再下插到地部,针下沉紧后将针尖稍抬起,向病灶方向停留片刻,然后迅速退至浅层,如此反复施术5~6次,部分病人即感到患侧面部有发热感,然后继续施术4~5次即可出,对于反复施术仍无温热感的患者,可先在双侧足三里上施术,或使用温针灸,然后再在合谷上施术,大多数患者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温热感。

(十三)适时用火针

火针具有温散寒邪,温经通络的作用,具有刺激强,疗效持久等优点,对于顽固性面瘫恢复期的一些“死角”具有事半功倍的疗效。

具体操作:每次在患侧面部选2~3个腧穴,局部常规消毒,把针烧至白炽状,在穴位上快速点刺,点刺时速度要快,快进快退,如拔毛状。针后4小时内不得沾水,避免感染。倘若感染酌情处理,一般4~5天1次,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等带发性的食物。

(十四)缪刺配合点穴法

1.缪刺法 取健侧四白、阳白、攒竹、太阳、颧髎、下关、颊车、地仓穴。脾胃虚加双侧足三里;痰湿盛加双侧丰隆;瘀血盛加三阴交、血海。穴位常规消毒后,斜刺进针,每次取上述面部穴位5~6穴,用平补平泻法,手法要轻。不用电针。足三里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2.点穴方法 取患侧印堂、睛明、阳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风池、合谷。先点按各穴3~5分钟,后配合一指禅推法。先由地仓→颧髎→太阳→睛明;再由颊车→四白→太阳→阳白→睛明。顺此路线,不可反向,反复操作,同时可配合擦法、揉法、按法、拍法、拿法等。手法要轻巧,以患侧面部发热为度,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恢复,防止肌肉萎缩。手法做完后,患者有面部放松、口角复位的舒适感,切忌手法过重,防止颜面皮损。

(十五)长针透刺加温和灸法

1.取穴

阳白透鱼腰、阳白透丝竹空、攒竹透精明、下关透颊车、颊车透颧髎、地仓透颊车、人中透地仓、承浆透地仓。

2.针刺方法

患者卧位,每次选3组穴位,医者用1.5~2寸毫针针刺得气后,迎皮下斜刺透穴,然后双手各持一针行捻转手法,轻中度刺激。8组穴位交替使用,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1次。留针期间,用艾条在患侧行回旋灸患者,即将艾条一侧点燃,在距患者皮肤0.5~1寸进行回旋温和灸法,使患侧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至皮肤红晕为度。7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停针2~3天再行第2个疗程。

(十六)梅花针叩刺配合闪罐法

选取唇周、鼻唇沟、眼周、颊部、额部及耳后翳风穴,每分钟75次,叩刺到局部皮肤潮红,微微渗血,然后用小口径玻璃罐闪罐,最后用干棉球擦净渗血。

(十七)刮痧留罐法

先在督脉、膀胱经第一、二侧线上行刮痧手法,至背部皮肤发红,然后用火罐于经线上,从上向下走罐,到皮下出现痧点,并于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上各留罐5分钟目的是疏通经气,调和气血,使筋肉得以温煦濡养,气血运行通畅,则面瘫自可痊愈。

(十八)隔蒜温针灸法

选取患侧面部下关、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穴位,每次用2个穴位,进针得气后,在穴位皮肤上敷上2层大小2cm的圆形无菌纱布,将大蒜捣泥样放在纱布上,艾绒放在针柄上点火,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病人感觉灼热时,可移动纱布,向上提起,每穴位灸2壮即可。此法每隔2日1次, 5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5个疗程。

(十九)禅推法

1.取穴

阳白、四白、迎香、水沟、地仓、承浆、颊车、翳风、牵正、下关、风池、合谷。

2.操作手法

①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自阳白、四白、迎香、水沟、地仓、承浆、颊车、翳风、牵正、下关穴往返治疗,并可用揉法,先患侧后健侧。②患者取坐位,医者拿风池、合谷穴结束治疗。以上手法需10分钟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嘱患者勿用冷水洗脸,风雨天尽量不外出。早晚以手掌轻搓面部发热,经常加强表情肌训练,以助经气运行,改善局部血运。

(二十)“毛刺”“浮刺”法

1.取穴

攒竹、阳白、太阳、四白、下关、翳风、颊车、地仓(患侧)、合谷(双侧)。

2.操作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依次叩刺以上穴位,叩刺时使用腕力将针尖垂直叩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反复进行。轻度患者,以叩刺局部皮肤略有潮红,病人无疼痛感为度;中度患者以叩刺局部皮肤潮红,无渗血,病人稍觉疼痛为度;重度患者以叩刺至皮肤隐隐出血,患者有疼痛感为度。叩刺后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常规照射患侧面部30分钟(注:需遮盖患者眼睛),1次/天,以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5天。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系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入侵面部脉络,以致经气流行失畅,气血不和,经筋失于濡养,筋肉弛缓不收而发病。采用梅花针叩刺面部诸穴,取意于《灵枢·官针》记载的“毛刺”“浮刺”有利于导邪外出而不伤正,神灯局部照射可祛散风寒,改善面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二法合用共奏祛邪通络,从而使面部气血流畅,气血调和,筋肉得以濡养,故而应手见功。该疗法简便易行,见效快捷,且患者痛苦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二十一)中频电脑治疗仪

对于患侧肌肉无力者,可在患侧面部选取阳白、颧髎穴,在针刺结束后,加用中频电脑治疗仪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刺激量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每次30分钟,10次1个疗程,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二十二)心理疏导

因为面瘫初起,发病突然,患者面部形象受到影响,加之对本病没有认识,顿感难堪、茫然,后因失治、误治而发展成顽固性面瘫,遂感烦闷,甚或抑郁,自尊心受损,以致自暴自弃,对治疗失去信心。所以,重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取得满意疗效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多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首先遵循一切以人为本,注重患者的心理调整为原则。每位患者初诊,必定热情接待,与之交流,仔细询问病史及诊治经过,并告知本病的大概病因、病程、治疗及预后等,经辨证分析后,拟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放弃以前的所有治疗,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新的治疗方案。有条件的医院,可在治疗时播放一些既轻松,又悦耳的音乐,定收事半功倍之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