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后血瘀腹痛恶露不尽怎么办

产后血瘀腹痛恶露不尽怎么办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产后失血过多,以致血虚而营卫失调,腠理不固,因而汗出过多,抗力减弱,容易感染风邪。产后失血、多汗,以致气血两亏,复感寒邪,郁闭于内,邪盛正虚,血虚不能上荣,邪气逆而上冲,随晕厥昏迷,而为郁冒。产后失血汗多,津液耗伤较重,大肠失于濡润,而致大便难。这三者虽病情各不相同,但其病机皆为血虚津伤。本方除治产后血虚而寒腹痛外,并可治寒疝,虚劳腹痛等证。

论一首 证六条 方七首

本篇论述妇人产后的常见疾病,由于产后气血两虚,抗病能力减弱,容易感受外邪以及其他疾患,所以篇中首先提出产后痉病、郁冒和大便难,这三种病证虽病情不同,但其病机皆为血虚津少所致。其次是论述产后腹痛、中风、下利及烦乱呕逆等证。

在治法上,处理产后疾病,既必须时刻照顾气血两虚的特点,但也应根据临床证候,全面分析,不可拘泥。

【原文】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 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词解】

①郁冒:即晕厥昏迷的意思。

【提要】指出产后三大证,痉病、郁冒和大便难的病因病理。

【语释】

由于产后失血过多,以致血虚而营卫失调,腠理不固,因而汗出过多,抗力减弱,容易感染风邪。血虚而筋脉失养,加之感受风邪,又易化燥伤筋,因而痉挛抽搐等证随之而起,而成痉病。产后失血、多汗,以致气血两亏,复感寒邪,郁闭于内,邪盛正虚,血虚不能上荣,邪气逆而上冲,随晕厥昏迷,而为郁冒。产后失血汗多,津液耗伤较重,大肠失于濡润,而致大便难。这三者虽病情各不相同,但其病机皆为血虚津伤。

【原文】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提要】指出产妇郁冒的脉证、病机和治法。

【语释】

新产妇人所发生的郁冒,在证候表现上,是脉微弱无力,呕吐不能食,大便坚,但头汗出。这是由于产后血虚,血虚则导致阴虚,阴虚则阳气偏盛,因此,阳气上厥,而为郁冒。如此时得大汗出,则郁冒得解。因为亡阴血虚,阳气偏盛,必须全身汗出,使其阳盛减退,然后阴阳始能达到相对的平衡,所以说“故当汗出,阴阳乃复”。若但头汗出,是郁冒未解。因为血虚阴亏,阳气独盛,孤阳上出,挟津液外泄,故但头汗出,这是发生郁冒的主要病机。若再加大便坚,呕不能食的,这是阳气上行,胃气上逆,津液下亏之象,当用小柴胡汤以扶正祛邪,和解阴阳,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诸证自解。

【按语】此条所说的郁冒,与一般产后血晕不同。此是产后血虚阴亏,复感外邪,阳气上冒所致。所以小柴胡所治的郁冒,除但头汗出,大便坚,呕不能食外,当有舌苔薄白,周身无汗,寒热往来等症状。可与《伤寒论·阳明病篇》“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解也”互参。一般产后血晕,有两种情况:一是产后失血过多,面唇色白,血脱不能上荣;二是产后恶露过少,面唇色赤,内有停瘀,瘀血上冲。与本节所论述的郁冒有原则的不同,必须注意。

【原文】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提要】本节承上文指出服小柴胡汤郁冒解后又转属胃实的证治。

【语释】

郁冒本不能食,今与小柴胡汤后,郁冒已解,胃气已和,故能食。但经过七八日以后,又复发热,此为未尽的余邪与食相结,此发热则不属于表而属里,不属虚而属实,为胃家实所致。以药测证,除上述症状外,当有腹满痛,大便难,脉沉实等证,故用大承气汤攻下泻热,荡涤实邪,不可拘泥于产后血虚,因循而贻误病机。

【按语】胃实发热,而用大承气汤,必有实证可据,方能无误。《伤寒论·阳明病篇》中“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急下之”“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可与本条互参。

【原文】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提要】指出产后血虚而寒腹痛的证治。

【语释】

由于产后血虚,寒邪乘虚袭入血分,其症状为腹中拘急,绵绵而痛,喜得温按,故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以养血散寒止痛。本方除治产后血虚而寒腹痛外,并可治寒疝,虚劳腹痛等证。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按语】对痛的理解,历来医家有两种意见,一认为是急痛,以尤怡、程云来、《金鉴》、汪近垣等为代表;二认为是缓痛,以徐大椿、陈念祖为代表;《外台》引小品当归生姜等四味汤(即本方加芍药)治寒疝气,腹中虚痛。结合《谢映庐医案》和《叶熙春医案》的治验,盖不论腹中急痛或缓痛,凡是由血虚而寒所致者,用本方均有效。

【原文】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提要】提出产后气血郁滞腹痛的证治。

【语释】

产后腹痛,不烦不满,病属里虚;今腹痛而烦满不得卧,是属里实,但此与承气汤的里实不同,乃由于产后气滞血郁,气机不通所致,故用枳实芍药散以行气和血止痛。

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方解】枳实炒黑,能行血中之气;芍药和血以治腹痛;大麦粥和其胃气。气血得以宣通,则腹痛烦满等证自除。

【原文】师曰: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提要】指出产后瘀血腹痛的证治。

【语释】

产后腹痛,由于气血郁滞,则痛而且胀,痛连大腹,治法当用枳实芍药散;今服枳实芍药散而不效,这是因为此乃干血凝着脐下,则其证为小腹疼痛如刺,痛而不胀,拒按,前方已不能胜任,所以不效,当以攻逐瘀血为主,所以用下瘀血汤来主治。

下瘀血汤方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虫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校勘】新血下之“新”字,《兰台轨范》作“瘀”。是。

【方解】大黄荡逐瘀血;桃仁润燥活血化瘀;虫逐瘀破结,三味相合,破血之力颇猛。以蜜为丸,是缓其药性而不使骤发;酒煎是取其引入血分。因本方是攻逐瘀血之剂,故也可用于由瘀血停积而致的经水不利。

【按语】当归生姜羊肉汤、枳实芍药散和下瘀血汤,均治产后腹痛,但有虚、实、寒、热和在气、在血的不同。当归生姜羊肉汤,为血虚而寒,其证腹中拘急,缓痛或绞痛,喜热喜按;枳实芍药散,为气滞血郁,其证痛而且胀,烦满不得卧,痛连大腹;下瘀血汤,为干血凝着脐下,其证少腹刺痛,拒按,或有硬块。临床应用,必须审辨。《医宗金鉴》说:“产后腹痛,若因失血过多而痛者,为血虚痛;若因恶露去少及瘀血壅滞而痛者,为有余痛;若因伤食而痛者,必恶食胀闷;若因风寒乘虚入于胞中作痛者,必兼冷痛形状。”又说:“产后少腹痛,其痛若微,乃产时血块未净,名儿枕痛。”值得临床参考。

【临床应用】

(1)脐下有瘀血,小腹急痛不可忍,甚则不可近手者,本方所主也,此证诊脐下时,触指觉有坚硬,病人急痛者,此方之正证也。(《临证奇览》)

(2)下瘀血汤,治血鼓腹大,腹皮上有青筋者,桃仁八钱,大黄五分,虫三个,甘遂五分或八分。水煎服。(《医林改错》)

【原文】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词解】

①恶露:产后流出的瘀血,谓之恶露。

②膀胱:这里是泛指下焦部位。

【提要】指出产后瘀血内阻兼阳明里实的证治。

【语释】

产后七八天,无太阳表证,但见少腹坚硬疼痛,这是恶露不尽,瘀血停留子宫的证候。又见不大便,烦躁发热,脉微实,且在日晡时,烦躁发热更重,这是邪热结在胃肠所致。因阳明胃实,故不能食,食入即助长胃热,胃之络上通于心,胃热盛则影响神明而作谵语。入夜则阴气来复,阳明气衰,所以谵语即愈。胃热炽盛,关键在于大肠燥结不通,胃热无有去路,所以“热在里,热在膀胱”,是总结全条精神,说明本证不独血结于子宫,而且热结于大肠,病变部位主要在于下焦,此时如但治其血,则血虽去而热不行,而且血也未能去,所以用大承气汤,以泻热通便,往往大便一通,瘀血亦下,可收一举两得之效。如便通而瘀血不去,少腹坚满仍在者,可考虑用下瘀血汤,以泻热祛瘀。

【原文】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提要】指出产后中风证持久不愈的证治。

【语释】

产后正虚,风寒外袭,其病在表,续续数十日不愈,仍见头痛,恶寒,时热,汗出,心下闷,干呕等证,说明病程虽久,但太阳中风证仍在,其病仍然在表,有斯证则用斯药,所以仍应当用桂枝汤以解表散寒,调和营卫。

【原文】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提要】指出产后中风而兼阳虚的证治。

产后气血两亏,正气大虚,风邪乘虚外袭,发热,头痛,为病邪在表;面赤,气喘,为虚阳上越,这是正虚邪实的表现。治疗时,若因其外邪而单纯攻表,则虚阳易脱;若因正虚而单纯补里,则表证不解;必须扶正祛邪,寓解表于扶正之中,才能符合病机。所以用竹叶汤以扶正祛邪,表里兼治。

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扬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方解】以竹叶、葛根、桂枝、防风、桔梗解外邪;人参、附子固阳气;甘草、生姜、大枣调营卫。共收扶正祛邪、表里兼治之效。

【按语】以上三节,均是产后发热的治法。产后七八日,不大便,烦躁发热,日晡加剧,用大承气汤以通便泻热;产后中风证,数十日不解,头痛、恶寒、时热,仍用桂枝汤以解肌退热;本节为邪实正虚,头痛发热,面赤气喘,用竹叶汤以扶正祛邪退热。也说明产后疾患的治法,仍以辨证为主,以临床表现为依据,有此病则用此药,不能拘泥于产后为虚而有所顾忌因循而贻误病机。但又不可忘其为产后,而猛药乱投,如产后痢疾虚极,用白头翁汤加阿胶、甘草,即是此意。

【临床应用】此方用于产后中风虚热,颈项强急,欲发痉病者。然老人虚热著于上部,头痛恶寒微咳,连绵经日者,用之奏意外之功。(《方函口诀》)

【原文】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提要】指出产后气虚有热的证治。

【语释】

妇人在哺乳期中,阴血不足,中气亦虚,阴虚火扰,胃气上逆,故每当哺乳时,产妇烦乱呕逆,痛苦不可名状。治宜安中益气,用竹皮大丸。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方解】以竹茹、石膏甘寒清热,降逆止呕;桂枝、甘草辛甘化气;用甘草独重,在于安中益气;白薇退虚热;枣肉补益中焦,和丸缓调。热重者,倍加白薇以清热;烦乱者,加柏实以养心安神。

【临床应用】

(1)血热甚,烦乱呕逆,诸药不能入口者,此方有奇效。(《方函口诀》)

(2)本方治产妇每当授乳时,烦乱呕逆,痛苦不堪,停止吮乳则缓解,用之有卓效。

【原文】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提要】指出产后痢疾的治法。

【语释】

由于产后气血两虚,又患痢疾伤阴,故云“产后下利虚极”。以药测证,当是热痢腹痛,里急后重,血多脓少,故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以清热止痢,养血缓中。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方解】用白头翁汤,取其寒以胜热,苦以燥湿;产后血虚,故加阿胶以养血;甘草以缓中。本方除治产后热痢下重外,凡属阴虚血弱,而病热痢下重者,均可使用。

【临床应用】

(1)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白头翁汤证而有血证,急迫者。(《方极》)

(2)白头翁汤证,心烦不得眠,或烦躁者,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方机》)

(3)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痔疾肛中焮热疼痛,或便血者。若大便燥结者,加大黄。又云:治产后下利腹痛,荏苒不止,羸瘦不食,心悸身热,唇口干燥,便血急迫,或恶露犹不止者。(《类聚方广义》)

附 方

《千金》三物黄芩汤

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方解】此产后血虚,外邪入于血分成热之证,故以生地黄滋血凉血;黄芩、苦参清热。若头痛者,则为外邪未解,故用小柴胡汤以和解之。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呼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当归四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若无当归,以芎䓖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方解】此即黄芪建中之变法,彼用黄芪以助卫外之阳;此用当归以补内营之血。为建中补血之良剂。

结 语

本篇主要论述妇人产后常见疾病的证治,因产妇以血虚多汗为特点,故篇中首先提出妇人产后三大证:一是痉,二是郁冒,三是大便难。所以在治疗上以养血益阴为要点。如郁冒而兼大便坚,呕不能食,但头汗出者,用小柴胡汤,使津液得通,周身汗出而解。

产后腹痛,有三种情况:一是血虚而寒,腹中痛,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二是气血郁滞,痛连大腹,烦满不得卧者,用枳实芍药散;三是瘀血内停,少腹刺痛者,用下瘀血汤。

产后不大便,烦躁发热,日晡加重者,用大承气汤以泻下通便清热;产后中风证,数十日不解,头痛恶寒发热者,仍用桂枝汤以解肌退热;产后中风,兼挟阳虚,头痛发热,面赤气喘者,用竹叶汤以扶正祛邪退热,表里兼顾。

产后哺乳期中,烦乱呕逆者,用竹皮大丸,以安中益气。产后痢疾虚极,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以苦寒清热,养血缓中。

对于产后诸疾患的治疗,既要照顾到产后气血两虚,不宜寒凉的特点,又要以临床症状为依据,辨证施治,不可拘泥于产后的禁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