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欧美国家的发病率为50%~60%,我国的发病率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
过敏是种“现代病”。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发达国家和地区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高于乡村,农村孩子患过敏性疾病较城里孩子少见。其中的原因,可能与“卫生假说”有关:即当人处于过于干净的环境时,免疫系统会对正常的物质产生不应该有的反应,导致过敏的发生率上升。婴儿出生后,外界环境中的一些“脏东西”对他们的免疫系统是一个挑战,只有在迎接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免疫力才能不断地增强,这样即使以后遇到一些病毒等不良分子,也会“处事不惊”,大大降低发病的概率。如果从小就生活在非常洁净的环境下,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于“没见过什么世面”,战斗性激发不出来,一点点小的刺激就会让身体做出强烈的反应,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疫系统失衡,对周围环境缺失免疫耐受,也就是表现出来的过敏症状。
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都可能引发过敏,而且生活总是充满着新生事物,新的电器、新的化妆品、以前没吃过的食物,即便是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也有不少新品种,导致人过敏原种类不断增加。有些花粉虽然只在某些地区存在,但发达的交通和人类活动的扩大,也会导致致敏花粉的扩散,加大了人们接触过敏原的概率。
此外,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精神紧张、压力增大,以及睡眠质量下降、亚健康状态等都会导致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失衡,以上这些,都可能促使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徐艳华 王莲芸)
—专家简介—
王莲芸
王莲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过敏科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二级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变态反应专科分会委员。擅长各类过敏与免疫性疾病的诊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