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脉从左心室流向左心房吗

动脉从左心室流向左心房吗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共有4个腔,分别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正常心脏左右两半互不相通,以此保证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正常运行。右心房,壁厚2mm,位于心脏右上部分。冠状动脉闭塞,可造成冠状动脉所分布区域的心肌缺血、坏死,病人发生心肌梗死,梗死范围基本同冠状动脉的分布区域。心脏的静脉血大部汇集到冠状窦,然后再流入右心房。

一、心脏的结构

心脏在胸腔内,位于纵隔的前下部,膈肌之上,两肺之间,外裹心包,约2/3位于前正中矢状切面的左侧,1/3位于正中线的右侧。上方有出入心脏的大血管,下方有膈,后方邻近左主支气管、食管、左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和第5~8胸椎;前方被肺和胸膜所覆盖。

心脏近似前后略扁倒置的圆锥体,大小似本人的拳头,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圆钝,游离壁由左心室构成,其体表投影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隙,并与大血管相连,其体表投影位于第5至第8胸椎水平,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

二、心脏各腔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共有4个腔,分别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心腔被间隔即房、室间隔分为左、右两半。房间隔分隔左、右心房,室间隔分隔左、右心室。正常心脏左右两半互不相通,以此保证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正常运行。右心房,壁厚2mm,位于心脏右上部分。前方为固有心房,后方为腔静脉窦。右心室,壁厚3~4mm,室壁上有一方形隆起称室上嵴。将室腔分为窦部(流入道)和漏斗部(流出道)两部分。左心房,壁厚2~3mm,构成心底大部分,左心室,壁厚9~12mm,约为右心室的3倍,构成心尖和心左缘(图1-1)。

三、心壁的构造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构成。

1.心内膜 位于各心腔的内面,为一层光滑的薄膜,由内皮组织及结缔组织构成,与血管的内膜相延续。在房室口及动脉口处折叠形成心瓣膜。

2.心肌层 大部分由心肌纤维构成。心房肌较薄,为2~3mm。心室肌较厚,左心室肌最厚,为12~15mm,大约为右心室肌的3倍。心房肌与心室肌被左、右房室口周围的纤维环相隔,因此,心房与心室并不直接相通,所以,心房兴奋只能通过心脏的传导系统传入心室肌引起兴奋。

图1-1 心脏解剖

3.心外膜 被覆于心肌层和大血管根部的表面,为透明光滑的浆膜,即浆膜心包的脏层。成人心外膜较心内膜厚,内含血管及脂肪组织。

4.房间隔和室间隔 房间隔由心内膜、少量心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厚度1~4mm。室间隔较厚,由心肌和心内膜构成。

四、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主要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它形成结或束位于心壁内,具有产生兴奋性、传导性和维持正常节律性搏动的功能,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一)窦房结

呈长椭圆形,分头、体、尾3个部分,大小约15mm×5mm×15mm,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表面不易辨认,窦房结主要受右侧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其内部儿茶酚胺含量最高,若刺激交感神经可引起心率加快;刺激副交感神经,可引起心率减慢。

(二)房室结

呈扁椭圆形,大小约6mm×3mm×1mm,位于冠状窦口与右房室口之间,冠状窦口的前上方与结的前下方续为房室束,房室结主要功能为传导性,通过前、中、后3条结间束保证心房向心室的传导。

(三)房室束

又称希氏束,是连接心房和心室的惟一通路,分为前、中、后3条。

正常情况下,房室束是心房与心室间兴奋性传导的惟一路径。但是少数人除房室束外,尚有副传导束(旁路),提前收缩,可产生心律失常或心动过速。

(四)左右束支

1.右束支 呈单一细长的圆索状,起源于房室束末端,沿室间隔右侧心内膜深面下行,分成扇形构成浦肯野纤维,右心室乳头肌和心肌细胞相连。因右束支细长,临床上常易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现象。

2.左束支 呈扁带状,沿室间隔左侧心内膜深面走行,在室间隔上1/3交界处分为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多数两支间相互交织又形成浦肯野纤维网,其末端与左心室前、后乳头肌和室壁的心肌细胞相连。

(五)浦肯野纤维网

由该网发出的纤维进入心肌,在心肌内形成肌内浦氏纤维网。

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氏纤维网的功能是把心房的兴奋迅速传导到心室的过程。

(六)副传导束共有3条(图1-2)

1.肯特(Kent)束 多位于左房室处,是连接心房和心室肌束。

图1-2 副传导束
J=James束(杰姆束);
K=Kent束(肯特束);
M=Mahiam束(马海姆束)

2.杰姆(James)束 是部分后结间束绕房室结后边连接于房室结下端或房室束。

3.马海姆(Mahiam)束 是连接房室结、房室束和左、右束支,到达室间隔心肌。

一般情况下,窦房结自律性和兴奋性频率最高,依次传导→心房肌→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心室肌,引起心肌收缩。

五、心脏的血管和血液供应

(一)动脉

心脏的动脉供血主要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它们均起源于升主动脉并发出小的分支。

1.右冠状动脉 始于主动脉右窦,进入冠状沟向右后行,在房室交界处分为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

右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1)窦房结支:约60%起始于右冠状动脉近端1~2cm内,沿右心耳走向上腔静脉分布于窦房结。

(2)动脉圆锥支:分布于动脉圆锥上部与前降支吻合。

(3)右室前支:为2~3支,较粗大,分布于右心室前壁。

(4)右缘支:较恒定,沿心下缘左行,分布于附近心室壁。

(5)后室间支:较粗,沿后室间沟走行,分布于两侧的心室壁和室间隔后1/3部。

(6)左室后支:左行,分布于左心室膈壁的右侧部和后乳头肌。

右冠状动脉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部分于左心室膈壁、窦房结和房室结。

2.左冠状动脉 起于主动脉左窦,在肺动脉干和左心耳之间左行,分为前降支(前室间支)和回旋支(旋支)。

(1)前降支:沿前室间沟走行,绕心尖部切迹至后室间隔,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吻合。分布于左、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2/3。

主要分支有:①动脉圆锥支;②左室前支,细小3~4支;③右室前支,细小3~4支;④室间隔支,多为12~17支,分布于室间隔前2/3。

(2)回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过左心缘至左心室膈面,分为左缘支、左室后支、窦房结支。

3.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 左、右冠状动脉分布较恒定,但在膈面分布范围变化较大,根据分布区域大小分为3型。

(1)右优势型:右冠状动脉分布于右心室膈面和左心室膈面的一部分,占71.35%。

(2)均衡型: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分别分布于左、右心室膈面的一部分,相互融汇至后室间沟,占22.92%。

(3)左优势型: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分别分布于左心室膈面和右心室膈面的一部分,占5.73%。

冠状动脉闭塞,可造成冠状动脉所分布区域的心肌缺血、坏死,病人发生心肌梗死,梗死范围基本同冠状动脉的分布区域。

另外,还可能引起心脏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等。

(二)静脉

心脏的静脉血大部汇集到冠状窦,然后再流入右心房。冠状静脉的主要分支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心大静脉与前室间支伴行,向后上流入左冠状窦;心中静脉与后室间支伴行,流入右冠状窦;心小静脉在冠状沟内与右冠状动脉伴行,向左流入右冠状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