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窦性静止或窦性停搏

窦性静止或窦性停搏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窦性静止时,低位起搏点可发放激动,产生逸搏或逸搏心律,或房室脱节,常见有交界区逸搏或逸搏心律及室性逸搏。此外,药物或手术损伤窦房结,期前收缩或短阵心动过速之后,以及病人濒死时常可出现窦性静止。

窦房结由于某种原因使之自律性或久或短暂停止发放激动,称为窦性静止或窦性停搏。

窦性静止或窦性停搏的时间可长可短,通常是间歇性的,持续性的较为少见。

1.诊断条件 在较长时间内无窦性P波及其后的QRS波群,P-P间隔明显增长,增长的P-P与最短的P-P间期不成倍数关系,亦无P-P逐增逐减的规律(图15-8)。

图15-8 窦性停搏

窦性静止时,低位起搏点可发放激动,产生逸搏或逸搏心律,或房室脱节,常见有交界区逸搏或逸搏心律及室性逸搏。

2.鉴别诊断 窦性静止与显著性窦性心律失常:前者P-P间期失常较明显,后者P-P间期长短逐渐转变,且常与呼吸有关。

窦性静止与窦房结传导阻滞:前者较长的P-P间期与基本窦性P-P不成倍数关系,后者的窦性P-P间期成倍数关系。如合并窦性心律失常难以区别。另外,窦性静止易与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混淆,但仔细观察,后者可找到未下传的P波。

完全性窦房阻滞与等频性房室脱节或逆行P波与QRS波重叠的交界性心律等情况下均不产生或看不到P波,因此,心电图上未见P波,并不一定是窦性静止。

3.临床症状及意义 短暂的窦性静止或适时的逸搏出现不会产生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临床上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甚至晕厥、抽搐。

正常人有迷走神经张力亢进或颈动脉窦过敏者,常可发生窦性静止。

诱发因素:呼气后屏气,吞咽,压迫舌根部,颈动脉按压,气管插管等均可诱发,另外老年人因窦房结退行性纤维化或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累及窦房结的供血引起窦性静止。此外,药物或手术损伤窦房结,期前收缩或短阵心动过速之后,以及病人濒死时常可出现窦性静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