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刺激副交感神经不能使其终止,药物治疗可使心动过速减慢,但不能终止其发作。房室交界区折返型心动过速是较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约占室上速的60%以上,多见于中青年,也可见于心脏病患者。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4%~8%,约半数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窦房结病变。这种心动过速,单凭体表心电图难以与窦性心动过速相鉴别。占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5%,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心电图特点

1.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交界性期前收缩,频率140~200/min,多在160/min以上,节律多规整。

2.P波呈逆行性(P),可位于QRS波之前,P-R<0.12s;位于QRS之后,R-P<0.20s;P重叠QRS波之中,或P不易辨认。

3.有突发骤停的特点,代偿间歇常为完全性。

4.QRS波群多呈室上性,QRS波群时间在0.10s以内,当同时存在束支传导阻滞,室内差异传导时,QRS波可宽大畸形。

5.交界性心动过速可与窦性心动过速形成等率性干扰性房室脱节。

6.少见的情况下引起房室分离,出现心室夺获。有时还可以出现双重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可并发房室传导阻滞(下传阻滞,逆传阻滞)。

交界性心动过速下传受阻呈文氏型。

交界性心动过速呈3∶2传导。

7.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发作停止后,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图19-8)。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分型

(一)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AT)

临床较少见,约占4%。系房性异位节奏点自律性增高所致,频率快于窦性心律,并反复发放激动所致,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动过速突然起止,短阵发作,常为心房颤动的前奏。刺激副交感神经不能使其终止,药物治疗可使心动过速减慢,但不能终止其发作。

心电图特点:

1.房性P'波形态一致,可直立或倒置,P'-R间期≥0.12s。

2.在心动过速起始段有预热现象,心率逐渐加快,且不匀齐,心率在100~250/min,通常不超过175/min。

图19-8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3.QRS波群呈室上性。

4.较多伴发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颈动脉窦按压不能终止发作。但可诱发或加重房室阻滞而减慢心室率。

(二)房室交界区折返型心动过速(AVNRT)

房室交界区折返型心动过速是较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约占室上速的60%以上,多见于中青年,也可见于心脏病患者。劳力性活动、深呼吸及体位改变都可诱发。

心电图证实,房室交界区存在纵向分离,出现快、慢两条传导径路,即双径路。

此型心动过速最为常见。多数学者认为是功能性的,心动过速突然发作后病人常感到心悸、气短、头昏,但一般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多数病人持续十几分钟或数小时而自行终止或用药物及食管调搏治疗后终止。若持续时间过长,或原有心脏病,可导致心力衰竭。

(三)房室旁道折返型心动过速(AVRT)

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30%,大多数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是由于房室之间存有异常旁道(如肯特束)所引起,按折返环方向分为顺向型和逆向型。①顺向型:一个适时期前收缩沿正常房室通道下传心室,沿旁道逆传至心房形成折返。即折返环路为“房室结-房室旁道”。②逆向型:激动由旁道下传心室,由房室交界区逆传心房则称为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即折返环路为“房室旁道-房室结”。

有时一个患者存在多条旁道,可出现多种折返方式,称为多发旁道。

心电图特点:

1.心率 多在150~240/min,>200/min,呈1∶1房室传导。

2.顺向型

(1)起始于一个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P-R间期>0.12s。QRS波形态正常。

(2)P波倒置,左侧旁道时PV1可直立,半数以上的R-P>0.11s,但<1/2R-R。

3.逆向型

(1)开始于一房早或室早,P-R间期短,QRS波增宽,有预激波。

(2)心动过速时P波倒置,P-R短,预激向量不变。QRS波形较发作前增宽。

多发旁道可交替出现顺向、逆向型图形,也可由一条旁路下传而另一条旁路折返,出现数种不同的R-R间期及P-QRS形态。

(四)窦房结折返型心动过速(SNRT)

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4%~8%,约半数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窦房结病变。可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压迫颈动脉窦可使心率减慢或发作终止。心率多数在70~150/min,偶可达180/min。这种心动过速,单凭体表心电图难以与窦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心电图特点:

1.心动过速起止突然。

2.P-R间期正常。

3.可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4.注射阿托品后使心动过速的心动周期缩短,亦可作为诊断条件。

(五)房内折返型心动过速(IART)

占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5%,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大多为阵发性,可突然终止,刺激迷走神经不能使其终止发作。

心电图特点:

1.心率100~150/min,亦可>150/min以上。

2.起始于房性期前收缩,P-R间期正常。

3.折返环可发生于心房内任何部位,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

4.QRS波群一般正常。

5.可伴发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