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窦性心律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下传房室交界区时传导延缓或受阻,称为窦房阻滞。在2∶1窦房阻滞,易误诊为心动过缓。一度窦房传导阻滞指窦性激动传导至心房肌的时间延长,由于窦房传导时间延长,但每次激动均能使心房除极产生P波。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全部在窦房交界区受阻滞而不能下传,心电图上窦性P波完全消失,很难与窦性停搏区别。在高血钾所引起的窦-室传导,心电图上QRS之前无P波,但无房性逸搏出现,这可以与三度窦房阻滞者鉴别。

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下传房室交界区时传导延缓或受阻,称为窦房阻滞。可呈暂时性或持久性,也可反复发作,窦房阻滞多见于急性心肌炎和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β-受体阻断药过量或高血钾等,亦常见于迷走神经张力亢进或颈动脉窦过敏的患者。暂时性窦房阻滞常无症状,多属功能性的。在2∶1窦房阻滞,易误诊为心动过缓。

窦房传导阻滞根据阻滞程度,可分为一、二、三度。

一、一度窦房传导阻滞

一度窦房传导阻滞指窦性激动传导至心房肌的时间延长,由于窦房传导时间延长,但每次激动均能使心房除极产生P波。由于体表心电图上不能记录到窦房结的电活动,所以无法在心电图上测量。

二、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二度窦房传导阻滞根据其阻滞程度及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两型,即Ⅰ型(具有文氏现象)和Ⅱ型。

1.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 由于窦房交界区的相对不应期及绝对不应期发生病理性延长,窦性激动在下传过程中传导速度进行性减慢,直至完全被阻滞不能传入心房,发生一次PQRS-T的脱漏。心电图表现为:①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P波脱漏而发生长P-P间期;②长的P-P间期小于最短的P-P间期的2倍;③每次脱漏后的第一次窦房激动,经过较长时间的休息,都以正常或最快的速度传导(图21-1至图21-3)。

图21-1 5∶3窦房阻滞

3∶2的文氏型窦房传导阻滞可造成长短P-P交替出现的现象,这与呈二联律的窦性期前收缩甚难鉴别,但后者多与呼吸周期时相的不同有关。

与窦性停搏的鉴别:短暂窦性停搏与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鉴别点为窦停产生的P-P周期不是正常窦性周期的倍数。而二度窦房传导阻滞产生的长P-P是短P-P周期的倍数。

长期窦停与完全性窦房阻滞不易区分,前者心房起搏点受抑制,后者由二度以上窦房阻滞发展而来。心电图上可出现房性逸搏及逸搏心律,而前者不出现。

临床意义:绝大多数窦房阻滞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心肌炎以及药物中毒等,少数患者发生于夜休时,可能是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2.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图21-4,图21-5) 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由绝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引起,使单个窦性激动不能传入心房。

图21-2 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

图21-3 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交界区性逸搏

图21-4 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图21-5 间歇性窦房阻滞

心电图表现为长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倍数,以2~3倍为常见,在伴有窦性心律失常时,长短P-P间期可呈近似倍数的关系。在一系列窦性心律中,突然出现一组P-QRS-T波群全部脱落。其脱落后的P-P间距恰好等于窦性心动周期的2倍。其传导比例可呈2∶1,3∶2,4∶3。

三、三度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全部在窦房交界区受阻滞而不能下传,心电图上窦性P波完全消失,很难与窦性停搏区别。在高血钾所引起的窦-室传导,心电图上QRS之前无P波,但无房性逸搏出现,这可以与三度窦房阻滞者鉴别。

窦房传导阻滞可以呈一过性,亦可以是慢性永久性的,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四、高度窦房阻滞

连续2个或2个以上的窦性能传入心房。心电图表现为长P-P周期是窦性P-P周期的倍数,传导比例是固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