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激综合征与临床

预激综合征与临床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预激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如:预激综合征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多发生于健康人,但少数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能呈现同样的改变。预激综合征本身并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方面的障碍和临床症状,多在心电图检查中偶然发现,或因并发心动过速就诊。因此,认识理解预激综合征的特点及鉴别,对临床具有重要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意义。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如:预激综合征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多发生于健康人,但少数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能呈现同样的改变。同时,由于房室旁道与房室结易形成折返,常可引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预激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

反复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与颤动、期前收缩,甚至心室颤动等。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时,若室率很快,QRS波群宽大畸形,应注意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鉴别(表22-1)。

表22-1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二、预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1.束支传导阻滞(表22-2)。

表22-2 预激综合征与束支传导阻滞鉴别

2.预激综合征有时可产生类似心肌梗死的某些心电图改变,而有时预激波又可掩盖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当预激向量与梗死初始0.04s向量相对时,使异常Q波缩小或消失,此时若有ST段弓背型抬高及T波对称性尖锐倒置,应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结合临床及时做血清酶谱检查,或设法消除,预激波,以明确诊断。

3.预激综合征时,由于心肌除极与复极的异常,可引起继发性ST-T改变,可误诊为心肌损伤或慢性冠心病,运动试验的假阳性。相反,有明显预激波时,ST段和T波的“正常化”反意味着心肌有原发性改变,常提示为心肌损伤。

4.A型预激综合征需与右室肥大鉴别,前者无明显电轴右偏不深,P-R间期缩短,其他导联可见预激波。

5.间歇性出现的单个预激波,需与舒张晚期的室性期前收缩鉴别,前者P波与R波有固定关系,而后者可随心率变化而改变。

三、预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预激综合征本身并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方面的障碍和临床症状,多在心电图检查中偶然发现,或因并发心动过速就诊。本病预后良好。因此,认识理解预激综合征的特点及鉴别,对临床具有重要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意义。

方法:

1.运动可加速正常房室传导,预激波逐渐变小或消失。

2.阿托品1mg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内,缓慢静脉注射(约30min注完),在注射过程中连续观察心电图。

3.应用奎尼丁或普鲁卡因胺,通过对旁道的抑制作用,有时可使预激波消失。

随着心脏电生理检查如心脏程控刺激与心腔内心电图的应用,可弥补常规心电图的不足。

无心动过速的患者无需治疗,反复性心动过速病人可用心律平、胺碘酮等药物,此类药物均能延长正常房室径路和旁道的有效不应期。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采用射频消融手术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