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傣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必要性
傣医药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顺应了当今数字技术和文献信息工作的发展趋势,对宣传地方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存地方文化遗产以及研究特色学科起到积极作用。由于傣文古籍文献保存分散,保护不力,不便于研究者查找参考资料和了解利用文献信息。因此,为了快捷、方便、准确地为研究者提供文献资料,建立傣文版的傣医药文献特色数据库是非常必要的。
傣医药古籍文献的数字化是保护傣族医药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傣医药古籍文献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在充分挖掘其医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它的长久保存问题。数字化信息十分有利于贮存、传输、查阅和复制。通过数字化,可以较好地处理傣医药古籍文献藏与用的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信息机构与读者的沟通,可以使傣医药古籍文献方便、快捷、高效地传播,方便读者检索利用,充分发挥它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古籍文献原始载体的直接利用,避免珍贵的古籍文献损坏和丢失,有利于它的长期保存。此外,将傣医药古籍文献资源规范、快捷地数字化,对于充实我国傣族文献数据库内涵、丰富数据库内容、促进傣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进程有着重要作用。
傣医药古籍文献数字化是提高原始文献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傣医药古籍文献中蕴含有大量独具民族特色的医药资源,其中一些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和学术研究价值,非常稀有且价值珍贵,历来为医家所青睐。但由于特殊保护等原因,很难为用户得见。古籍文献数字化以后,对于一些原件有存取障碍的古籍,既能妥善保存,又便于提高利用效率。这一方法一方面可以在保护的基础上使原始古籍的信息价值增值,产生功能更强的数字化资料,可以支持新型研究和扩大研究对象。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可以刻录光盘或制作成网络版放在服务器上供远程检索服务。只有实现了傣医药古籍文献的数字化,才使傣医药古籍资源的高速检索得以最终实现,从而促进傣医药古籍资源整体价值的提升。
傣医药古籍文献的数字化是当前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傣医药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傣医药古籍数字化,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广泛地宣传傣族医药文化;同时傣医药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医药文化和医药资源,通过建立傣医药文献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实现联机检索和信息网络传递,以此实现资源共享。
二、建库原则
建立傣族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原则是要立足傣族现有医药古籍文献资源的实际情况,面向社会,既要考虑数据库结构的合理性,又要保证数据源的完整性,使其具有代表性与实用性,符合数据库现状与发展趋势。
1.数据收集
对文献源进行筛选、归类时,要注意文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使之形成本馆的特色馆藏。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文献资源。主要收录傣医药学专家的论著,核心报刊中的论文、研究报告、学术演讲等文献,注意其研究方向、状况、成果和特色。二是傣医药学综合信息。收集目前具有影响的各种最新科技成果和产品,获国家和省市科技成果奖的科研项目等。三是搜集民间的医案、医话、土方、偏方及诊疗技法等。
信息收集途径包括订购已翻译整理出版的图书、光盘、期刊,整理现有馆藏文献,收集民间的傣族医药的疗法、疗方、疗技及药物名称和制作加工技术等,还可以通过网上收集。截至199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制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共收录有关民族医药的文献1637条,其中包括44个少数民族的医药文献。目前国内已建立了许多与傣族医药有关的数据库,如云南良方傣医药数据库、医学全在线傣族医药数据库、地方病专题文献数据库、云南天然药物文献检索系统、全国中草药名录数据库、方剂配伍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西双版纳民族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民族民间有用植物资源数据库、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民族药物资源数据库,云南民族大学在国家民委基金项目“民族药(傣药)数据库的建设”(09YN06)和在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09Y0257)的资助下,云南民族大学的戴云、庄红林等也建立了傣药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都收集了不少有关傣族医药的文献。
2.信息整理
根据用户的需要,把收集到的信息按不同类型、不同方式、不同深度进行整序、加工并提供利用是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的最终目的。目前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一般分为书目型、书目提要型和全文型三类。书目型即题录数据库,仅揭示文献的外部特征。书目提要型即通常所说的文摘数据库,它增加了文献的内容,将文献的论点、论据和结论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总结,将文献的精髓呈现给读者。此类数据库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在整理此类文献过程中,对傣医药的大量原始文献进行比较、分析、浓缩、重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显然这类信息是读者的最佳选择。全文型即显示文献的全文,傣医药的内容往往和其他学科的内容混杂在一本书籍里,收集这类文献时要注意区分选择,不能盲目地将所有文献进行处理,避免收集一些无收藏和利用价值的文献。
3.信息开发
傣医药古籍文献信息的开发既要注意经济效益,更要注意社会效益。傣医药具有未病先防、病中调理、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巩固疗效及医疗成本低等特点,对一些地方病、专科病、常见病等有着独特的疗效,易于普及和推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如建立“常见病的傣医药疗法”“傣医药的特色疗法”“傣医药的专科病治疗”“傣医药的理论思想”等主题数据库,都紧密地结合了当下医学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应用,有着较强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4.系统功能和服务要求
傣族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应提供尽可能多的检索途径,如分类、题名、主题、著者、出版社、ISBN号等,操作方法应简便。应该制作通俗易懂的用户使用指南,教会用户掌握下载学习,建立个人信息库的技术和方法。同时应该在图书馆网页上建立“用户留言”栏目,作为工作人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园地,使工作人员能及时了解用户的信息要求。数据库工作人员是网络导航员,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是应具有丰富的综合知识,如医学专业知识和图书馆专业知识,一定的傣族医药知识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二是应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及时发现、追踪、搜集有价值的傣族医药信息资源,具有过滤、加工、整序、浓缩、分析、重组信息的综合能力。三是熟练掌握各种检索方法,包括手工检索、联机检索、光盘检索和网络检索等。四是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精神。数据库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傣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
三、建库的方法和类型
(一)建库方法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关键是数字化转化技术,不同载体形式存贮的文献信息有不同的数字化方法。
1.原始纸质文献的数字化
可通过扫描录入或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方式,将纸制文献全文按原貌逐页扫描或拍摄为图像文档,存放到计算机或光盘中,一式多份,建立起完备的备份保存机制。图像文献的存储、压缩、处理、转换都可以通过自动化的图像扫描处理软件来实现。这种方式可以保存文献中图文的原貌,但不能进行逐字词的屏幕编辑和文字处理。还需要借助光学字符识别系统将扫描后的图像文件转换成文本格式,文本存储后即可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在原始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文字的编辑、排版、标引等深加工,并参照一定的标准,注意版权问题的处理,形成原始载体的特色。
2.图片零散资料的数字化
由于民族古籍文献的载体形式和语言文字的多样性,要使碑文、手稿、木刻、图片、画册、拓本、抄本等零散资料保持其版本原貌,可通过电子扫描等方式变换成BMP、JPD、JIE等文件保存在光盘或存储器上,以图像文件的存储方式再现原版,并录入必要的检索标引字段,作为建库的知识点,从而高质高效地完成各种载体的图片零散资料数字化。这种方式可以保留民族古籍文献的风格面貌,能真实地反映出原件的特色。
3.录音和影视资料的数字化
可通过专用设备转换成计算机识别的音频和视频文件。即将视听资料的声音、视频模拟信号,分别经计算机视频采集卡、声卡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硬件实时进行压缩,然后将压缩后的数据存储到高速硬盘中,使声音图像、动态图像数字化。将这些多媒体数字化信息制成多媒体光盘数字化文献和虚拟文献,以供脱机检索和网络传播,既方便了用户,也有利于非纸质古籍文献的保护,实现信息资源共享。[2]
(二)建库类型
1.书目型数据库
在全国性民族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大背景下,以各地图书馆收藏的傣医药方面的图书为主,再将傣医医院、傣医药研究所、寺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民委、收藏有傣医药文献的院校等机构的藏书作为补充,在傣文平台上对医药古籍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建立傣文版医药书目数据库,让读者能够详尽了解傣医药文献资料的整体情况。该数据库内容包括傣医药古籍文献的书名(包括全书名、简略名、异名)、作者(包括生卒年、姓名、别名、作者简介)、版本(包括著作年代、出版时间、出版地点、出资者、版本类别、页码数、书籍特征、残缺情况、保存现状)、内容提要、收藏地点等。依据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对收集到的傣医药古籍文献书目进行数字化处理,为保证其数据库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将参照古籍著录法和中国机读目录格式。
2.文摘型数据库
由于傣文医药古籍文献保存分散,因此要广泛收集记载于史料、方志、经卷、文学作品中的傣文医药文献,对文献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建立文摘型数据库,使读者使用较少的时间,找出自己所需文献信息,了解最全面的傣医药面貌。
3.专题型数据库
即选择特定专题,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将散见于傣族古籍文献中的有关医药信息资料汇集起来,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供读者检索利用。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比制成卡片或印刷成册更能发挥傣医药古籍文献资源效益。傣医药古籍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的第一步是对文献进行图片式的原版复制,以最少损失原件为最优方式。第二步才是标准文字的数字化,其内容包括经典著作及其注释、一般著作及其注释、临床各科等。
4.全文型数据库
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可以使读者在较少时间内获得文献信息的线索,但获得原始文献不方便,有必要加强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傣族古籍全文数据库可以采用图像版和图文版两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很高的傣族医药古籍文献善本、孤本、写本残卷、名人稿本等直接以图像格式扫描存储,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文献原貌。图像版便于研究者通过电子图像查看古籍的原貌,但不能进行基于文本内容的检索。图文版形式则是在对古籍进行图像存储的基础上,将其中具有检索意义的内容数字化,同时建立各种检索查询途径,如键入关键词、作者、书名、篇名、古籍收藏地等信息。这种图文并存形式,既能较好保持古籍原貌,又具有现代文本的检索功能,能为实现古籍资源共享和古籍信息化平台建设奠定基础,使读者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四、傣医药数据库的主要信息内容
(一)主要信息内容
现已收集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包括贝叶经和纸板经多种形式、数量众多的傣医药史籍、经书有《旦兰约雅当当》(各种医药药典)、《档哈雅囡》(经验方)、《解达帕捌达》(心病解剖)、《桑松细典》(医学总论)、《档哈雅勐泐》(勐泐宫廷医书)、《蛾西达敢双》(医学教材)、《罗嘎嘿妮聋》(世间杂病论)、《沙满达嘎拉扎达》(数理诊断医术书)、《干比摩录帕雅》(傣医诊断术)等古籍,还有系统记录傣医药学的生理解剖、组织结构、诊断治疗、病因病机、治病法、制药法和各种药物知识的古籍文献,如《萨打依玛拉》《刚比迪沙嫡巴妮》《巴腊麻他坦》《巴力旺》《嘎牙桑哈雅》《桑格尼》《档哈雅囡》《麻哈娃》《牙麻嘎》《尼该》《哈帕雅档哈》《阿皮塔麻三给尼》《塔都嘎他》《帷苏提麻嘎》《好雅桑雅》《尼阿松》《坦乃罗》《罗格雅坦》等,将这些收藏与云南省各州县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寺院、医院、医药研究所、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傣医药古籍文献、口传医学理论和药物知识进行集中整理和系统记录,建成傣医药学信息系统,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每种版本的内容均包括5个基本信息库,各库的主要信息内容如下:
傣药资源数据库:揭示傣药的药名、傣文名称、中文拼音、拉丁名、药材基原、形态、资源分布、生态环境、药材培育、药材采收储藏、药用部位、生药材鉴定、傣药化学成分、傣药剂型、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毒理学、药物配伍、药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选方、临床运用、考证、药物应用鉴别、彩图、重点部位图、药物鉴别图。
傣医药文献数据库:包含傣药期刊文献、专著文献、会议文献,揭示文献类型、文献语种、文献题名、责任者、责任者单位、文献出处、卷期页码、出版单位、出版日期、期刊网址、电子信箱、分类标识、关键词、文摘、全文等信息。基本包括了傣药研究的最新科研信息。
傣药成方制剂数据库:揭示方剂名称、拼音名、傣文名、译音、剂型、处方、处方来源、炮制方法、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规格、贮藏等信息。
傣药研发机构数据库:揭示傣药生产企业、傣药科研机构、傣药临床单位、傣医药教学单位,以及傣药成药的产品名称、生产单位名称、剂型、批准文号、主要成分、制法、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规格、贮藏、标准文号等信息。
傣医药专家数据库:揭示历史上有贡献的傣医药代表,以及目前各级各类机构和民间的傣医药专家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单位、专业、学历、职务、成就等,以此反映我国傣医药研究专家队伍的基本概况。
(二)开发工具与技术路线探讨
单机版数据库采用Visual Basic 6.0及Access数据库开发,网络版数据库采用ASP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系统采用傣文电子出版系统,进行傣文文字与专用名词术语的信息处理。
研发的傣医药系列数据库所具备的功能应包括提供丰富的检索途径,可进行简单检索和字段逻辑检索。资源库提供彩图、重点部位图、显微鉴别图;文献库提供全文。为了方便数据的修改维护和零星数据的录入,各个库都提供单条数据录入和修改功能,保证单条数据基于窗体和表单形式数据项的增、删、改功能。由于数据项众多,为了方便数据录入,数据库还应具有数据批量导入功能。文献库除提供对文献的书目文摘信息的录入和批量载入功能外,还可以提供专门的全文载入功能。图片载入资源库提供彩图、黑白图、鉴别图的载入功能。数据存储和打印可对选中的数据进行存储和打印。多文种对照显示可以提供中文、拉丁文和傣文的对照。
开发的傣医药系列数据库力求收集信息全面,适用性强,能够从傣药资源、傣药方剂、傣药研究文献、傣药研发机构和企业、傣药研究专家等方面集中揭示傣药研究与开发的各种信息,收录信息较全面,信息著录详细,适用性强。同时检索灵活,用户界面友好,响应及时。
五、数据库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立 项
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写出特色数据库开发建设申请报告,根据科研立项要求的需要在申请报告中介绍数据库建设的目的、意义、方法、成果和作用。向国家民委、教育机构等申请科研立项,获得经费上的支持。
(二)成立数据库建设小组
成立由图书情报专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傣医药专业人员组成的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团队。
(三)资料收集
要制订资料收集计划,将图书馆、寺院、医学院、傣医研究院、文化研究所等机构所收藏的古籍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加工整理。
(四)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
要按照国家规范标准,以及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数据库建设,要将检索语言和描述语言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为读者节约检索时间,提高检索效率。
(五)知识产权问题
特色数据库建设需要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就会面临知识产权中的版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问题,这就需要在全文数据库建设中与作者签订版权使用协议,在数据库建成后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为傣医药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从而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六)及时更新,做好宣传
数据库要及时进行数据更新,保持数据新颖,使读者及时获得最新信息。傣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目的是为教学、科研、临床服务,不但要在本单位、本系统使用,还要加大宣传,为其他部门和社会服务,要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利用率,体现傣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的价值。[3]
【注释】
[1]张柳馨.建立民族医药专题数据库的构思[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3(5):15.
[2]陈子丹.民族档案史料编纂学概要[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136-137.
[3]王慧中.建立藏医药文献藏文特色数据库的设想[J].群文天地,2011(11):84-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