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艾及艾制品

艾及艾制品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艾,又名艾蒿、灸草、蕲艾、甜艾、香艾等。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下,晒干或阴干后备用。优质艾绒的制作要求作业环境低温、干燥,因此,特优质艾绒的制造应选在严冬的1~2月份为佳。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用艾炷器制作的艾炷,艾绒紧密,大小一致,更便于应用。现在有用机器大规模生产艾炷,艾绒细致而紧密。将药末混入艾绒中,每支艾条加药末6g。

(一)艾

艾,又名艾蒿、灸草、蕲艾、甜艾、香艾等。现代认为古代的艾是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及近邻种的复合名称,药用其叶,故药材名为艾叶,英文及拉丁名为“Leaf of argyi wormwood”和“Folium Artemisiae Argyi”。艾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古时以蕲州产者为佳,特称蕲艾。艾在春天抽茎生长,根茎粗壮,须根纤细,高60~120cm,全株被绒毛,茎直立,有纵沟槽,分枝或不分枝,叶互生。茎中部的叶呈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有柄,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有不规则的锯齿,表面深绿色,有腺点和极细的白色软毛,背面布有灰白色绒毛;顶端叶全绿,椭圆形、披针形或线形。头状花序,无梗,有苞片,略有白色细软丝状毛,花期7~10月,果熟期11~12月。瘦果呈椭圆形,长约1mm,无毛。艾叶有芳香型气味。在农历的4~5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下,晒干或阴干后备用。艾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同时还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故艾叶是临床上理想的灸疗原料(表3-1)。

表3-1 艾叶化学成分

1.艾叶的性能 关于艾叶的性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清代吴仪洛的《本草从新》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血气,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论》中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多方面的作用。

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

2.艾绒的采制 每年3~5月间,采集肥厚新鲜的艾叶,放置日光下曝晒干燥,然后放在石臼中,用木杵捣碎,筛去杂梗和泥砂,再晒再捣再筛,如此反复多次,就成为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绒。艾绒按加工(捣筛)程度不同,分粗细几种等级,临床根据病情的需要而选用。一般若作直接灸,可用细艾绒;若作间接灸,可采用粗艾绒。优质艾绒的制作要求作业环境低温、干燥,因此,特优质艾绒的制造应选在严冬的1~2月份为佳。

艾绒质量对施灸的效果有一定影响。干燥、无杂质、存放久的质量好,效力大,疗效好,反之则差。劣质艾绒,生硬而不易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难以忍受,且因杂质较多,燃烧时常有爆裂的弊端,燃烧的艾绒散落易灼伤皮肤。

3.艾绒的保藏 新产艾绒内含挥发性油质较多,灸时火力过强,故以陈久的艾绒为上品。《本草纲目》:“凡用艾叶,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孟子》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因艾绒以陈久为好,故制成后须经过一段时期的贮藏。因其性吸水,故易于受潮,保藏不善,则易霉烂虫蛀,影响燃烧。因此,平时应保藏在干燥之处,或密闭于干燥的容器内存放。在每年夏季天气晴朗时要重复曝晒几次,以防潮湿和霉烂。

(二)艾制品

1.艾炷 艾炷灸施灸时燃烧的圆锥形艾团,称为艾炷。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制作方法:制作艾炷的方法,一般用手捻。取纯净陈久的艾绒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形小体,不但放置方便平稳,而且燃烧时火力由弱到强,患者易于耐受。手工制作艾炷要求搓捻紧实,耐燃而不易爆。此外,有条件的可用艾炷器(图3-1)制作。艾炷器中铸有锥形空洞,洞下留一小孔,将艾绒放入艾炷器的空洞中,另用金属制成下端适于压入洞孔的圆棒,直插孔内紧压,即成为圆锥形小体,倒出即成艾炷。用艾炷器制作的艾炷,艾绒紧密,大小一致,更便于应用。现在有用机器大规模生产艾炷,艾绒细致而紧密。为加工方便,炷形有的改为小圆柱,但用法和功效同前。

图3-1 金属艾炷器

根据临床的需要,艾炷的大小常分为三种规格,小炷如麦粒大,可直接放于穴位上燃烧(直接灸);中炷如半截枣核大;大炷如半截橄榄大,常用于间接灸(隔物灸)(图3-2)。一般临床常用中型艾炷,炷高1cm,炷底直径约0.8cm,炷重约0.1g,可燃烧3~5min。

图3-2 艾炷

图3-3 纯艾条

2.艾卷 又称艾条,指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一般长20cm,直径1.5cm。因其使用简便,不起疱,不发疮,无痛苦,患者还可以自灸,故临床应用广泛。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为纯艾条(清艾条)和药艾条两种。艾条现在多用机器大规模生产,方便易用。

(1)纯艾条:取制好的陈久艾绒24g,平铺在长26cm,宽26cm,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将左、右、下三面的余纸折起来,放上竹签作为轴心,慢慢卷起,以手轻轻搓转,将其卷成直径约1.5cm的圆柱状,越紧越好。抽出竹签,再搓几下。外用薄软纸包一二圈,用蛋清或胶水封口即成,阴干或晒干备用(图3-3)。

(2)药艾条:主要包括普通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三种。

①普通药艾条。取肉桂、干姜、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份,研成细末。将药末混入艾绒中,每支艾条加药末6g。制法同纯艾条。

②太乙针。其药物配方历代各家记载各异。近代处方为:人参125g,三七250g,山羊血62.5g,千年健500g,钻地风500g,肉桂500g,川椒500g,乳香500g,没药500g,穿山甲(土炮)250g,小茴香500g,蕲艾2000g,甘草1000g,防风2000g,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取棉皮纸一层,高方纸二层(纸宽41cm,长40cm),内置药末约25g左右,卷紧成爆竹状,越紧越好,外用桑皮纸厚糊6~7层,阴干备用(图3-4)。

图3-4 太乙针

图3-5 雷火针

③雷火针。用艾绒94g,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g,研为细末,加入麝香少许。取棉皮纸二方,一方平置桌上,一方双折重覆于上。铺洁净艾绒于其上,拿木尺等轻轻叩打使均匀成一平方形,然后将药料匀辅于艾绒上。卷成爆竹状,外涂鸡蛋清,以桑皮纸厚糊6~7层,阴干勿令泄气备用(图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