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疏风解表,温散寒邪
《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素问·异法方宜论》曰:“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素问·骨空论》曰:“灸寒热之法,先灸大椎”,“大风汗出,灸譩譆”。由此可见,灸法适用于治疗风寒表证,或寒邪为患所致诸证,或偏于阳虚者。
(二)温通经络,活血逐痹
《灵枢·禁服》曰:“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即讲脉陷不起的原因,是由寒气入于血,血因寒而凝滞,血瘀脉中,故灸法可用于治疗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
(三)回阳固脱,升阳举陷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阳气对于人体至关重要,阳气衰则阴气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当此之时,就可用灸法来温补虚脱之阳气。如系阳虚暴脱之危证,灸之可有回阳固脱的作用。《灵枢·经脉篇》记载:“陷下者灸之。”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症。《伤寒论》曰:“下利,手足逆冷者,灸之”。“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逆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都是有关阳气下陷和外脱危证应用灸法的例证。因此,灸法可用于因阳气虚脱而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虚脱证,遗尿、脱肛、阴挺等也可以选用。
(四)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灵枢·刺节真邪》曰:“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疾,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温调,营卫和畅,故瘀结自散。《圣济总录》曰:“凡痈疽发背初生,……须当上灸之一二百壮,如绿豆许大。凡灸后却似焮痛,经一宿乃定,即火气下彻。肿内热气被火夺之,随火而出也。”因此,灸法可用于乳痈初起、瘰疬、寒性疖肿未化脓者。
(五)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千金方》曰:“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扁鹊心书·须识扶阳》曰:“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由此可知,灸疗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因此,“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是有其临床实践依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