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16世纪中国已经有记载预防天花的方法,这实际上是免疫学的开端。这种方法称为种痘术,并且出现了专门的种痘师。为防止因不易掌控吹送天花痂粉的剂量,或个体敏感的差异出现的意外致死,先人又探索出将天花痂煮熟,再磨制成粉,如此,该天花痂粉的毒力丧失,但其抵抗疾病的效果保存。有了创新性的开端,选择天花痂和接种方法等也在不断推陈出新。1741年,张琰在《种痘心法》中写到:“下苗时选入钵,用杵研细。加水再研,入和苗丹少许,以微有红色为度,不可太多。再研极和。干湿所得,大约苗新宜润,苗久宜干;天寒用温水,天热用凉水。随取木棉絮一丸如豆大,泡透仍挹干,先展钵底苗浆,再收杵上苗浆……然后令孩子向明,左手拈起苗丸,塞入鼻孔,男左女右……”为了使民众接受该预防方法,清朝的康熙皇帝在1689年的《庭训格言》中写到:“国初,人多畏种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四十九旗……俱命种痘,凡所种者皆得善愈。尝记,初种豆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至此,种痘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通过丝绸之路等传到俄国、英国、土耳其、朝鲜和日本等国家。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俄国派人来华学种痘;1718年,英驻土耳其公使夫人Montagu将人痘接种方法带往英国;1722年,波士顿医师马瑟在北美推广种痘;1752年《医宗金鉴》传入日本,带去种痘法;1777年华盛顿命令美国全军将士种痘。据记载,接种痘苗的人群被感染后的死亡率仅为未接种人群的1/5~1/10,充分体现了其预防效果。然而,因使用的是天花感染患者的痘苗,俗称“人痘苗”,虽然有煮熟灭活毒性等手段,但仍有一定的危险性。
英国乡村医师Edward Jenner(爱德华·吉纳)在18世纪后期发现牛痘病毒可以有效预防人型天花。这主要是基于他观察到挤牛奶的女工在接触了患有牛型天花的病牛后,虽然皮肤上长出了牛痘,但是再也不会因人类天花病毒感染而患病,从而意识到接种牛痘可以预防人类天花疾病。他在人类身上进行了尝试并获得了成功。1796年,他以论文发表形式宣称注射牛痘病毒可以预防人类天花——一种烈性传染病。相比于中国的种痘术,他避免了人痘接种带来的潜在致病危险。吉纳的研究取得了胜利,他的牛痘病毒接种技术在全球成功推广。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疾病已经被彻底消灭。毫无疑问,这是现代医学的伟大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