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藏象学说中的“形神一元论”

藏象学说中的“形神一元论”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藏象学说可以深入分析生理、心理及其与五脏间的具体联系。藏象学说中所讲的“心”,是一个功能系统的概念,包含了脑的部分功能在内。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已证实,皮质下的脑组织,它调控并整合着内脏生理活动和情绪等心理过程,这对生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故这些部位常被称作“生命中枢”。这一研究进展是对藏象学说认识的现代阐述。中医学认为,各种心理活动的产生依靠基本物质及其生理效应作为基础。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形)与心理(神)均以五脏为中心,形神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才成为完整、健全的人。《黄帝内经》的藏象理论认为,心理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第一性的,它有赖于外界刺激(任物、触物),更重要的是它属于脏腑气血活动的产物,心理活动有着生理基础。故《类经·针刺类》中曰:“无形则神无以生。”即没有躯体及其生理过程,就无以产生心理活动。

从藏象学说可以深入分析生理、心理及其与五脏间的具体联系。这种联系很复杂。简言之,各项生理过程与五脏都存在着某种联系,只不过这种联系表现为主司、参与、协同或相关等,方式不一。如呼吸以肺为主,但肾主纳气,也起重要作用;血液循行以心为主,而肝主疏泄,能够调畅气机、推动血行,肝主藏血,可以调节血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能统血,肺的朝百脉主敷布等都或配合,或协同地参与其过程;水液代谢以肾为主,脾的运化输布、肺的宣肃通调、肝的疏泄促进水行、三焦的气化协同,以及膀胱、大小肠等都参与其间。精神心理同样如此,如心主神志,总司精神心理,但神、魄、魂、意、志和感知觉、情绪反应等,又与五脏各有特定的联系。因此,各种生理、心理活动皆非孤立,而是由多个脏腑参与、五脏间协调配合的结果。心理与生理活动也通过五脏而交互影响,相互维系。基于此,整个生命活动便浑然一体,表现出形神相互联系、协调、和谐的有序状态。这是中医整体观中最具特色的体现。

生命活动以五脏为中心,而五脏在协调有序的生命活动中既相互配合,又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着不同的功能。肾为先天之本、生命根基、性命延续之关键,故后世称之为“命门”(性命之门户)。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能量的“加油站”,故被视同“兵家之饷道”,是人体的“仓廪之官”。肝主疏泄,潜在的本能冲动萌发于肝,旺盛的生机系于肝,故曰其性刚烈,主升主动。肺主治节,众多生命活动和生理环节通过肺之协调方能有序有节,故被誉作“相傅之官”。心的“角色”很特殊,《灵枢·邪客》也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躯体生理和精神心理,作为生命的两大功能,皆为心所主司,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篇》)。通过“心”,生理和心理两大功能最终被整合成一体;其他四脏中,它们只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已。只有“心”的这种整合,才使人的生命真正表现出形神的高度有序,即“形神合一”,也就是“形神一元论”。藏象学说中所讲的“心”,是一个功能系统的概念,包含了脑的部分功能在内。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已证实,皮质下的脑组织(包含在藏象学说的“心”之中),它调控并整合着内脏生理活动和情绪等心理过程,这对生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故这些部位常被称作“生命中枢”。这一研究进展是对藏象学说认识的现代阐述。

如果从物质基础方面把握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那当从气血津液而论。中医学认为,各种心理活动的产生依靠基本物质及其生理效应作为基础。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气和血。如《素问·八正神明论篇》指出:“血气者,人之神。”人的精力充沛、神志清晰、感知灵敏、记忆良好、思维敏捷、活动自如,都有赖于血的充盈、和调以发挥其濡养功能。故《灵枢·平人绝谷》又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同时,气维系着生命过程的众多环节,它与心理活动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机上。所谓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它表现为升、降、出、入等基本形式。气的各种生理效应都是在气机调畅的情况下发挥出来的。因此,气的升降出入、通畅不滞是各种生理过程得以正常进行的先决因素,也是各种心理活动赖以产生的前提条件。《素问·举痛论篇》更从病机角度提出“百病生于气”,把情志的种种异常与气机紊乱联系起来。后世医家常通过调畅气机来调治情志病变。

心理和生理两大功能活动,既各成系统,有着内在结构,又相互关联,错综地维系成一体。其表现为,一方面躯体结构和生理功能是心理活动及其过程的物质基础,生理和心理之间既存在着普遍性联系,又有着某些特殊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心”的作用,生理和心理两大功能被有机地整合成一体。从中医理论来看,脏腑气血的各项功能活动都受制于心。在心的主导和协调下,各项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各生理过程之间才能协调和谐。另外,“心主神明”,心又是精神心理活动的主宰,各种精神心理活动尽管与不同的脏腑气血有着复杂的对应或其他关系,然无不根于心,无不由心而发。换言之,身与心两大功能都为“心”所统摄,从而使个体表现出“形神相即”“形神合一”。生理和心理处于高度有序、和谐的状态,机体的各项功能活动和各个过程才能表现出统一、完整和健全的特点。事实上,中医学历来把脑的功能概括在“心”之中。心具有对身心功能的主宰和整合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和生理各成系统,但又并非简单地相互并列,而是相互影响,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强调“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心主神明的功能健全,各项生理和心理活动就常处于正常协调状态,寿而少疾;“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心主神明功能失司,心理活动异常,每可波及五脏六腑、气血津液,致生理功能紊乱。正是基于对心身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理解,特别是心理可对形体和生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深刻洞察,中医学家才格外注重心理因素在人的健康、疾病和诊治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开拓了宝贵的心身医学思想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