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人之有生,全赖于气。气对生命活动来说,起着推动、激发、温煦、防御、固摄等重要的生理作用。而气要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方面取决于气的充沛与否;另一方面有赖于气的运行正常。只有气机调畅、升降出入协调有序,各项生理功能才可能得以充分发挥,脏腑气血的生理功能活动才能和谐有序,相互之间才能保持协调稳定,整体功能状态才可能健康而充满活力。其中,气机调畅、升降出入协调有序是最为关键的。因为脏腑的各项生理功能,大多由气机的升降出入相维系。故《素问·六微旨大论篇》强调:“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不仅脏腑等躯体功能有赖于气机协调,情志活动也是以气机调畅为基础的。这首先是因为精神情志本即脏腑功能活动之产物,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其次,情志活动与气的运行又有着对应的关系。因此,调畅气机常可派生出调畅情志的效应。如肝的疏泄功能具有调畅情志的作用,实际上是调畅气机功能所派生的。
生理状态下的气机与情志相互维系,表现在病理上就是相互波及,相互影响。气机紊乱可导致情志失常;而情志的异常变化又可直接影响脏腑的气机,致使气滞不行、气机紊乱;或气机升降反作,大病成也。故《素问·疏五过论篇》指出“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身体就陷入严重的病理状态。
情志异常波动时每每伴有气机郁滞、气行不畅,或气行失常,中医学每以“郁”来概括。“因郁致病”亦成了内伤七情病机的总概括。《黄帝内经》还深入分析了不同的情志活动对气的升降出入所造成的不同病理影响。《素问·举痛论篇》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并进一步阐释,“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深刻地揭示了情志波动对气机的干扰作用及其不同特性。不同情志所致脏腑气机损伤结合临症分析如下。
1.怒则气上 “怒则气上”是指过于愤怒,会引动肝气上逆,甚至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指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大怒之人,每伴有气行逆上,故可见面红目赤、青筋怒张、毛发耸竖、横眉瞪目、头痛脑胀,甚则呕血咯血、昏厥跌扑,一派“怒发冲冠”之像。临床上,因“怒则气上”而引起的常见病症有眩晕、头痛、呕逆、胸满胁痛、喘促;血随气逆时,还可见呕血、衄血,或视力、听力急剧下降,以致失明、耳聋;或盛怒后大量脱发,或头发变白。严重时,可不省人事,甚至因盛怒而丧命。
2.喜则气缓 喜为良性情绪反应,喜悦则气和志达,气血通利,一般不致病。但狂喜太过,气缓至极而心神涣散不收,又可发为众疾,主要表现为精神情志不稳定,周身软弱无力,亦可导致失神发呆,甚则发狂、心悸、不寐等。如《灵枢·本神》谓:“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欣喜过度,发为狂疾,即属心神涣散不收所致。故《素问·刺法论篇》告诫曰:“慎其大喜欲情于中。”
3.悲则气消 过度的悲哀,易导致意志消沉、心神沮丧、肺气消耗。多表现出心神沮丧,意志消沉,时时哀叹,愁眉不展,面色惨淡,少气乏力,甚而泪涌抽泣。久则体弱懒言,易于反复伤风感冒,此等皆属肺气消耗之症。
4.恐则气下 因过于恐惧,可致肾气不固,气陷于下,精气内却。“恐则气下”与“怒则气上”相反,此类情志异常是向下的病势,常见有面色苍白,呆若木鸡,甚至二便失禁,筋骨萎软,或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畏手缩脚,或遗精阳痿等。
5.惊则气乱 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依,神无所附,虑无所定,慌乱失措。惊与恐近似而又有区别,惊为自不知,是骤临危险,突遇怪异,不知所措;恐为自知,惊急而恐缓。惊则气乱常见的病症有:惊悸、不寐、痴呆、癫痫、不省人事、僵仆等,甚或因受惊而猝然暴死。
6.思则气结 古代学者讲的“思”,有三层含义:①相思,伴有爱慕情感的一类心理活动。②思考活动,从事以动脑为主的行业。③思前顾后的一类人格特征。虽可分为三者,但它们的病理机制又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归纳而言,思虑过度,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气停滞不行则多影响肝脾功能,故久思苦恋之人常见纳呆、嗜卧、脘腹痞满闷胀、胁肋胀痛不舒、善叹息等表现,容易出现情志抑郁和消化功能障碍。
7.忧则气聚 忧,既是一种情绪,也是一类表现为偏于抑郁的人格特征。过度忧愁可损伤肺气,致使气机的治理调节功能失常,气聚而不行,肺气虚而反复易感。其常表现为平时若有所思、若有所失、怏怏不快、闷闷不乐、唉声叹气、烦躁低落等抑郁情绪。
上述各种情绪障碍均伴有气机的失调。可见,情绪异常,首先干扰气机。在气机紊乱的病理基础上,才表现出种种心身症状。干扰气机是情绪致病的核心病机。中医学所讲的“气机”类似于现代生物学所说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气机紊乱及其所导致的种种症状,临床上常常对应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而调整气机的方药也多少有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之效。考虑到自主神经中枢与情绪调控中枢在结构上的相关性,故这一假说自有它的意义。
中医学对于七情致病机制特性的认识,有助于人们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区别对待,准确地疏方选药,使“上者抑之”“下者举之”“聚者散之”“结者疏之”“消者敛之”“乱者理之”“缓者收之”,以收桴鼓之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