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望诊中的心身综合技巧

望诊中的心身综合技巧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望诊主要通过望患者的“神、色、形、态”等整体表现,对病性的寒热虚实、病情轻重缓急形成总体的认识。通过观察并与患者目光接触,可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通常,当人们心中有愧疚或有所隐瞒时,才会把视线主动转移开来。通过患者身体姿态和肢体运动,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患者在诊室门口踌躇不前,或特别郑重地打招呼,或有明显的畏缩态度,或回答问题时不断窥探家属的表情,就要怀疑有心身症了。

望诊主要通过望患者的“神、色、形、态”等整体表现,对病性的寒热虚实、病情轻重缓急形成总体的认识。“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毛诗·序》),人的心理活动会通过人的表情神态、动作语言表现出来,望诊即运用视觉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来诊察、辨别其心理状况。张景岳《类经·诊有大方》“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视息者,察呼吸以观其气;视意者,察形色以观其情)。

《黄帝内经》认为,观察人的情志变化可了解神气的盛衰及脏腑气血的盛衰,因为“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素问·调经论篇》)而对形态的观察也当立足于神,并可推知其个性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如《灵枢·五变》中说:“何以候柔弱之与刚强……此人薄皮肤,面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此言其人暴刚而肌肉弱者也。”《灵枢·本神》更概括为“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心理诊断主要体现在望神方面,喻昌《医门法律·望色论》曰:“察色之妙,全在察神。”望神的要点,重在目光、面色与表情。《推蓬寤语·原养生之教》:“目为神之牖。”察目可知精神之盛衰。“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灵枢·九针十二原》)通过观察并与患者目光接触,可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离娄上》)望目光重点看视线有无闪避、游移等。与人碰面,在双方对视中,很快把目光移开的人,是想摆脱当前的尴尬局面。通常,当人们心中有愧疚或有所隐瞒时,才会把视线主动转移开来。面部的颜色和表情是神之彰显。《望诊遵经·变色望法相参》说“怒则肝气逆,故悻悻然目张毛起而面苍;愧则心气怯,故赧赧然颜渐汗出而面赤;思则气结于脾,故睑定而色黄以涩;喜则气发于外,故颐解而色红且散。”通过望面部色泽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脏腑精血盛衰,还可以了解患者的精神情感状态。

望形态可了解患者的体质、发育及营养状况,有助于了解气血的盛衰、五脏的虚实、邪正的消长和伤痛的部位等,还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程度。通过患者身体姿态和肢体运动,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患者在诊室门口踌躇不前,或特别郑重地打招呼,或有明显的畏缩态度,或回答问题时不断窥探家属的表情,就要怀疑有心身症了。

在医院的候诊室里常见到有人交叉着双臂。手紧握、看上臂,这种姿势、体态表露的是一种负面的压抑或紧张的态度。医生在接待患者时,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行为举止,迅速判断出患者的大致性格特点、当前的情绪状态,在问诊中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有利于确立医生的威信,取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推动诊疗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